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翻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1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023-04-0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横州市横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23-01-07更新 | 4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苍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bó,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楚有民迫于输赋,杀牛鬻之。里胥白于官,先愍焉,但令与杖。通判孙龙舒以为徒刑,毁其案。明日龙舒来,先引囚曰:“汝罪应杖,以通判贷汝矣。”遣之出。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
B.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
C.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
D.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知:同某官的意思,职位相等于某官之副。宋时某些官署副长官或佐贰官多带此衔,如同知枢密院事、同知贡举、同知国用事等。
B.黄钟:十二律中的第一律。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定音方法,其他所有的律都生于黄钟,故文中王拱辰认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
C.谥:有官谥和私谥,多为官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后妃等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李兑谥号“庄”是对他的褒奖。
D.纪;古代纪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古称十年为一纪,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用“四纪”以突出唐玄宗在位时间之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兑明察于事。针对新乐,他指出和谐近于雅正的就应采用;在邓州,他无需审讯即可明断富人家的仆人并非自杀。
B.李兑为官敢谏。对狄青担任任守忠的副职的问题,他勇于表达看法;在官吏傣禄不合官级时,他及时向皇帝进谏。
C.李兑家风醇厚。他的堂弟李先在朝廷身居要职,年老时对他依旧恭敬;李先的儿子恪守孝道,弃官回家供养李先。
D.李先安民有术。李先用治家的方法处理公事,治下之民钦服他的才能;他体谅百姓生活不易,轻刑甚至宽免罪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
(2)楚有民迫于输赋,杀牛鬻之。里胥白于官,先愍焉,但令与杖。
2021-05-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克缵,字绍夫,晋江人。万历八年进士。累官山东左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请停矿税,论劾税使陈增、马堂,他惠政甚著。屡以平盗功,加至兵部尚书四十四年冬,隆德殿灾,上疏陈时政,语极痛切。不报。召理京营戎政,改刑部尚书。李选侍将移宫,其内侍王永福、姚进忠等八人坐盗乾清宫珠宝下吏。克缵拟二人辟,余俱末减。帝不从,命辟六人,余遣戍。克缵言:姜升、郑稳山、刘尚理不持一物,刘逊拾地上珠,还之选侍,而与永福、进忠同戮,轻重失伦。况选侍箧中物,安知非先朝所赐?当是时,诸珰罪重,谋脱无自,惟请帝厚待选侍,则狱情自缓。于是流言四布,谓帝薄待先朝妃嫔,而克缵首入其言。帝不悦,责克缵偏听,命如前旨。天启元年冬,加太子太保。寻复以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延臣议红丸,克缵述进药始末,力为方从哲辨。给事中薛文周诋其灭伦常,昵私交,昧大义。克缵愤,援《春秋》不书隐公、闵公之弑,力诋文周,且白选侍无殴圣母事。给事中沈惟炳助文周复劾克缵。先是,帝宣谕百官,明言选侍殴崩圣母。及惟炳疏上,得旨: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感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盖是时王安已死,魏忠贤方窃柄,故前后谕旨抵牾如此。克缵历官中外,清强有执。持议与争三案者异,攻击纷起。自是群小排东林,创《要典》,率推克缵为首功。时东林方盛,克缵疾。诏加太子太傅,乘传归。四年十二月,魏忠贤尽逐东林,召克缵为工部尚书。视事数月,复移疾归。崇祯元年,起南京吏部尚书。有劾之者,不就,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黄克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咸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
B.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咸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
C.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咸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
D.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咸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
B.兵部,军事行政总汇的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
C.东林,东林党,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由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
D.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求退婉辞。钱起诗:“微官同寄傲,移疾阻招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克缵施行惠政,平盗有功。黄克缵巡查山东,请求停止征收矿税,论告弹劾税使陈增、马堂,他的仁政效果显著,多次因为平定盗贼有功加官。
B.黄克缵恪守法度,直言进谏。他认为姜升等人与永福、进忠同等量刑,轻重失去法度;流言说皇帝对先朝的妃嫔不好,这些他都直接告诉皇上。
C.黄克缵被人诋毁,愤怒反击。朝臣讨论“红丸”案,黄克缵极力为方从哲辩护,被给事中薛文周诋毁,他愤怒,引用《春秋》故事加以反击。
D.黄克缵清正强硬,敢于坚持。黄克缵坚持对“三案”的意见被攻击,又因他是创立《要典》的第一功臣,迫于东林党人势力,他只好称病辞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十四年冬,隆德殿灾,上疏陈时政,语极痛切。不报。
(2)当是时,诸珰罪重,谋脱无自,惟请帝厚待选侍,则狱情自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讽字补之,以补将作监主薄,献《东封》,迁太常寺奉礼郎。又献所为文,召试入等,出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县令争不可,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徙知梁山军,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时知州李迪贬衡州副使,宰相丁谓戒使者持诏书促上道,讽辄留迪数日,为治装祖行。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揵,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租赋。累迁太常博士,以疾监舒州灵仙观。尚御药张怀德荐于章献太后,遂召还。玉清昭应宫灾,下有司治火所起,讽曰:“此天之戒告,乃复置狱以穷治之,非所以应天也。”狱由是得解。擢天章阁待制、知审刑院,出知青州,再迁户部郎中。时山东饥,宰相王曾,青人,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斛济饥民,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又请益漕江、淮米百万,自河阳、河阴东下以赈贷之。迁光禄卿、知陕州,道改潞州。入见帝言:“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

(选自《宋史·范讽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
B.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
C.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
D.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庇荫的意思,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赋,古代一种文体,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讲究文采韵律,盛行于两汉。
C.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成为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指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说法不同,诸侯曰“不禄”,大夫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讽才能出众,他进献《东封赋》被皇帝召见,出任知县;曾建言外守要塞,内修百务,厉行节约,以保边疆无忧。
B.在黄河决堤冲毁田界后,范讽重新划分,写入地契,田讼即止;玉清昭应宫被烧毁,冤案四起,他认为是降灾戒告,毋违天意,因此销案。
C.范讽因母亲年老而不接调令;任县令敢法治豪强;置宰相丁谓诏令不顾,帮助李迪;用宰相王曾的积粮,赈济饥民,并请求派使者安抚。
D.范讽治理黄河水灾,纠正贫富不同却负担相同的懒政,并上书朝廷以此法令推行天下;曾建议水路增运江、淮粮食百万,赈救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讽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
(2)讽曰:“此天之戒告,乃复置狱以穷治之,非所以应天也。”
2021-05-1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崇左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林,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洎牧以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与战败而亡者   亡:灭亡,战死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确定,断定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   却:击退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劫:胁迫,挟持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他们曾为了共同对抗秦国的连衡之策,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B.先祖父,“先”是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C.“荆卿”指的是燕太子丹派去刺杀秦王的刺客荆轲。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D.苏洵的《六国论》认为六国灭亡原因在于“赂秦”,而贾谊的《过秦论》则描写了六国“会盟而谋弱秦”的做法,以六国广招人才、施行仁义的做法来反衬秦的暴虐。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数量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是战争的损失的“百倍”。
B.本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C.本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与赢而不助五国”一样导致灭国的道理。
D.作者认为虽然六国势力比秦国弱,但还是有可以用不贿赂秦国的手段战胜秦的形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幼有异质,七岁入学。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衡家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枢为劝农使,教民耕植。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且窦默日于帝前排其学术,疑衡与之为表里,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未几,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已而其子又有金枢密院之命,衡独执议曰: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阿合马由是衔之,亟荐衡宜在中书,欲因以事中之。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B.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C.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D.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寅,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合,也可以用来纪日。
B.世祖,皇帝的庙号。庙号始于商代,汉代以后皇帝大多都有庙号。
C.元年,古代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同一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有一个元年。
D.五常,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即仁、义、礼、智、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衡热爱学习,追求学问。许衡求知如饥似渴,但他当时遭遇天下大乱,家里贫穷,没有书读,后来从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和新安朱氏的著作,学问大有长进。
B.许衡安贫乐道,不吝财物。许衡家境贫穷,但处之泰然,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的他就不接受。
C.许衡为人正直,不附权贵。阿合马独揽大权、权倾朝野,当时的大臣大多奉承他,然而许衡每次与他议事,都义正词严,一点也不让步,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
D.许衡爱生如子,教导有方。皇帝亲自选择蒙古贵族的子弟让许衡教导,许衡像爱护儿子那样爱护他们,并让他们学习礼仪或者书法、算术,学生们个个都有很大的收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家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2)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

时于城西立士林馆,弘正居以讲授,听者倾朝野焉。弘正启梁武帝《周易》疑义五十条,又请释《乾》、《坤》、《二系》。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侯。及梁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弘让曰:乱阶此矣。京城陷,弘直为衡阳内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张让自拔迎军僧辨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黄门侍郎。

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言于元帝曰:至如黔首万姓,若未见舆驾入建邺,谓是列国诸王,未名天子。今宜赴百姓之心,从四海之望。时荆陕人士威云周是东人,志愿东下,恐非良计。弘正面折之曰:若东人劝东,谓为非计,君等西人欲西,岂成良策?"元帝乃大笑之,竟不还都。

及江陵陷,弘正遁围而出,归于京师,敬帝以为大司马王僧辩长史,行扬州事。太建五年,授尚书右仆射,祭酒、中正如故。寻敕侍东宫讲《论语》、《孝经》。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有师资之敬焉。周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六年,卒于官,时年七十九。曰简子。

(选自《陈书·周弘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B.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C.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D.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五经”之一,其他“四经”为《尚书》《诗经》《论语》《春秋》。
B.占候,我国古代星占家根据天象的不同变化来附会人事推测吉凶祸福。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等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弘正受到肯定。周弘正十岁就懂《老子》《周易》,其伯父认为他名声将远超自己;因受赏识,他成为裴子野的女婿。
B.周弘正洞察力强。梁武帝接纳降将侯景的时候,周弘正就认为战乱会从此开始;后来侯景果然反叛,还将京城攻陷了。
C.周弘正据理力争。对那些家在荆州不主张将国都迁回建邺的官员,只有周弘正敢于当面批驳他们,并据理提出反对意见。
D.周弘正知识渊博。他精通儒学、道学和佛学,不但儒生们都学习他的见解,而且连得道高僧有了疑问,也要向他请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
(2)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有师资之敬焉。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首领       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仰视木使者日             顾:回头看
B.檄营帅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C.使者采木及柳                 且:将要
D.即驰书告台省发饷          趣:通“趋”,前往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带上自己的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 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4.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
(2) 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2021-04-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兴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麻贵,大同右卫人。父禄,嘉靖中为大同参将。贵由舍人从军,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十年冬,以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为阅视少卿曾乾亨所劾,谪戍边。明年,宁夏哮拜反。廷议贵健将知兵,且多畜家丁,乃起戍中为副将,总兵讨贼,贼尽平。二十二年七月,卜失兔纠诸部深入定边,营张春井。贵乘虚捣其帐于套中,斩首二百五十有奇。还自宁塞,复邀其零骑,会寇留内地久,转掠至下马关。宁夏总兵萧如薰不能御,总督叶梦熊急檄贵赴援。斩首二百三十有奇,获蓄产万五千。帝为告庙宣捷,进都督同知,予世荫。二十五年,日本封事败,起贵备总兵官,赴朝鲜。贵驰至王京,倭已入庆州,围南原。守将杨元遁,全州守将陈愚衷亦遁,倭乘势逼王京。贵别遣副将解生守稷山,朝鲜亦令都体察使李元翼出忠清道遮贼锋。分兵三协;左李如梅,右李芳春、解生,中高策。贵与杨镐督左右协兵专攻清正。策驻宜宁,东援两协,西扼行长。诸军至庆州,倭悉退屯蔚山,如梅诱败之。清正退保岛山,筑三砦自固。游击茅国器率死士拔其砦,斩馘六百五十,诸军遂进围其城。城新筑以石坚甚将士仰攻多死明年正月二日行长来援俱溃既而败状闻,责贵以功赎。与刘綎、陈璘、董一元分四路。贵居东,当清正,数战有功。会平秀吉死,官军益力攻。明年三月,旋师。进右都督,予世荫。贵果毅骁捷,善用兵,东西并著功伐。先后承特赐者七,锡世荫者六。及殁,予祭葬。称一时良将焉。

(节选自《明史·麻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城新筑/以石坚甚/将士仰攻多死/明年正月二日/行长来援兵/俱溃/
B.城新筑以石/坚甚/将士仰攻多死/明年正月二日/行长来援/兵俱溃/
C.城新筑/以石坚甚/将士仰攻多死/明年正月二日/行长来援/兵俱溃/
D.城新筑以石/坚甚/将士仰攻多死/明年正月二日/行长来援兵/俱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议,即廷臣会议,所议之事由皇帝裁决或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
B.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C.署,指代理官职,表代理官职的还有“假”“摄”“权”“行”等。
D.世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也叫做“荫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麻贵起于寒微。他以门客的身份从军,累积功劳至都指挥佥事,充任宣府游击将军。
B.麻贵健将知兵。宁夏哱拜反叛,朝廷授予麻贵副将之职,他率领部队成功平定叛贼。
C.麻贵善于用兵。卜失兔聚兵入侵内地,麻贵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出奇兵袭击敌人。
D.麻贵功勋卓著。他担当重任,平叛讨贼,抗倭援朝,战功无数,是称著一时的名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自宁塞,复邀其零骑,会寇留内地久,转掠至下马关。
(2)贵别遣副将解生守稷山,朝鲜亦令都体察使李元翼出忠清道遮贼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