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夫·托尔斯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还是,但随即决定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我想见见您……我……

你别跟我啰唆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叫道。

你到底拿过没有?

对你说,人都快死了,你还要什么?对面有一个人嚷道。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对你说:你去管闲事干什么……这边有人喝道。

老天爷在上,我连知道也不知道。那边有个女犯大声说。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声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也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   ……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人留在家里呢?她们一旦发现这事,就会把我赶出来。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   ……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么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

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②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节选自《复活》,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见面提供了背景,也暗示着男女主人公激烈的矛盾冲突。
B.聂赫留朵夫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他和《大卫·科波菲尔》里的大卫·科波菲尔、《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一样,都是“圆形人物”。
C.聂赫留朵夫先用“您”来称呼玛丝洛娃,既表明他是“严肃、庄重”地来请求玛丝洛娃饶恕的,也表明两人关系的疏离。后来他又用“你”“卡秋莎”来称呼玛丝洛娃,希望讨好玛丝洛娃。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描述人物此时的所思所想。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突破了第一人称“我”的局限,也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2.小说多次写到玛丝洛娃的“笑”,请结合文本分析“笑”的含义及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文中画线的“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和“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语意相同,但内含不同,试作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

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

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她。

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

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他补充说。

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他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维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

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

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

就该这样。

为什么就该这样?

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

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

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

聂赫留朵夫也不做声,觉得说不下去了。

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上帝保佑,他们会撤销原判的。

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容易才忍住眼泪。

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激动。

他们没有犯罪,是吗?

我想是的。

那个老太婆可好了。她说。

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

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

他们又沉默了。

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

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

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选自《复活》第一部59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河流的复杂多变作比喻来说明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交代出聂赫留朵夫的变化,也预示着下文玛丝洛娃会有所改变。
B.典狱长对聂赫留朵夫转述玛丝洛娃的话,表现了典狱长对在押囚犯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出玛丝洛娃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帮助。
C.玛丝洛娃虽然身陷牢狱,遭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想办法帮助明肖夫母子,这也体现出玛丝洛娃内心仍存良善的一面。
D.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相称,在表示礼貌的同时也显示她对聂赫留朵夫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还不想完全接受他。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多次写到二人谈话进行不下去,陷入沉默,这如同戏剧中的静场,既给二人关系的变化增加悬念,又以留白的方式增强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C.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主要采用议论和概述的方式,交代聂赫留朵夫的基本情况,与后文二人会面场景的描述相辅相成,让整个故事详略得当,重点情节凸显。
D.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如“眼睛不看他”“可怕的”“在微笑”等,在表现玛丝洛娃转变的同时揭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
3.聂赫留朵夫说“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2-11-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

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如今这种心情已一去不返,代替它的是最近一次会面后产生的恐惧。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

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她。

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

“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他补充说。

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他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为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

“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

“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

“就该这样。”

“为什么就该这样?”

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

“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

“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

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

“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他们会撤销原判的。”

“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容易才忍住眼泪。

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

他们又沉默了。

“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

“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

“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玛丝洛娃在同聂赫留朵夫见面以后,回到臭气熏天的牢房里,脱下囚袍,坐到铺上,两手支住膝盖。牢房里只有几个人,道口工拿着一只袜子,一面手指灵敏地不断编织着,一面走到玛丝洛娃跟前。

“嗯,怎么样,见到了?”她们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坐在高高的铺上,晃动着两条够不到地的腿。

“你哭什么呀?”道口工说。“千万别灰心。哎,卡秋莎!说吧!”她两手敏捷地编织着说。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

“怎么,是不是他变卦了,不想同你结婚了?”柯拉勃列娃问。

“不,他没有变卦,是我不愿意,”玛丝洛娃说,“我就这样对他说了。”

“瞧你这个傻瓜!”柯拉勃列娃声音沙哑地说。

“他说:‘不论你被发送到哪里,我都跟你到哪里。’”玛丝洛娃说:“他去就去,不去就不去。我可不求他。现在他上彼得堡奔走去了。那边的大臣全是他的亲戚,”她继续说,“不过我还是不需要他。”

“这个当然!”柯拉勃列娃忽然同意说,一面理着她的袋子,显然在想别的事。“咱们来喝点酒怎么样?”

“我不喝了,”玛丝洛娃回答。“你们喝吧。”

(草婴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狱长虽然准许聂赫留朵夫同玛丝洛娃会面,但态度不如上次热情,是因为聂赫留朵夫来探望玛丝洛娃产生了不良后果,而且没有给他钱。
B.玛丝洛娃宁可上吊也不接受聂赫留朵夫,并多次强调她说的是“实话”,这说明她还不能饶恕聂赫留朵夫给她造成的伤害,表现了她的倔强。
C.聂赫留朵夫探望玛丝洛娃在心情上经历了第一次探望后的欢乐,到最近一次会面后的恐惧,再到这一次探看后的消除疑虑后崭新感觉的过程。
D.柯拉勃列娃叫玛丝洛娃一起喝酒,玛丝洛娃说“我不喝了”,这在结构上照应前文,同时也说明玛丝洛娃已转变,表明玛丝洛娃人性的复苏。
2.小说开头写“河”,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多次写到玛丝洛娃的眼睛,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俄]

庭长一早就来到法庭。他是个又高又胖的人,留着一大把花白的络腮胡子。他成了家,可是生活十分放荡。今天早晨他收到瑞士籍家庭女教师来信,说她下午三时至六时在城里的“意大利旅馆”等他。因此他希望今天早点开庭,早点结束,好赶在六点钟以前去看望那个红头发的克拉拉。去年夏天在别墅里他跟她可有过一段风流韵事啊。

他走进办公室,扣上房门,从文件柜的最下层拿出一副哑铃,向上,向前,向两边和向下各举了二十下,然后又把哑铃举过头顶,身子毫不费力地蹲下来三次。

“要锻炼身体,再没有比洗淋浴和做体操更好的办法了。”他边想边用无名指上戴着金戒指的左手摸摸右臂上隆起的一大块肌肉,他还要练一套击剑动作。这时房门动了一下。有人想推门进来。庭长慌忙把哑铃放回原处,开了门。   

“对不起。”他说。

一个身材不高的法官,戴一副金丝边眼镜,耸着肩膀,脸色阴沉,走了进来。

“马特维又没有来,”那个法官不高兴地说。

“这是说还没有来,”庭长一边穿制服,一边回答,“他总是迟到。”

“真弄不懂,他怎么会不怕难为情。”法官说,生气地坐下来,掏出一支香烟。

这个法官是个古板君子,今天早晨同妻子吵过嘴,因为妻子不到时候就把这个月的生活费用光了。妻子要求他预支给她一些钱,他说决不通融。结果就闹了起来。“嘿,规规矩矩过日子就落得如此下场,”他心里想,眼睛瞧着那容光焕发的庭长,庭长正宽宽地叉开两臂,用细嫩的白手理着绣花领子两边又长又密的花白络腮胡子,“他总是扬扬得意,可我却在活受罪。”

书记官走进来,拿来一份卷宗。

“多谢,”庭长说着,点上一支烟。“先审哪个案?”

“我看就审毒死人命案吧。”书记官仿佛漫不经心地说

“好,毒死人命案就毒死人命案吧,”庭长说。他估计这个案子可以在四点钟以前结束,然后他就可以走,“马特维还没有来吗?”

“还没有来。”

“那么布雷威来了吗?”

“他来了。”书记官回答。

“您要是看见他,就告诉他,我们先审毒死人命案。”

布雷威是在这个案子中负责提出公诉的副检察官。

书记官来到走廊里,遇见布雷威。布雷威耸起肩膀,敞开制服,腋下夹一个公文包,沿着走廊像跑步一般匆匆走来,鞋后跟踩得咯咯发响。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要我问一下,您准备好了没有?”书记官说。

“不用说,我总是准备好了的,”副检察官说,“先审哪个案?”

“毒死人命案。”

“太好了。”副检察官嘴里这样说,其实他一点也不觉得好,因为他通宵没有睡觉。他们给一个同事饯行,喝了许多酒,打牌一直打到半夜两点钟,又到正好是玛丝洛娃六个月前待过的那家妓院去玩女人,因此他没有来得及阅读毒死人命案的案卷,此刻想草草翻阅一遍。书记官明明知道他没有看过这案的案卷,却有意刁难,要庭长先审这个案。书记官是个自由派,布雷威却思想保守,书记官不喜欢他,但又很羡慕他这个位置。

“那么,阉割派教徒一案怎么样了?”书记官问。

“我说过我不能审理这个案子,”副检察官说,“因为缺乏证人,我也将这样向法庭声明。”

“那有什么关系……”

“我不能审理。”副检察官说完,往自己的办公室跑去了。

他借口一个证人没有传到而推迟审理阉割派教徒的案子,其实这个证人对本案无足轻重,他只是担心由受过教育的陪审员组成的法庭来审理,被告很可能被宣告无罪释放。但只要同庭长商量妥当,这个案子就可以转到县法庭去审理,那里陪审员中农民较多,判罪的机会也就大得多。他功名心很重,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所以他认为凡是由他提出公诉的案件都非达到判罪的目的不可。

走廊里熙熙攘攘,越来越热闹,人群多半聚集在民事法庭附近。在审讯休息时,民事法庭里走出一位老太婆,她被人们口中的那个天才律师硬敲出一大笔钱给了被控方的生意人,而那个生意人是根本无权得到这笔钱的。这一点法官们都很清楚,原告和她的律师当然更清楚;可是那个天才律师想出来的巧计已经把案子弄到这样一种地步:那老太婆非拿出这笔钱来不可。老太婆身体肥胖,衣着讲究,帽子上插着几朵很大的鲜花。她从门里出来,摊开两条又短又粗的胳膊,嘴里不断地对她的律师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请您帮个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律师望着她帽子上的鲜花,自己想着心事,根本没有听她。

那位名律师跟在老太太后面,敏捷地从民事法庭走出来。他敞开背心,露出浆得笔挺的雪白硬胸,脸上现出得意扬扬的神色,因为他使头上戴花的老太太倾家荡产,而那个送给他一万卢布的生意人却得到了十万以上。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律师身上,他也察觉到这一点。他的全身仿佛在说:“用不着对我做出什么钦佩得五体投地的表示。”他迅速地从人群旁边走过去了。

(有删改)


【注】①节选部分为毒死人命案(妓女玛丝洛娃被控毒死商人)审理之前法院的情形。②马特维是参与本次庭审的法官之一。③基督教的一个教派,认为生育是罪恶,因而阉割自己。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取庭长办公室和走廊两个场景,让庭长、法官、书记官等人在开庭前依次登场,并自然引出一起民事案。
B.庭长形象有多面性。他一早来到法院并非为了工作,体现其私心;对总是迟到的下属,他又表现出包容心。
C.从副检察官布雷威对于阉割派教徒案子的考虑可以看出,陪审员受教育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案件判决结果。
D.无论是老太婆自己的律师还是被控方的律师,他们并不在意当事人的利益,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名声。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全知视角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不仅介绍了庭长、法官等的私人琐事,而且具体描述其隐秘心理。
B.小说用词讲究,画线处“仿佛”一词,写出书记官看似很不经意、实则别有用心,与下文内容形成呼应。
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并通过个性化语言传达人物真实的想法,符合“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原则。
D.与契诃夫“漫画式”描写人物的手法不同,托尔斯泰善于在朴素而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透露出讽刺的意味。
3.作为检察官,布雷威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文末写老太婆民事案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08-03更新 | 444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塔城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穷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已有五个孩子了,闹著玩儿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唉,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

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大作家的小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打动着读者的心。
B.小说十分讲究情节构思,开头以平常的生活场景起笔,结尾则陡起波澜,出人意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C.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女主人公将孩子抱回家中后激烈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
D.渔夫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他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2.小说开头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3.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探究作者以“穷人”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