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传承中受传统的哲学、文学、绘画、民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崇尚自然、富于诗情画意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并对日本花道及近现代西方插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A.根源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B.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C.促进了中外插花艺术的传播交流D.融人文于自然中彰显了文化自信
2024-05-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查缺补漏政治试题
2 . 北京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前门议事厅、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北京国子监博物馆、北大红楼……目前,在北京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上,分布于全市16区的2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已全部点亮。这一举措(     

①联通过去与未来,丰富首都文化内涵
②实现数字赋能传统教育,提供差异化公共文化服务
③激活京华大地鲜活课堂,为“大思政课”注入源头活水
④强化实践资源供给,启智润心,引领学生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5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3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 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新时代,各地围绕再走“长征路”、再写“英雄谱”、再现“红飘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这些活动(     
①在回望长征历程中铭记革命先辈丰功伟绩,赓续红色血脉
②在历史比较中坚定方向,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③将历史融入现实,不忘党的初心使命,激励人们自信前行
④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丰富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北京市某中学组织学生来到首钢园区,开展《绘魅力新首钢,画北京新地标》活动。同学们有的描绘纵横的管道和交互的机车、有的表现巍峨的高炉和耸立的烟筒、有的写生硕大的厂房和独特的人文景色、还有的刻画出想象中辛勤的工人和炼钢的场面……完成了“钢铁巨人”“美在新首钢”“最可敬的人”三个主题的素描作品。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       
①在创作中融会贯通,实现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华传统美学相融合
②接受工业文明和首钢精神的熏陶,提升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通过绘画作品,助力首钢实现钢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觉行动,承担起未来社会建设的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章合为时而著”,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②要坚守传统习俗,同时融通古今中外文化资源,综合创新
③要依靠人民,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善于运用外来文化直接解决中国的时代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凝固的诗歌——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展”走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踏上巡展第一站……伴随着博物馆热,“无边界”“无围墙”的流动博物馆应运而生,加深公众对博物馆及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有机会享受文化大餐。以下关于流动博物馆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恢复的是自在事物的联系
B.坚持便民利民的价值取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C.可发挥大众传媒的决定性作用,拓宽珍贵文物呈现方式
D.把“诗与远方”作为流动博物馆建设成败的基础
2024-02-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7 . 聆听历史回响,探源何以中国。

中华大地锦绣河山,滋养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开播。

纪录片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从迈向一体化的秦汉王朝讲起,进而溯源至旧、新石器时代之交,见证中华大地的先民走向农业定居,组成家庭和社会,建立早期信仰与文化审美,开始五湖四海间的交流,形成区域古国和早期文明,开启夏商周的王朝时代,直至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历程。作为一部“考古写史”的纪录片,《何以中国》引导观众以沉浸方式进入历史长河,讲述“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创生的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中华血脉、文化根基的求索与追问,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终极思考。何以中国,何以有之?何以自信?


综合运用所学,谈谈你对“何以中国”的理解。
2024-02-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
8 . 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到“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让中华文明再次站到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沿。我们要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要求我们(     
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②借鉴吸收人类一切文化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③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④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优先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23年12月,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暨创意设计博览会(简称“龙江文创会”)在哈尔滨开展,“何所有”、非遗满族旗袍、渤海靺鞨绣工艺品、赫哲族鱼皮制品等我省各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将“龙江味道”“龙江元素”与潮流文化相结合,与龙江冰雪文化相呼应,为观者呈现了独具龙江冰雪特色的文化大餐和视觉盛宴。举办该活动旨在(       
①展示龙江文化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②开发文化旅游,打造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
③把握文化内涵,坚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民族性
④涵养家国情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色水利遗产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的各类水利设施,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批革命文物名录收录了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红旗渠、江西上犹县红军渠、西藏札达县英雄渠等86处红色水利遗产。红色水利遗产承载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恒久生命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为什么红色水利遗产承载的文化精神具有恒久生命力。
(2)燕赵大地英雄辈出,红色文化光辉灿烂。请聚焦一处河北红色文化遗产,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一条建议。要求: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合理性。
2023-12-01更新 | 4294次组卷 | 14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4(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