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人间何物”之问,鲜明地表达出词人对世间功名的蔑视和困惑。
B.词人用“重城”“万里”极言愁之繁多与深远,蕴含复国无望的痛苦。
C.词人从秋菊凋零写到冬梅竞放,在时序更替中寄寓了时光流逝的慨叹。
D.“枉了冲冠发”与开篇的追问功名“何物”相关合,体现了章法之妙。
2.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以“月”作结,寄寓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①

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注]①当时,南宋孝宗皇帝锐意远略,汤朝美议论英发,上心倾向之,称其“以身许国,志若金石”。淳熙二年八月汤朝美使金有辱使命,被贬新州,尝尽“蛮烟瘴雨”滋味。写此词时,汤朝美自广东亲州贬所量移江西信州(今上饶),二人相见,心有戚戚。辛弃疾时年42岁,赋闲江西。②用东晋谢安典故,意指将复出做官。③“日边”喻帝王左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阕”、“九关”均喻指宫廷,写出了皇宫金碧辉煌,禁卫森严的气象。
B.上片文意一波三折,大起大落,乍喜乍悲,变化错综,具有激昂排宕之势。
C.“门掩草,径封苔”景象凄冷,但词人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故一笑置之。
D.上片誉友人“笑挽天回”,下片写自己只能“把蟹螯杯”,形成强烈对比。
2.本词下阕最后两句“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韵味悠长,谈谈你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停云偶作

辛弃疾

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主人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

多谢北山山下老③,殷勤一语佳哉。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

【注】本词为庆元元年(1195)辛弃疾第二次落职,隐居铅山瓢泉时作。新居内有亭,送以陶渊明《停云》诗命名。②作者于淳熙八年(1181)春营建带湖居宅时,曾作《沁园春》,有“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句。③北山:原指钟山,出自南朝齐孔稚珪作《北山移文》,此借指停云堂所在之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赋予猿、鹤以人的情感,通过词人与猿、鹤的对话,交代了写作背景。
B.“主人何事太尘埃”表现了猿、鹤对词人此次归来尘埃满衣、不修边幅的嫌弃。
C.山下的老者见到词人后殷勤致意,可见其对词人的热情与欢迎,这也让词人深感欣慰。
D.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既体现出一种自愧自嘲的语气,又包含着一种深沉内敛的情感。
2.结尾“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乌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注]①这首词为辛弃疾在建康(今南京)所作;蒋山,指钟山。②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③白石冈:地名,在建康城朱雀门外,为二人常游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茫”“日暮天寒”写出了环境的特点,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词人写景是为了抒情。
B.“归去来兮”出自《归去来兮辞并序》,表达了这首词的主旨,与陶渊明表达的主旨相似。
C.词人回忆曾与友人踏雪寻梅的经历;还引用《诗经》的诗句,写友人走后独游钟山的心境。
D.“多情山鸟不须啼”强化了词人的思念之情,词人说他对友人的思念不须山鸟来表达。
2.这首词的“一片闲愁,芳草萋萋”与李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写了“愁”,二者分别是如何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醉吟

辛弃疾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曾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招隐

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词下阕中的“良夜更教秉烛”与古诗十九首中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有相似的情感。
B.左诗的开头两句点题,写诗人执杖寻访隐士,可纵横古今却找寻无果,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喜爱。
C.左诗调动视觉、听觉,用白云、丹葩、石泉、纤鳞四种不同事物来描绘山中幽景。
D.左诗中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山中鸣琴声和风吹灌木声,衬托出清幽宁静的环境。
2.两位作者在诗歌中都有“山水有清音”的生活感悟,请分析二人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三)

苏轼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②青:指新麦;③麨:干粮。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落,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①,荐溪毛②,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①玉友:此处指酒;②溪毛:溪边的野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和辛词题材大体相同,都描绘了乡村生活图景,语言清新质朴,富有情趣。
B.苏词用泛出光亮的繁茂麻叶暗示“雨后”,与辛词中“雨”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C.苏词中的“一村香”是从嗅觉角度着笔,而辛词是从视、听角度描写田园风光。
D.苏词上片提及了村里煮茧、缫丝等农事活动,本词对农事活动则并未涉及。
2.这两首词的下片都塑造了乡野老人的形象,其特点和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本词写于庆元三年(1197)村居铅山时。②鸂鶒:水鸟。又名水鸳鸯。③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破”一词描摹出鸥鸟轻盈的情态;次句“争”字写出了鸟儿戏水的热闹的场景。
B.上阕从景物入笔,描写鸥鸟飞翔与鸂鶒争浴的景象,以动衬静,凸显了山居环境的幽静。
C.描写飞泉运用了借代和夸张手法,与“一泓澄绿”照应,景物层次丰富,画面显得灵动。
D.下阕中的“看”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看”都有引出对后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2.前人评述“若要”二句为全篇题旨所在。这一观点在本词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4-04-2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 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南渡闲居京口(今镇江)时。②春幡:旧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燕形,戴之头鬓,以示迎春。③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为西园。④青韭堆盘:立春日,以葱、蒜、韭、蓼蒿、芥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春了,但冬日的寒意犹存,因此天气总是平白无故地刮风下雨。
B.“袅袅春幡”“青韭堆盘”,既写出立春日之旧俗,也写出迎新春之喜悦。
C.诗人闲时照照镜子,发觉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心生绵绵愁绪。
D.全词下阕侧重抒情,而反问句的选用,则将情感的抒发推向高潮。
2.辛弃疾的词以豪迈沉雄见长,而这首词却写得细腻婉转、含蓄蕴藉。请简析本词这一特点。
2024-04-23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④,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被诬弹劾落职的第二年,此时四十三岁的辛弃疾正隐居在上饶带湖。②屦:用、麻、葛制成的鞋。③《左传·僖公九年》:“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④痴计:心计痴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描写了带湖优美的景色,如“千丈翠奁开”,词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带湖之水比喻成了刚打开的镜奁,写出了湖水的清澈明净。
B.下片写鸥鸟“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通过“破”“排”“立”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捕鱼时的情态。
C.词题为“盟鸥”,即与鸥鸟结盟,相约为友。全词紧扣此题,上片写自己与鸥鸟订立盟约,召唤白鹤一起;下片写观赏鸥鸟,饮酒自乐,表达了词人的归隐之志。
D.辛弃疾擅长以典入词,但是此词却一改此风,并没有大量使用典故,而是借助景物描写,情随景生,也体现了词人多样的创作手法。
(2)宋人陈鹄在《耆旧续闻》里称赞上片画线句子写法“新奇”,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3)概括全词表达的情感。
2024-04-2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①红粉,形容红花飘落。②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③刺桐花: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④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⑤尺素,书信。⑥彩云,指想念的人。⑦谩,枉然、徒然。

1.对上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过了、清明寒食”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的“年年”相呼应,表现了一种忧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B.“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三句的暮春景色,既暗喻了南宋的抗战“春光”已经逝去,又为下片抒发诗人的怨情做了铺垫。
C.“园林渐觉清阴密”句以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形,而“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句则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美好愿望一次次落空的心情。
D.词的上片着力铺写暮春花残粉褪的狼藉景象,其中不带有政治情感。
2.后人评价辛弃疾的词有“机杼独辟”“笔法曲喻”的特色,请结合本词的下片进行分析。
2024-04-21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