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你叫什么名字啊!”好色的庭长特别亲切地问第三个被告,“你得站起来,”他发现玛丝洛娃坐着不动,和颜悦色地说。

玛丝洛身姿矫捷地站起来,现出唯命是从的神气,提起高耸的胸部,用她那双笑盈盈而略微斜睨的黑眼睛直盯住庭长的脸,什么也没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

“柳波芙。”她迅速地说。

聂赫留朵夫这时已戴上夹鼻眼镜,随着庭长审问,挨个儿瞧着被告。他眼睛没有离开这第三个被告的脸,想:“这不可能,她怎么会叫柳波芙呢?”他听见她的回答,心里琢磨着。

庭长还想问下去,但那个戴眼镜的法官怒气冲冲地嘀咕了一句,把他拦住了。庭长点点头表示同意,又对被告说:“怎么叫柳波芙呢?”他说。“你登记的不是这个名字。”

被告不作声。

“我问你,你的真名字叫什么。”

“你的教名叫什么?”那个怒容满面的法官问。

“以前叫卡吉琳娜。”

“这不可能,”聂赫留朵夫嘴里仍这样自言自语,但心里已毫不怀疑,断定她就是那个他一度热恋过,确确实实是热恋过的姑娘,姑妈家的养女兼侍女。当年他诱骗了她,后来又抛弃了她。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去想她,因为想到这事实在太痛苦了,这事使他原形毕露,表明他这个以正派人自居的人不仅一点也不正派,对那个女人的行为简直是十分下流。

对,这个女人就是她。这会儿他看出了她脸上那种独一无二的神秘特点。这种特点使每张脸都自成一格,与其他人不同。尽管她的脸苍白和丰满得有点异样,她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可爱特点,还是表现在脸上,嘴唇上,表现在略微斜睨的眼睛里,尤其是表现在她那天真烂漫、笑盈盈的目光中,表现在脸上和全身流露出来的唯命是从的神态上。

“你早就该这么说了,”庭长又特别和颜悦色地说。“你的父名叫什么?”

“我是个私生子,”玛丝洛娃说。

“那么按照你教父的名字该怎么称呼你呢?”

“米哈依洛娃。”

“她会做什么坏事呢?”聂赫留朵夫心里仍在琢磨,他的呼吸有点急促了。

“你姓什么,通常人家叫你什么?”庭长继续问。

“通常用母亲的姓玛丝洛娃。”

“职业呢?你做什么工作?”

玛丝洛娃不作声。

“你做什么工作?”庭长又问。

“在院里,”她说。

“什么院?”戴眼镜的法官严厉地问。

“什么院您自己知道,”玛丝洛娃说。她噗哧一笑,接着迅速地向周围扫了一眼,又盯住庭长。

她脸上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神情,她的话、她的微笑和她迅速扫视法庭的目光是那么可怕和可怜,弄得庭长不禁垂下了头。庭上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接着,这种寂静被一个旁听者的笑声打破了。有人向他发出嘘声。庭长抬起头,继续问她:

“你以前没有受过审判和侦审吗?”

“没有,”玛丝洛娃叹了一口气,低声说。

“起诉书副本收到了吗?”

“收到了。”

“你坐下,”庭长说。

被告就象盛装的贵妇人提起拖地长裙那样提了提裙子,然后坐下来,一双白净的不大的手拢在囚袍袖子里,眼睛一直盯住庭长。

接着传证人,再把那些用不着的证人带下去,又推定法医,请他出庭。然后书记官起立,宣读起诉书。他念得很响很清楚,但因为念得太快,混淆了舌尖音和卷舌音,以致发出来的声音成了一片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令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会儿把身子靠在椅子的这边扶手上,一会儿靠在那边扶手上,一会儿搁在桌上,一会儿靠在椅背上,一会儿闭上眼睛,一会儿睁开眼睛,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要打呵欠,都勉强忍住。

几个被告中,卡尔津金颊上的肌肉不断抖动。包奇科娃挺直腰板坐在那里,镇定自若,偶尔用一只手指伸到头巾里搔搔头皮。

玛丝洛娃忽而一动不动地望着书记官,听他宣读,忽而全身抖动,似乎想进行反驳,脸涨得通红,然后又沉重地叹着气,双手换一种姿势,往四下里看了看,又盯住书记官。

聂赫留朵夫坐在第一排靠边第二座的高背椅上,摘下夹鼻眼镜,望着玛丝洛娃,他的内心展开了一场复杂而痛苦的活动。

……

“那么您对玛丝洛娃有什么看法?”那个被指定替玛丝洛娃辩护的见习法官一脸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表情,红着脸问道。

“她是最好的,”基塔耶娃回答,“姑娘受过教育,蛮有派头。她出身上等人家,法语书也看得懂。她有时候喝得有点多,但从来不放肆。是个非常好的姑娘!”

玛丝洛娃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目光移到陪审员那边,最后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她的脸色变得严肃甚至严厉了。②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了聂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聂赫留朵夫尽管心惊胆战,但是他的目光却怎么也离不开这双眼白闪亮、清楚的斜睨的眼睛。他想起那个可怕的夜晚:冰层坼裂,夜雾弥漫,特别是那钩在破晓前升起、两角朝下的残月,照着那黑漆漆、阴森森的地面。

“她认出我来了,”他想。他把身子缩成一团,仿佛在等待当头一棒。但是她并没有认出他来。她平静地叹了一口气,又去看庭长了。聂赫留朵夫也叹了一口气。“噢,但愿快点结束,”他想。

此刻他的心情仿佛一个猎人,不得已杀死一只受伤的小鸟:又是嫌恶,又是怜悯,又是悔恨。那只还没有断气的小鸟不住地在猎袋里扑腾,使人觉得又讨厌又可怜,真想赶快把它弄死,忘掉。

聂赫留朵夫此刻听着审问证人,心里就有类似的复杂情感。

(有删改)


【注】基塔耶娃:是玛丝洛娃的证人,即下文所说的“掌班”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他曾引透并抛弃的玛丝洛娃,对她被指控并受到审判,既感到意外,又痛苦纠结。
B.在书记官宣读起诉书后,玛丝洛娃浑身抖动,满脸通红,虽然压制着怒火,但仍表现出了桀骜不驯、个性张扬的特点。
C.小说描写聂赫留朵记亿中“黑漆漆、阴森”的自然环境,借以映射他担心被玛丝洛娃当众指认并揭穿的恐惧心理。
D.聂赫留朵夫身上交替出现“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他内心的这种挣扎体现了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艺术特点。
2.文中画线语句主要描写了人物的眼神,请分析这两处眼神所体现的玛丝洛娃的情感态度。
3.小说生动地描绘了庭审人员的“众生相”,作者的用意何在?请结合县体内容加以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

钓线慢慢地、稳稳地不断上升,接着,小船前方的海面鼓了起来,大鱼露出了水面。它不停地向上冒,海水从它的两侧直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海水,钓线开始向船外飞蹿。

“它比我的小船还长两英尺哪。”老人说。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老人设法用双手拉住钓线,用的力气刚好不会让钓线绷断。他知道如果不能稳稳当当地让大鱼慢下来,它就会把钓线全都拖走,并且拉断。

这是条大鱼,我一定得制服它,他想。我决不能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如果它奋力逃跑会有多大能耐。我要是它,就会使出全身的力气逃脱,直到把钓线扯断。不过,谢天谢地,它们没有我们这些要置它们于死地的人聪明,尽管它们更高贵,也更能干。

老人见过很多大鱼。他见过不少重量超过一千磅的,还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不过从来都不是单枪匹马。而现在,他独自一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和一条他所见过的最大的鱼牢牢拴在一起,这鱼比他见到或听说过的任何一条鱼都大,而且他的左手还紧缩着,像拳曲的鹰爪。

不过,它总会松开的,他想。它总会复原,给右手帮帮忙的。这三样东西如同兄弟一般:那条鱼和我的两只手。这手一定得松开。真没用,竟然抽筋了。鱼又慢了下来,以它惯常的速度向前游。

我真搞不懂它刚才为什么跳起来,老人想。它那么一跳,简直就是为了让我瞧瞧它的个头儿有多大。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明白了。真希望我能让它看看我是怎样一个人。不过那样的话它就会发现这只抽筋的手了。就让它以为我比真正的自己更有男子气概吧,我能做到的。但愿我是这条鱼,他想,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所要对抗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板上,忍受着一阵阵袭来的疼痛,那条鱼还在稳稳地游着,小船在黑魆魆的海水里缓缓前进。东边吹来的风在海面上掀起小小的波浪。中午时分,老人的左手不再抽筋了。

“鱼啊,这对你来说可不是好消息。”他说着把钓线在肩上的麻袋上面挪动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很舒服,但也很痛苦,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

(二)

下一轮较量的时候,他差一点儿就制服那条鱼了。可鱼还是直起身子慢慢游走了。

鱼啊,你害死我了,老人想。不过你有这个权利。兄弟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静,或者更高贵的东西。来吧,把我杀死吧,我不在乎谁死在谁手里。

你的脑子有点儿迷糊了,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他想。

“头啊,清醒清醒吧。”他说话的声音连自己都听不见,“清醒起来吧。”

鱼又兜了两个圈子,还是老样子。

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老人想。每次他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真是不明白。可我还要再试一次。

他又试了一次,当他把鱼拉转过来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垮了。那鱼挺直身子,又慢慢游走了,大大的尾巴在海面上摇摇摆摆。

我还要再试一次,他对自己许诺,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候已经力不从心,眼睛一忽看得见,一忽看不见。

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老样子。就这么着吧,他想,感觉自己还没开始发力就已经败下阵了;可我还要再尝试一次。

他承受着所有的痛楚,使出余下的全部气力,还有早已丧失的自尊,用来对抗鱼的痛苦挣扎。鱼朝他身边游了过来,在一旁优雅而缓慢地游着,嘴几乎碰到了小船的船壳外板。它开始从船边游过,身子那么长,那么高,又那么宽,银光闪闪,布满紫色条纹,在水里似乎是一眼望不到头。

老人丢下钓线,一脚踩住,把鱼叉举得尽可能高,用足力气,再加上刚刚鼓起的劲儿,拼命向鱼的一侧刺去,鱼叉正落在大胸鳍后面,它的胸鳍高高耸起,和老人的胸膛一般高。老人感到铁叉已经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好扎得更深,然后把全身的重量都压了上去。

那鱼开始折腾起来,尽管已经死到临头,它还是从海水里高高地跃起,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展露无遗。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和老人的正上方。接着,它又哗啦一声跌落下来,溅起的浪花泼洒在老人的全身和整条小船上。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双眼也模糊不清。但他还是放开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慢慢地从擦破了皮的双手中送出去,等他可以看清东西的时候,他看见那鱼仰面朝天,翻起了银色的肚皮。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伸出来,从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让海水都变了颜色,起先是暗黑色,像是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里的鱼群,然后又像云朵一样飘散开来。那鱼呈银白色,一动不动,只是随波漂荡。

老人趁自己眼睛好使的那一瞬间仔细瞧了瞧。然后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缆桩上绕了两圈,把头搁在双手上。

“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吧,”他靠在船头的木板上说,“我这个老头儿真是累坏了,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有苦差事要干啦。”

我得准备好绳套和绳索,好把它绑在船边,他想。即使我们有两个人,往船里灌满水把鱼拉上船,再把船里的水舀出去,这条小船也绝对装不下它。我得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然后再把它拖过来,捆得结结实实,再竖起杆,扬帆起航回家去。

(节选自《老人与海》)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溜”解释为“迅速滑动”,写出了大马林鱼游走时速度很快。
B.“紧缩”解释为“紧紧蜷缩”,写出了老人的左手抽筋十分严重。
C.“较量”解释为“较劲,角逐”,表现出了老人的坚毅、不服输。
D.“折腾”解释为“翻腾,反复”,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开头,作者借用一连串动词和形象的比喻,写出大马林鱼身姿的巨大、漂亮、沉静,描写十分精当。
B.选文(一)最后写到老人“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
C.选文(二)中,几次写到了老人“感觉自己要垮掉”,这样的反复描写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
D.选文写了老人与大马林鱼反复周旋,最终成功捕获大鱼的过程。结构、情节可谓简单,但其思想内涵却极为丰富。
3.大马林鱼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选文分析。
4.作家李湃曾说:“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海明威。”那么海明威的骨子里有什么不一般的东西呢?请结合选文,并结合阅读积累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完成下列有关《老人与海》的各题。

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鲨鱼上来得那么快,毫无预兆地划破蓝色的海水,出现在太阳底下。随后,它又回到水里,捕捉到血腥味,开始顺着小船和鱼的航道游来。

有时候,鲨鱼会找不到气味,但又会重新捕捉到它,也许不过是蛛丝马迹,鲨鱼却会游得很快,紧追上去。这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来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样快。除了鱼嘴,浑身都很漂亮。它的背像箭鱼的背那么蓝,肚皮为银色,鱼皮光滑漂亮。它的体态像箭鱼,就是那张大嘴不一样。这时它嘴巴紧闭,贴着水面游得很快,高高的背鳍刀子一般在水里穿行,毫不抖动。在紧闭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向内倾斜。这不是大多数鲨鱼常见的金字塔形牙齿,样子倒像卷成爪子模样的人的手指。它的牙齿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有着像剃刀般锋利的刀口。这种鱼生来就是捕食海里所有鱼的,速度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壮,又是全副武装,所以没有其他敌人。现在,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便开始加速,蓝色的背鳍划破了海水。

老人看着鲨鱼过来,知道它天不怕地不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鲨鱼靠近,一面准备好鱼叉,把绳子系紧了。可是绳子太短,缺了一截,就是割下来捆鱼的那一截。

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好景不长,他想。瞧着鲨鱼逼近,他看了看那条大鱼。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他想。我不可能阻止它攻击我,但也许我能逮住它。登土鲨(原文为西班牙语,此处为音译,用于称呼灰鳍鲨),他想。叫你妈倒霉。

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又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吞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不过那是鱼脑所在,老人刺中了这个地方。他用血汁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把鱼又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鲨鱼翻过身来,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已没有了生气。随后鲨鱼又翻了个身,身上裹了两圈绳索。老人知道鲨鱼已经死了,但它不愿接受死亡。接着,鲨鱼肚皮朝天,甩动着尾巴,咯咯地咬着嘴巴,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击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绳索绷紧了,颤抖着,最后断掉了。这时,鲨鱼四分之三的身体完全露出水面,在那儿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老人瞧着它。随后,鲨鱼慢慢地下沉了。

“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还带走了我的鱼又和全部的绳索,他想。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

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鱼受到袭击时,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

不过,攻击我那条鱼的鲨鱼被我给宰了,他想。我见到过的登土鲨就数它最大。天主知道,我是见过大鲨鱼的。

好景不长,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

“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不过我还是很难过,我竞宰了这条鱼,他想。

1.对画线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写出了老人身处的环境恶劣(对手强大),以及老人坚强的意志,同时为下文鲨鱼吞食大鱼作铺垫。老人面对鲨鱼时的决心与恶意,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B.“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写出了老人拼尽全力去刺,表现了老人的勇敢和不屈,但遗憾的是最终并没能杀死鲨鱼。
C.“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通过老人的独白,交代与鲨鱼搏斗的结果,预示着后面应对鲨鱼的袭击将更加艰难。
D.“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写出老人对大鱼的痛惜和无奈,对捕获大鱼的后悔,以及劳动成果被掠夺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挫败感。
2.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鲨鱼意味着困难、对手、厄运等,选文中对鲨鱼生动形象的刻画和老人面对鲨鱼时的决心与恶意,衬托出老人面临困境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B.鲨鱼代表着破坏性的力量:被人蔑视、自卑、悲观等。海明威也借指评论家,选文中的灰鳍鲨相比于食腐肉的鲨鱼而言,指具有真知灼见的评论家。
C.老人因为出海太远,所以长途归程中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面对鲨鱼,老人和大鱼都成为了牺牲者,鲨鱼成为复仇之神,老人正是他自己悲剧的创造者。
D.大马林鱼和鲨鱼一样,都是老人奋力想要战胜的敌人,是恶势力的象征。老人顽强地和一切反对他的强大力量展开搏斗,最终顺利将其捕获并宰杀。
3.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作者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B.《老人与海》中,老人辛辛苦苦钓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围攻多次,每一次都是致命的袭击,这是在告诉我们:命运时常捉弄人,厄运是不可抵挡和战胜的。
C.《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有意识地把老人比作基督的化身,同样表达着一种基督精神,直面一切,毫不退缩,最后完成作为一名渔夫的“自我救赎”。
D.《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老人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已经成为海明威式硬汉精神的标志。
2020-11-29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喝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在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簧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当地唱歌的第一号,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簧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1.下列选项中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溪边的白塔、桃花色的薄云、深翠的篁竹在沈从文清新而温润的笔下,勾勒出一幅明媚秀丽的湘西山水画,整座边城弥漫着淡淡的宁静,散发着淡淡的祥和。
B.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烘托出翠翠内心的寂寞惆怅。热烈勃发的杜鹃、泥土,温柔、美丽、平静的黄昏,让翠翠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C.“月光如银子”一段突出了夜晚景色清幽宁静的特点,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氛围,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D.选文中对夏夜啼叫的草莺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侧面突出小说中人物素朴忠厚的品质和天真不失趣味的童真,散发着灵气,荡漾着诗意。
2.以下属于选文画线省略号处的情节的一组是(     
①翠翠坐在溪边忽然哭起来了,回屋中把火烧燃后去叫祖父回家,祖父未立刻回去,翠翠坐在悬崖边上再次悲伤起来。
②翠翠和祖父原本约好祖父守船,翠翠同黄狗过顺顺吊脚楼去看热闹。翠翠从不答应到答应,后又翻悔,以为要看两人去看,要守船两人守船。
③祖父听到翠翠撒娇又埋怨的声音,隐隐担心自己若不在了翠翠怎么办。回到家中祖父告诉翠翠,做一个大人,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
④祖父和翠翠做饭时,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饭后又到高崖上月光下说起翠翠母亲性格中的乖巧处和强硬处。
⑤翠翠的长成让祖父想起来翠翠母亲的旧事,不由得担心翠翠的着落,既是她那可怜母亲交给他的,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才算完结。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④
3.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翠翠的凄凉来自对爱情的困扰和渴望,翠翠的爱情是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农村女孩子的爱情,这种爱是纯粹的,是不可捉摸的,却又实实在在的。
B.翠翠深知祖父爱她,想象自己出走后对爷爷的“惩罚”,意识到自己对祖父深深的依赖,祖父也给予翠翠最好的呵护,这种真挚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
C.祖父总是想起翠翠的母亲,是因为祖父知道翠翠一定会面对与母亲类似的结局,作者通过两代人的爱情悲剧证明乡村生活中对爱情的追求必然是悲剧。
D.沈从文是贴着人物的感情、情绪进行创作的,所以能体会到人物许多飘飘忽忽的、跳动的心事,通过极细腻的描写让人物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2020-11-29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

曹雪芹

贾政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清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赋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甲】’,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乙】’,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云:“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听了,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益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哥儿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贾政与众人化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给大观园中桥上之亭拟名为“翼然”“泻玉”。请在文中【甲】【乙】两处写出相关语句。
2.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A.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B.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C.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D.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3.小说多次描写贾政的“笑”,阅读相关内容,完成(1)(2)题。
(1)解说标红处“笑”所蕴含的不同意味。
(2)以贾政的“笑”为例,赏析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4.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
5.《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后人有《西江月》词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节选部分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请结合节选部分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宝玉这一人物的评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2.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2020-07-08更新 | 11448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这个“毅”字很重要

宗璞

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天阴沉沉的,可是雪白得发亮,一切都似乎笼罩在淡淡的光里。这在昆明是很少见的。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雪光随着他们聚在这里。各样的宣传抗战的标语壁报,或只是几句话,有的刚贴上去,有的已经掉了一半,带着厚厚糊的纸张被冷风吹得飒飒地响,好像在喊叫。

孟嵋坐在教室里。教室房顶的洋铁皮换成了茅草,屋角有一条裂缝,原来很窄,现在变宽了。七年了,还没有走出战争,那裂缝仿佛也长大了,变老了,是在等着我们去打胜仗么?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选修课。有些理工科的学生也选读,还有从别的学校特地赶来的。他们说,听江先生的课,如同饮一杯特制的美酒,装的是中华文化的浪漫精神。讲义是江昉自编的,他正在校勘《楚辞》,把研究心得和他诗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这些日子因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嵋在椅子的搁板上摆好讲义和笔记本,正襟危坐。旁边的同学在小声说话,一个同学上前把黑板仔细地擦了一遍,一面哼着“打胜仗,打胜仗。中华民族要自强——”

打胜仗,打胜仗!嵋心里想着,再不打胜仗,连这教室都老了。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把手中的书摊在桌上,把口中叼着的烟斗放在讲台上,他从不含着烟斗上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肃静

江昉坐在椅上,两眼望着屋顶,慢慢地吟诵。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抑扬顿挫,学生们随着声音认真地读着诗句。读完全诗,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这是他的习惯,带了书来,摊一下就算是用过了。

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先介绍了《国殇》在《九歌》中的地位,便逐句讲解。江昉讲话时,微阖双目,有时把烟斗在桌上磕一磕。讲完这两句,他问大家:“我说得够明白?”稍停了一下,又接下去讲。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首身分离是古来一句常用的话,用具体的形象表示死。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屈原在《离骚》中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要靠这点精神。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有的版本作‘子魂魄兮为鬼雄’,这样一来就差一些,还是‘魂魄毅兮为鬼雄好’,这个‘毅’字很重要。”

江昉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上面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他毫不觉得,只管讲述,同学们也视而不见。写完板书,他就捏着粉笔站着讲,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其他同学在议论滇西情况。敌人占领了我滇西土地,切断了滇缅公路,一切外援物资都靠空运。这条空运道路非常艰险,飞机在山谷中飞行,又有敌机拦截,坠落牺牲常有所闻。大家愤愤不已。有人说战场听起来太远了,应该走进去,每人都出一把力。

嵋想到了“面目枯槁、衣衫褴褛”这几个字,好像有人这样形容屈原,他用生命的膏汁点燃丰富的思想,把自己烧尽。他的死如同琴弦的崩裂,如同夜空中耀眼的闪电,留下滚滚雷鸣,响彻古今。先生们也是这样,会不会?大概那也是值得的。

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同学庄无因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伞:“要下雪了,知道么?”又下雪了,下的很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走进图书馆,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

无因在后面接着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无因看了不语。

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不觉“哧”地一笑,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

“也许战场上的每一个生命都会有大作为。我相信你就会为这世界增添很多,增添什么我不知道。”“莫非是数学定理?”嵋抬起眼睛又一笑,微向上翘的睫毛挂着几颗晶莹的水珠。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无因打伞送帽到教室,便自走了。

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看着年轻的教员,只觉得他很像一个士兵。

晚饭后父亲弗之才回来,他是学校的历史系教授,也是教务长,下午刚去送过一批参军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母亲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他们说我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妻子的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火盆里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谁都有责任去打胜这场战争,难得有这些好青年。可是嵋究竟是女孩子,年纪又小,叫人怎么放心。碧初坐起来,走到灯下缝东西。弗之说:“又缝什么?灯这么暗,不要缝了。”碧初叹息道:“你没看见嵋的手冻成什么样了?想缝一双棉手套,反正家里有旧布,总比买的便宜。”弗之默然半晌。碧初又缝了一会见他还在那里,便说:“总有办法的,只要大家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现在,嵋又要走了。”弗之叹道:“这也是她的志气。”碧初不再说话,小小的银针在手里飞舞。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同学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注释: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修改,标题为选者所拟。《西征记》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1.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                    叫座:上座率很高,受欢迎
B.随即是肃静                                 肃静:严肃,安静
C.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       委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心里难过
D.碧初也已泪光莹然                       莹然:晶莹,明亮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展现了江昉先生授课时的个人风采。
B.小说通过描写“急雪”烘托了孟嵋在与庄无因对话时内心的愤愤不平。
C.缝手套的细节表现了碧初复杂的心情,其中有对女儿的理解,亦有不舍。
D.小说中《国殇》《木兰辞》的诗句,起到了塑造人物、凸显主题的作用。
3.有人说“教育是国之命脉,先生是教育之魂魄”,小说中的江昉就是这样的先生,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4.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孟嵋的心理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孟嵋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0-06-03更新 | 4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9 . 当诗人甘果瓦即将被绞死时,是谁解救了他?
A.爱丝梅那达B.弗比斯
C.克洛德D.乞丐王国国王
2020-03-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知春里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10 . 下列对文学名著《红楼梦》部分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空空道人抄录下一块无才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上面所写的故事,这就是《石头记》。
B.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母的女儿,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妈薛姨妈的女儿。
C.金钏儿与贾宝玉说笑,王夫人打了金钏儿一个嘴巴,撵了出去,后金钏儿投井身亡。
D.贾宝玉的雀金裘被炭火烧了一个洞,林黛玉抱病补好雀金裘,表达了对宝玉的真情。
2020-03-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知春里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