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囚绿记

陆蠡

①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②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③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

④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⑤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⑥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⑦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⑧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⑨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⑩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⑪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⑫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⑭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1.下面对文章语句、主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并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了铺垫。)
B.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点明写作的特殊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文章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C.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D.因为爱一样东西到了极点,便想到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而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才是一种真爱。
2.文章第③段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这朝东的简陋、狭小、炎热、潮湿的房间,“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3.第⑪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仍旧不放手,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你认为作者对“绿友”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
2024-04-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嫁衣

陆蠡

想叙说一个农家少女的故事,她出嫁时有一两百人抬的大小箱笼,被褥、瓷器、银器、锡器、木器,招摇过市的长长行列照红了每一个女儿的眼睛,增重了每一个母亲的心事。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些箱笼的下落和这少女以后的消息。她快乐么?抱着爱子么?和蔼的丈夫对她千依百顺么?我仅知道属于一个少女的一只箱笼的下落,而这故事又是不美的,我感到失望了。但是耳闻目见的确很少美丽的东西。让这故事中的真实偿补这损失吧。

假设她年已三十,离开华美出嫁的盛典有整整十个年头了。为了某种寂寞,在一个夜晚,擎了一盏手照,上面燃着一段短烛,摸索上摇摇落落的扶梯,到被遗忘的空楼一角。那儿有大的蛛网张在两柱中间,老鼠粪随地散着,楼板上的灰尘积得盈寸。

为了某种寂寞,她来这古楼的一角,来打开她多年放在这里的木箱,这箱子上面盖了一层纸,纸上满是灰尘。揭开这层纸,漆色还是十分鲜艳的呢。这原是新的木箱,放上了这寂寞的小楼便不曾被开启过,也不曾被搬动过。

在这箱子的上层,是白色的和蓝色的苎布。那织入了她的整个青春啊。她自从七岁便开始织苎。在知了唱个不停的夏天,搬了小凳到窄小的巷里,风从漏斗似的巷口吹进来,她在左边放着一只竹篮,右边放了苎槽和剪,膝上放了瓦片,她织着织着竟不知有炎夏的过了一个夏天,两个夏天,七八个夏天……等到母亲说:“再织上几两,我替你做成苎布,宽的给你裁衣,窄的给你做蚊帐,全部给你做嫁妆。”她脸微赧了。

现在,锁在这箱里霉烂的是她织了整个青春的苎布啊。

在冬时,她用蓝线作经,白线作纬,她是累寸盈尺地织起带子来了。带子有窄的,有宽的,有白的,有花纹的,也有字的。她没有读书,但能够在带上织字。“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呀,“河南郡某某氏”呀,字呀,回文呀,还有她锦绣般的心思,都织在这带上。

“妈妈,我织了许多带子了。”她有一次说。

“傻丫头,等到出嫁后,还有工夫织带子么?孩子身上的一丝一缕,都得在娘身边预备的。”

“将来的日子有带般长才好呢。”

“不,你的前途是路般长。”

这母亲的祝福不曾落在她的身上。她没有孩子。展开在她前面的希望是带般的盘绕,带般的迂回,带般的曲折。她徒然预备了这许多给孩子用的带,要做母亲的希望却随同这带子霉腐于笥底了。

在这箱子的底层,还有各色绣花的衣被、枕衣、孩子的花兜、披襟和各种大小的布料。她想到绣在这上面的多少春天的晨夕,绣在这上面的多少幸福的预期,她曾用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细针逢双或逢单地数剔布绸的纹眼,把很细的丝线分成两条四条,又用在水里浸胀了的皂角肉把弄毛了的丝线擦得光滑,然后针叠针地缝上去。有时竟专心地忘了午餐或晚餐,母亲跑来轻轻拧她的耳朵,她方才把绣花绷用白绢包好,放入细致的竹篮,一面要母亲替她买这样买那样。

现在这些为了将来预备的刺绣随同她的青春霉烂于笥底了。

幸福的船像是不平衡的一叶轻舟,莽撞的乘客刚踏上船槛便翻身了。母亲在她出嫁后不一年便病殁了。丈夫在婚后不久便出外一去不返,说是在外面积了钱,娶了漂亮的太太呢。她为他等了一年,两年,十年了,她的希望的种子落在碗瘠的岩石上,不会发芽,她的青春在出嫁时便被折入一对对的板箱,随着悠长的日子而霉烂了。

这十载可怕的辛劳,夺去了她的健康。在严寒的冬月,她是汗流浃背地负起沉重无情的石杵;在幽静的秋夜的月光中,为节省些膏火,借月光独自牵着喂粮食的猪。偶尔想到她是成了一头驴子,团团转转地牵着永远不停地磨,她是发笑了。还有四月的麦场,五月的蚕忙,八月的稻,九月的乌柏,都是吸尽她肩上的血,消尽她颊边的肉的。原是丰满红润的姑娘啊,现在不加修饰的像一个吊死鬼。不过假如这样勤劳能得到一句公平的体恤的话,假使不至无由地横遭责骂,便这样地生活下去吧。

“闲着便会把骨头弄懒了啊!”这不公的诟声。

“闲着便会放辟逾闲啊!”这无端的侮辱。

接着是可怕的病,除了出嫁了的妹妹是没有人来她的床边的。妹妹是穷的,来去都是空手,难怪这一家人看到她来谁也不站起招呼一声。母亲留下她们姐妹兄弟四人,兄弟们都各自成家,和她成了异姓。她富,妹妹穷,她是单身,妹妹是儿女多累,这奇异的命运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富家媳是受这样的折磨!当时父母百般的心计是为要换得这活人的凌迟么?她呜咽了。

假如生涯是短促的话,她已过了三分之二了。假如生涯是更短促的话,那,便在目前了。所以她挣了起来,楚上这摇摇落落的扶梯,来这空楼的一角,打开古绿的锁,检点嫁时的衣裳么?箱里有一套白麻纱的孝服,原是预备替长辈们戴孝的,现在戴的为了自己,岂不可怜!

伏在箱子的一角,眼泪潸潸地流下来。手照落在地上,不知不觉地延烧了拖垂着的衣襟,等到她觉得周身火热才惊慌地呼喊时,一股毒烟冒进了她的口鼻,便昏厥过去。

家人听见叫喊的声音跑来,拿冷水泼在她的身上,因而便不救了。假如当时用毡子裹住她,或想法撕去她的外衣,那么负伤的身至今还活着的吧。

后来据他们说是“因为她身上的不洁,冒犯了这楼里的狐仙,所以无端自焚的”。不久之前,我曾去看这荒诞无稽的古楼,楼门锁着,贴上两条交叉的红纸条。这楼中锁着我的堂姐的嫁衣。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细致描写了女子刺绣的用心,而刺绣最终霉烂于笥底,凸显人物的悲剧性。
B.文章开头强调故事的“真实”,结尾交代女主人公是作者的堂姐,这样写让原本虚构的故事更强烈地激发了读者的同情。
C.本文以女主人公打开嫁衣箱笼最终不幸烧死的事件为主体,穿插叙述了筹备嫁衣的艰辛过程和出嫁后的不幸遭遇,叙事紧凑且层次丰富。
D.本文在叙事过程中,不时插入“这不公的诟声”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嫁衣”的深刻意蕴。
3.在某校读书社集体研读《中国现代散文选》时,有同学提出本文更像是一篇小说,不应入选该书,请你简要说明本文的散文特征,为入选作出解释。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囚绿记

陆蠡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1.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这句话是从侧面反衬出“我”爱“绿”之深。
B.“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细腻地描写了常春藤颜色的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常春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2.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
3.选文第五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
2022-01-0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嫁衣

陆蠡

想叙说一个农家少女的故事,她出嫁时有一两百人抬的大小箱笼,被褥、瓷器、银器、锡器、木器,招摇过市的长长行列照红了每一个女儿的眼睛,增重了每一个母亲的心事。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些箱笼的下落和这少女以后的消息。她快乐么?抱着爱子么?和蔼的丈夫对她千依百顺么?我仅知道属于一个少女的一只箱笼的下落,而这故事又是不美的,我感到失望了。但是耳闻目见的确很少美丽的东西。让这故事中的真实偿补这损失吧。

假设她年已三十,离开华美出嫁的盛典有整整十个年头了。为了某种寂寞,在一个夜晚,擎了一盏手照,上面燃着一段短烛,摸索上摇摇落落的扶梯,到被遗忘的空楼一角。那儿有大的蛛网张在两柱中间,老鼠粪随地散着,楼板上的灰尘积得盈寸。

为了某种寂寞,她来这古楼的一角,来打开她多年放在这里的木箱,这箱子上面盖了一层纸,纸上满是灰尘。揭开这层纸,漆色还是十分鲜艳的呢。这原是新的木箱,放上了这寂寞的小楼便不曾被开启过,也不曾被搬动过。

在这箱子的上层,是白色的和蓝色的苎布。那织入了她的整个青春啊。她自从七岁便开始织苎。在知了唱个不停的夏天,搬了小凳到窄小的巷里,风从漏斗似的巷口吹进来,她在左边放着一只竹篮,右边放了苎槽和剪,膝上放了瓦片,她织着织着竟不知有炎夏的过了一个夏天,两个夏天,七八个夏天……等到母亲说:“再织上几两,我替你做成苎布,宽的给你裁衣,窄的给你做蚊帐,全部给你做嫁妆。”她脸微赧了。

现在,锁在这箱里霉烂的是她织了整个青春的苎布啊。

在冬时,她用蓝线作经,白线作纬,她是累寸盈尺地织起带子来了。带子有窄的,有宽的,有白的,有花纹的,也有字的。她没有读书,但能够在带上织字。“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呀,“河南郡某某氏”呀,字呀,回文呀,还有她锦绣般的心思,都织在这带上。

“妈妈,我织了许多带子了。”她有一次说。

“傻丫头,等到出嫁后,还有工夫织带子么?孩子身上的一丝一缕,都得在娘身边预备的。”

“将来的日子有带般长才好呢。”

“不,你的前途是路般长。”

这母亲的祝福不曾落在她的身上。她没有孩子。展开在她前面的希望是带般的盘绕,带般的迂回,带般的曲折。她徒然预备了这许多给孩子用的带,要做母亲的希望却随同这带子霉腐于笥底了。

在这箱子的底层,还有各色绣花的衣被、枕衣、孩子的花兜、披襟和各种大小的布料。她想到绣在这上面的多少春天的晨夕,绣在这上面的多少幸福的预期,她曾用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细针逢双或逢单地数剔布绸的纹眼,把很细的丝线分成两条四条,又用在水里浸胀了的皂角肉把弄毛了的丝线擦得光滑,然后针叠针地缝上去。有时竟专心地忘了午餐或晚餐,母亲跑来轻轻拧她的耳朵,她方才把绣花绷用白绢包好,放入细致的竹篮,一面要母亲替她买这样买那样。

现在这些为了将来预备的刺绣随同她的青春霉烂于笥底了。

幸福的船像是不平衡的一叶轻舟,莽撞的乘客刚踏上船槛便翻身了。母亲在她出嫁后不一年便病殁了。丈夫在婚后不久便出外一去不返,说是在外面积了钱,娶了漂亮的太太呢。她为他等了一年,两年,十年了,她的希望的种子落在碗瘠的岩石上,不会发芽,她的青春在出嫁时便被折入一对对的板箱,随着悠长的日子而霉烂了。

这十载可怕的辛劳,夺去了她的健康。在严寒的冬月,她是汗流浃背地负起沉重无情的石杵;在幽静的秋夜的月光中,为节省些膏火,借月光独自牵着喂粮食的猪。偶尔想到她是成了一头驴子,团团转转地牵着永远不停地磨,她是发笑了。还有四月的麦场,五月的蚕忙,八月的稻,九月的乌柏,都是吸尽她肩上的血,消尽她颊边的肉的。原是丰满红润的姑娘啊,现在不加修饰的像一个吊死鬼。不过假如这样勤劳能得到一句公平的体恤的话,假使不至无由地横遭责骂,便这样地生活下去吧。

“闲着便会把骨头弄懒了啊!”这不公的诟声。

“闲着便会放辟逾闲啊!”这无端的侮辱。

接着是可怕的病,除了出嫁了的妹妹是没有人来她的床边的。妹妹是穷的,来去都是空手,难怪这一家人看到她来谁也不站起招呼一声。母亲留下她们姐妹兄弟四人,兄弟们都各自成家,和她成了异姓。她富,妹妹穷,她是单身,妹妹是儿女多累,这奇异的命运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富家媳是受这样的折磨!当时父母百般的心计是为要换得这活人的凌迟么?她鸣咽了。

假如生涯是短促的话,她已过了三分之二了。假如生涯是更短促的话,那,便在目前了。所以她挣了起来,楚上这摇摇落落的扶梯,来这空楼的一角,打开古绿的锁,检点嫁时的衣裳么?箱里有一套白麻纱的孝服,原是预备替长辈们戴孝的,现在戴的为了自己,岂不可怜!

伏在箱子的一角,眼泪潸潸地流下来。手照落在地上,不知不觉地延烧了拖垂着的衣襟,等到她觉得周身火热才惊慌地呼喊时,一股毒烟冒进了她的口鼻,便昏厥过去。

家人听见叫喊的声音跑来,拿冷水泼在她的身上,因而便不救了。假如当时用毡子裹住她,或想法撕去她的外衣,那么负伤的身至今还活着的吧。

后来据他们说是“因为她身上的不洁,冒犯了这楼里的狐仙,所以无端自焚的”。不久之前,我曾去看这荒诞无稽的古楼,楼门锁着,贴上两条交叉的红纸条。这楼中锁着我的堂姐的嫁衣。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人们非常关注出嫁女的嫁妆,嫁妆多少关系到女子在夫家地位的高低。
B.为了消除寂寞,女主人公时常会打开嫁妆,回忆她辛苦制作嫁妆的青春时光。
C.文中细致描写女子刺绣的用心,而刺绣最终霉烂于笥底,凸显人物的悲剧性。
D.女主人公因生活绝望而选择自焚,夫家污蔑她因不洁冒犯狐仙显得不仁不义。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女主人公打开嫁衣箱笼最终不幸烧死的事件为主体,穿插筹备嫁衣的艰辛过程和出嫁后不幸遭遇的叙述,叙事紧凑且层次丰富。
B.文章开头强调故事的“真实”,结尾交代女主人公是作者的堂姐,这样写让原本虚构的故事更强烈地激发了读者的同情。
C.本文在叙事过程中,不时插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句子,行文富有变化,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从而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
D.文中“我”对堂姐在阁楼不幸罹祸过程的记叙含有推测的成分,但这种推测是建立在堂姐生活经历基础之上的,令人感觉真实可信。
3.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嫁衣”的深刻意蕴。
4.在某校读书社集体研读《中国现代散文选》时,有同学提出本文更像是一篇小说,不应入选该书。请你简要说明本文的散文特征,为入选作出解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囚绿记

(陆蠡)

①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②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③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④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在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⑤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⑥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⑦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⑧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⑨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⑩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⑾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⑿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友”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⒀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⒁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1.文章第三段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这朝东的简陋、狭小、炎热、潮湿的房间,“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④自然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3.“囚绿”是表达文章主旨的重要环节,文章命名为“囚绿记”自有其道理。请你谈谈文章命名为“囚绿记”的道理。
4.“绿”被囚前和被囚后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当前的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2021-07-1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小狐狸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6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不讲究韵律,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B.郁达夫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代表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C.陆蠡,原名考原,字圣泉,现代散文家、翻译家,《囚绿记》是他在上海成为“孤岛”时期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D.《诗经》中“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是贵族阶级所作。
2021-04-06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囚绿记

陆蠡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窗是朝东的。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茵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可分为“遇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五个阶段。
B.文章语言含蓄蕴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来描写绿的“倔强”“坚贞"等特点。
C.文中通过心理活动和言行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绿的喜爱,因此产生囚绿的“魔念”。
D.文章采用倒叙方式,首尾在时间和内容上照应,结尾作者对再见面时情景的反问引人遐想。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②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3.这篇散文中的“绿”有何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以“囚绿记”为题?请简要分析。
2021-02-0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海星

陆蠡

孩子手中捧着一个贝壳,

一心要摘取满贝的星星,

一半给他亲爱的哥哥,

一半给他慈蔼的母亲。

他看见星星在对面的小丘上,

便兴高采烈地跑到小丘的高顶。

原来星星不在这儿,

还要跑路一程。

于是孩子又跑到另一山巅,

星星又好像近在海边。

孩子爱他的哥哥,

爱他的母亲,

他一心要摘取满贝的星星,

献给他的哥哥,

献给他的母亲。

海边的风有点峭冷。

海的外面无路可以追寻。

孩子捧着空的贝壳,

眼泪点点滴入海中。

第二天,

人们发现了手中捧着贝壳的孩子的冰冷的身体。

第二夜,

人们看见海中无数的星星。

1933年8月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借用孩子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方式以及追求自己愿望的行动方式歌颂了美丽的爱心。
B.“星星”代表着理想,“摘星”则是追求理想的过程,而“眼泪”代表理想不得实现的伤心。
C.“一心要摘取满贝的星星”中的“一心”表明孩子的执着精神,“满”字体现出爱心的炽热。
D.从山丘到山巅,从山野至海边,诗人借助空间的转换,意在表达人们无力抵抗命运的捉弄。
2.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人们看见海中无数的星星”的含意?
2020-1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滩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覆巢

陆蠡

九月秋凉的一天,上午十点钟左右,我走过这成为上海中心的大动脉——霞飞路。因为小病,我二十多天不出门了,一雨便成秋,道旁法国梧桐的叶子似添几分憔悴,照面的阳光也那么柔和无力,失其胁人的炎威,转觉有几分可爱。这条路的情形和二十多天前已大不相同。记得我最后一次踏过这条街的时候,路上的行人形色都有点张惶,漂亮的少年少女一个也没有,满街都是衣服不整洁的工人、商店伙计、童子军、救护队等,路旁坐满面有饥色的被难同胞。目前情况是不同了,商店大半复业,橱窗里铺陈着诱人的货品,无线电在播音,电车汽车照常走动,衣履入时的男女也以极安详的姿态缓步入行道上,一切是这般和平,谧穆,设若不是常有隆隆的炮声继续送来或轧轧的铁鸟掠过空际,真会令人疑心这里是避乱桃源,大家过的安闲岁月呢。

我慢慢地通过这成为上海中心的动脉,心里胡乱想着。在一条比较冷静的转角上,我遇见两个妇人,一个三十左右,一个则是五十开外了。她们坐在一家闭锁了的大门沿阶上,好像没有感觉似的,不理睬路过的人。她们的衣衫尚新,却满沾泥污,一看便知是战区逃出来的难民。我瞥视了一眼便走过去了,但是我的感觉有点异样,使我觉得有两个人的面形跟着我,一副有着明亮的眼睛,另一副则是悲切的表情。

我走了很远,那两副面孔始终跟着我,好像它们是素识。我搜寻我的记忆,我把步折回来,我再注视这两位妇人,而我仍想不起她们是什么人。

“是×先生么?”突然我听到从老妇人的口中吐出这样的称呼。瞧她的脸,眼泪珠串似地滚下来了。我端视了好久,我才认出她们是什么人,至于我和她们怎样相识,却是一年前的事。

去年夏天,我应了一位朋友的邀请,在长江边的一个小村里住了好些天。那里原是我从前学校所在的地方,那一带我很熟悉,我非常喜爱这所在。沿江的长堤上长着蓊郁的槐柳,堤下便是不尽东流的长江,堤里边却是一片苇塘,不知名的鸟类吐出款款的啼声,衬着这弥绿一片。

我们居住的是一家渔户。房屋家具很简陋,但瞧他们的家庭生活,却很美满。他们一共七人,一对中年夫妇,一个母亲,三个孩子,和一位死了丈夫的弟妇。男的晨出晚归,渔汛时捉鱼,平时则种菜耕田,薄薄的田园,一家衣食粗可维持。女的一年到头打绒线衫,据说这是包工,绒线由工头供给,打成绒衫照件论工资。有一次我说要请她们替我打一件,她们说这是不可能,查明要罚的。

男的叫阿祥。他的妻子大家叫阿姊,弟妇便叫阿妹了。我们的生活也和他们一致,我们一同吃麦饭,夜里一同坐着拍蚊子,谈天,看萤火,有时坐着他们的小船到江边逛一逛,我们羡慕他们海天的生活,他们却希望儿子做读书人。

不久,我们离开了,我已经把江边故人忘得干干净净。却料不到今天在这流水游龙的霞飞路逢着她。五十多岁的老妇是邻人,她认识我。三十左右的妇人即是阿姊了。

“是×先生么?”老妇人继续问。

“是阿姊么,怎样来的?”我明知她是怎样来的,但我还是老套地问。

青年女人惘然望着我。她的眼睛似有几分异样。那是显露着惊惶、恐惧和无可告助的精神。这眼睛,我一向熟悉的,温和,明洁,含笑的,现在却令我寒栗。她望着我,却不回答我的话。显然她是认不得我,或者受刺激太深,感觉麻木了。

“阿祥他们呢?”我转身问邻妇。

“天啊,他们死得可怜!”接着她告诉我这一家人不幸的遭遇。说是战事发生后,他们因为舍不得家园,别处也没熟人,只是惴惴地躲在家里。终于有一天敌人侵入这毫无防御的家宅,勒迫阿祥交出渔舟,强他划着去偷袭某某河口,阿祥在淫威下,载着敌人向自己的弟兄方面冲去,渔舟覆了,阿祥肩上中了弹伤泗水回来。到家以后两天又有四五个鬼子闯进他的住宅,对阿妹意欲强加凌辱。阿祥按不住怒火,持刀逐去,砍伤了一个鬼子,于是这全家的惨运便开始了。为了报复这一刀之恨,阿祥被缚在柱子上,备受刀刺鞭挞。三个孩子和老母杀在他的面前。在他未曾完全失却知觉之前,眼看胼胝经营的家园起火了。这时阿姊刚巧外出,所以留得一条性命。

一种沉重的心情占据了我,我没有苦病,没有悲哀。我知道像这样的例子不知还有多少!“覆巢之下,宁有完卵?”乃理之当然,历史上便有无数先例。我们除了自强,还有别的办法么?

不知不觉间我离开她们了。突然我听得悲切的声音。

“×先生,叫我们到哪里去呢!”

“到哪里去?”叫我如何回答她。我想起长江边上的小小家园,她们除了那老窝是没地方可去的。我戚然了。我回头看她们。一副悲愁的脸撩触了我。我只能掏出身边不多的钱给她们,替她们雇了一辆黄包车,对车夫说:

“到××同乡会。”

一九三七年

(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覆巢”取自“覆巢之下,宁有完卵”,暗含了日寇侵略之下家园覆灭、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简洁而富有意蕴。
B.小说开头描述了上海霞飞路上的情景,此时与二十多天前大不同,照常走动的汽车、安闲散步的人等说明霞飞路已成为人们避乱的桃源。
C.“渔舟覆了”一句可看出,阿祥虽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乡间渔夫,但在日寇的淫威面前也表现出了机智勇敢的品性。
D.“不知不觉间我离开了她们了”,“离开”是一种无奈行为,表现了“我”在得知阿祥一家悲惨的遭遇后想帮忙但又无能为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霞飞路”“电车”“童子军”等具有特殊时代印记的名词,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的叙事起到了铺垫作用。
B.小说善用特征鲜明的细节表现人物,如写青年女人异样的眼神、悲愁的脸,表现了日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尽创伤。
C.小说善于营造典型化场景,通过对长江边的小村子美好自然环境及祥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反衬了两个妇人如今家园破碎的凄然。
D.小说刻画了街上缓步走着的行人安详的姿态,与两位妇人的落魄无助形成对比,揭露了战争环境下人们精神麻木,缺少同情心。
3.本文在叙述故事方面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陆蠡曾说,“我羡慕两种人,一种是情感型,一种是理智型”,而他自己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请谈谈本文是如何通过主人公“我”来体现这种复杂情感的。
2020-08-0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阴

陆蠡

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是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试想分辨它是什么树叶?梧桐的,枫树的,还是樗栎的?但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张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

“秋!”我微喟一声。

“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光……阴。”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

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同时我也想起了两个惜阴的人。

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家门前的禾场上排列着一行行的谷簟,在阳光下曝晒着田里新收割来的谷粒。芙蓉花盛开着。我坐在它的荫下,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竹箩——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

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像“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蓦然有一种感触浮起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干这玩意儿呢?我看见了多少次阳光从我的桌面爬过,我又多少次看见阳光从我的窗口探入,复悄悄地退出。我惯用双手交握成各种样式,遮断它的光线,把影子投在粉壁上,做出种种动物的形状,如一头羊,一只螃蟹,一只兔;或则喝一口水,朝阳光喷去,令微细的水滴把光线散成彩虹的颜色。何时使我的心变成沉重,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我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呢?我曾讥笑惜阴人之不智,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

“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幸灾乐祸似的,揶揄我。

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另一天,从另一枝柯上,会有不可见的手扯下另一片树叶——是一张日历——那上面写的应该是另一个字:“冬!”

“冬。”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气力。

“秋,……冬。”又是两个没有低昂的平声的字眼,像一滴凉水滴进我的心胸,使我有点寒意。我不能再散步了,我携着我的思想走回家,正如那西洋妇人携着她的狗,施施归去。此后我就想起,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

(选自《陆蠡散文选》,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描写散步的见闻时,很自然地把这种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对话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
B.陆蠡的爸爸劝他“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之时,也是忧虑自己光阴穷匮之始;无奈年少的陆蠡想的却是“什么时候放假呢”,他还嫌光阴走得太慢。
C.“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痛心和无奈啊。光阴是无穷无尽的,光阴又是悭吝而无情的,人总是少年轻年日,迟暮惜光辉。
D.作者这篇文章借助诗意的联想,把议论隐含在饱含诗情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对光阴有着沉痛的反思,这种反思将使我们更清醒地审视自己,珍爱光阴。
2.我坐在竹萝里玩耍时,爷爷却来去匆匆,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陆蠡散文风格独特,思想脱俗,技巧超群,请从构思、结构、主题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2020-06-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