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②筠:竹子。③逆旅:旅店。④只应:只以为,此处引为岂止

1.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别”三句,写词人与朋友虽然分别日久,可相见时仍然情谊深厚,如春日之和煦。
B.“惆怅”二句,渲染了一种幽冷凄清的氛围,恰贴地表现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黯淡心境。
C.“浮天”二句,写水天相接,好似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而乌云挟带着雨水,仿佛把重山掩埋了一半。
D.“今古恨”三句,运用反问手法,寄托了古往今来离别和相聚总是牵动着人们悲欢之情的深沉感慨。
2.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与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词中画线语句作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①中州:指中原。②蕞尔:微小貌。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与友人携手登楼远眺,吟诗赏月,皓月当空好不惬意。
B.澄澈明月映照“满怀冰雪”之愁,无处排遣选择“鲸饮”。
C.“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承上写景,启下叙事抒怀。
D.“扶头”是写酒醉后昏昏沉沉,写出了作者的失意和无奈。
2.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均是辛弃疾的“英雄之词”,但抒情手法相异。请以“谁念英雄老矣”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句为例简要赏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注]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本词作于作老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间春色图,就连“群鸦”也显得很可爱。
B.作者虽然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却仍然感到愁苦,主要是因为日趋年迈。
C.词中的“多情”二字传递出作者带有苦味的诙谐,“白发”透出作者的愁绪。
D.村民牛栏近旁种桑麻,青裙素衣的女子回娘家,所描写的情景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本词在主要抒情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0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於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注】①此词作于1196年,当时辛弃疾将迁居瓢泉。此前旧居雪楼曾遭火灾。②卜居,择地而居。③出自屈原《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④出自孟郊诗《借车》:“借车载家具,家具少於车。”⑤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借屈原《卜居》中的“昂昂千里”写出自己的卓尔不群,用笔从容有力。
B.上片概述迁居之事,以家徒四壁、无有立锥之地、家具少于车等语自嘲家贫如洗。
C.词人感慨友人寥寥,借只有白鹤飞来飞去,与自己交流、相伴,寓寂寞失意之叹。
D.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皆多用典以传情达意,均自然浑成。
2.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辛弃疾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2024-02-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_______·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天,词人在湖北转运副使任上,同好友马叔度游月波楼,为了和马词原韵而写的这首词。②鲸饮吞海:如长鲸吞海似的狂饮。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③蕞(zuì)尔:微小貌。④扶头:酒醉后昏昏沉沉,连头也须旁人扶起。这里代指饮酒。

1.这首词的词牌是(       
A.水调歌头B.沁园春C.永遇乐D.念奴娇
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清新明快B.含蓄委婉C.悲壮苍凉D.雄奇瑰丽
3.全词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024-01-28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释】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概括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诗人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书中有趣的情节时,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获得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01-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评价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璧。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而自抒怀抱。②轩冕,古时指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可用来指代官员的官位极爵或功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功名究竟为何物?诗歌开篇发问,表现了对宦途功名的困惑和思考。
B.“重城愁万里”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这与高适的“玉箸应啼别离后”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词善于用典,如借司马相如与妻卓氏当垆卖酒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失意之情。
D.“可惜蒙头雪”用暗喻手法写白发丛生,这与苏东坡“可怜白发生”写法不同。
2.有人评价本词“无处不悲”,但这一评语并不合理,请结合诗歌举例说明不合理的原因。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①雪堂:苏轼筑室于黄州东坡,取名“雪堂”。②矶岸: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直入主题,点明苏轼才华出众却屡遭贬谪,既有对苏轼的同情,也有同命相怜的失落。
B.“千古事,泯陈迹”与“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皆感慨历史的变迁,而前者的表达更为直截。
C.“望中”句写景气势雄壮,赤白对照、色彩鲜明,而赤壁直插江涛,化静态为动态,力比千钧。
D.全词语言刚劲,风格沉郁顿挫,抒情却委婉含蓄,这一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类似。
2.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简要分析苏轼和辛弃疾面对不被重视的人生际遇时情感态度的异同。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赠杜鹃花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 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革职闲居瓢泉之时,词人虽赋闲在家,仍存恢复之志。②海棠魂,此处指杜鹃花。海棠含苞未放之时特别红艳,与火红的杜鹃花相似。③唐人司空曙《杜鹃行》一诗中有句云:“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岂思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入笔起波澜,明确了时序的变化,以此构成春天到来又归去的两个层次。
B.用“海棠魂”体现杜鹃花的精神,表现杜鹃花在风雨中盛开彰显的高洁品格。
C.词的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上,着重描绘杜鹃花的姿色,并引出词人自己的议论。
D.词人问究竟谁能为花做主,此处“花”不仅是自然界的花,“惜花人”也另有深意。
2.本词上片第二句“杜鹃声苦不堪闻”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都以“杜鹃”这一意象抒发悲伤之情,但二者感情颇不相同。请结合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首作品所抒感情的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新耕好了,却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B.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C.词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色彩明丽丰富,相映成趣;又动静结合,人、物和谐,情景相生。
D.词人无一字写自己,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
2.清人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本词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11-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