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9 道试题
1 . 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总书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承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成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出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据此可知(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思想运动能够有力地促进世界治理变革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实现创造性转化
④中国先进理念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2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统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美好蓝图,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着力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材料二   浙江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浙江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支持培育“最美浙江人”等品牌,打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强省;完善覆盖全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充分挖掘浙江文化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创新中心和数字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加强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弘扬诚信文化,营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社会风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浙江省在高质量发展中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合理性。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浙江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
(3)就我国如何推进共同富裕提出两条哲学方法论建议。
2024-04-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S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古迹和风格独特的文物古建。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古城+文化+人文的旅游发展模式。

2017年,S县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旅游+促转型升级,疏解非古城功能,拓展旅游空间,坚持全城布局、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共事。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实现城区WiFi全覆盖;举办旗袍秀、战鼓表演等文体活动,将文化和美的元素结合,成功承办了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不断提升古城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改造完善19项古城保护重点工程,千年古郡、北方雄镇历史风貌得到恢复,让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深入人心。还出台了一批利民惠民措施,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全年接待人数527.02万人次,增长113.9%;旅游收入22.32亿元,增长95.1%。


(1)依托、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S县旅游发展模式成功的重要经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法说明S县是如何打造旅游发展模式的。
(3)请为进一步提高古城的国际知名度提两条建议。
2019-05-0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湖南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落实十九大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劲动力。湖南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省委省政府对内注重深挖湖湘文化的思想内涵,对外提升“湖湘文化”品牌度,调派精兵强将赴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地进行文化交流,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措施推动了湖南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
材料二 时代在变迁,湖湘文化要传承下去,就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十三五”期间,湖南将构建“一核两圈三板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环洞庭湖等四大板块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同时,湖南将实施文化产业“互联网+”行动。打造“网络湘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创新,鼓励发展“互联网+高新技术+文化创客”模式。这不仅在广度上提升了湖南文化企业的覆盖辐射面,更使得湖湘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进程更加充满期待和朝气。
(1)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谈谈湖南省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说明湖湘文化应该如何走向世界。
 (3)班级召开“我是文化代言人”主题班会,请你就如何推动湖湘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并提出对应的具体措施。
2018-06-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3月文综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在与时俱进中彰显理论自信。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完整的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理论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在赓续传承中彰显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锤炼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志气。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夯实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极大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不同国家解决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见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2)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请从文化角度就“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最亮的底色”提两条建议。
2023-02-1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一   2017年以来,四川已先后接受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四川省委省政府严格对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指出的突出问题,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部门管行业”的思路,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等文件,为整改工作提供行动指南,据此制定高标准的整改方案和任务清单。在整改过程中,四川始终坚持“一盘棋”思维,把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和国家移交四川的长江黄河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机结合,统一标准和要求,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同时,四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继续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截至2022年8月底,两轮中央环保督察22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72项,信访问题办结率达到97.5%。值得关注的是,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成都市锦江流域治理、绵阳市磷石膏综合整治、攀枝花市矿山治理修复4个案例,入选全国督察整改看成效正面典型。

材料二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江西从未停步。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江西省精准施策,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保持全国第二;靖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赣南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九江夹地合作“共抓大保护”等特色改革品牌持续打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河湖林长制、生态司法改革、绿色金融创新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35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能引领全国走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先进文化在四川生态环保整改工作中的作用。
(2)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不仅属于江西也属于全国。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知识加以说明。
(3)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请你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两条建议。
2024-03-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7 .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文化蓬勃发展,整体呈现向上向善的良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新业态的迅猛崛起,一些低俗、恶俗的不良文化也趁机混入,违背了公序良俗,有的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

2022年年初,“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就聚焦解决影响上网观感、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严格管控炫富拜金、卖惨审丑等问题,集中清理宣扬拜金主义、攀比享乐信息,打击编造悲惨经历、渲染悲观情绪、故作丑态表演等行为。特别是针对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前不久国家网信办还将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列入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问题。

材料二   治理网络不良文化必须着眼深层成因症结。网上的低俗、恶俗乱象并非是个新问题,但在“唯流量”错误观念下的多方逐利,让其变本加厉。从卖惨审丑到猎奇恶搞,当这些网上的不良文化能够通过流量变现,个别商家、运营者甚至网络平台之间就容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为了热度罔顾尺度,为了流量放弃质量,甚至深陷其中推波助澜。因此,当前网络生态治理的不少举措,剑锋所指正是“流量至上、唯利是从”的不良风气。网络空间唯有激浊扬清,才能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开展清朗行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反作用原理分析说明怎样才能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3)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成为文明的网络人,提出两点建议。
2022-05-18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市 2022届高考模拟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增添了戏剧性。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邀请了王立群、康震、蒙曼等嘉宾,他们一开口便是娓娓道来的分享,这不正是用言行体现诗句中前人的谦卑和涵养!为增加比赛的戏剧性,节目组还在赛制上增加了“飞花令”。这源自古人行酒令时的文字游戏,经过改良后,成了选手扣人心弦的“对决”。当一句句优美的古诗词“你来我往”时,不少网友恩不住感叹:“好想回去再学一遍啊!”而为了增加传播力,节目组还特别设计了朋友圈小游戏,吸引年轻人晒出自己的“诗词功底”。一颗颗火热的“诗心”成就节目“火爆”。
针对《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爆的最深层次原因,节目嘉宾蒙曼说,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材料二       诗词文化的养成教育
当把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系统性,循序渐进她给技子建立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系,而不是这个学期让孩子背《卖炭翁》,下个学期让孩子学《琵琶行》,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古时对儿童的教育,是非常有学问的,什么阶段读什么都有详细的系统安排,绝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可以概括。诗词教育设置需要区分年龄段,循序渐进,设置科学,贴近生活实际,并强调将诗词教育落到学校、家庭教育各个环节。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爆的原因及意义。
(2)请结合材料二和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养成教育措施的合理性。
(3)中华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就中学生如何亲近中华古诗词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17-05-11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正式实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以赭鞭(一种红色的竹根)鞭(此亦为采掘)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在其后漫长的理论与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合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有效的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民国以来,随着西洋医学的源源输入,至清代形成的中西医汇通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企业品牌度不够、企业规模小的问题。同时,消费者对中医药普遍存在不信任感。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甚至断层,直接导致中医药文化理念在民众中的陌生感;再加上西医西药文化近百年的营销传播,中医药的市场地位不断下滑。用中医药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明宝库,必须坚持中医药理论自信、实践自信与学术自信,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中医药文化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中医药企业解决材料中存在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3)结合材料,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角度,说明应如何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2020-03-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内蒙古五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临汾一中、康杰中学、鄂尔多斯一中等五校)
10 . 材料一 从“日不落”帝国时代,到美利坚时代,再到今天群雄逐鹿时代,成就前两者也造就后者的“全球化”,真的在与当今的世界渐行渐远吗?
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似乎汹涌而出,并且从受益于全球化最多的欧美大陆向世界蔓延。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英国脱欧,反恐与难民问题,贸易保护壁垒,右翼在一些西方国家纷纷登场……因此有人高呼“别了,全球化”!100多年来,围绕全球化的争议一直起起伏伏,尤其伴随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技术进步带来就业相对减少,资本和劳动间收益差距的不断扩大,金融资本的全球化运作带来巨大风险;但其带给人类的福祉却也有目共睹,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所未有地使不同国家产生利益交织,各个国家在这个相互联通的网络里形成了更大的相互依赖和更多的共同利益。当欧美重新思考甚至怀疑全球化的时候,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怎么办?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材料二: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孝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2017-05-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宁夏固原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份能力提升测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