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自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开展“跟着考古游安徽”“跟着文物游安徽”“跟着非遗游安徽”等活动,让人们既能体会中国文物、建筑的历史底蕴,也能领略中华非遗传统的文化魅力。这一做法旨在(       
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传播科学知识,增强精神力量
③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④盘活文化资源,实现经济效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揭示文明之源,照亮前进之路。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激发我们不断叩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具体内涵,其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丰厚滋养
④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2-14更新 | 277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探寻星河、发现未知,我们用藏在航天器名字里的中国式浪漫和太空说着情话。我们的载人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叫“悟空”,火星车叫“祝融”,卫星导航系统叫“北斗”。这种“中国式浪漫”彰显了(     
①强烈的文化自信
②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③伟大的梦想精神
④文化需求的多样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2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提出殷殷嘱托:“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下列能够体现坚定文化自信要求的是(     
①某地组织开展“走进革命老区,重温红色经典”活动
②中央财政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建设
③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火炬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④新形势下,我国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月皎皎,银汉无声。每--次抬头都怀着“千里共婵娟”的希冀,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每逢中秋佳节,仰望星空也催生着“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追问……。飞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与我们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如今,随着国力的强盛和科技的发展,在几代航天大军的默默耕耘下,2022年9月2日种舟十四号航灭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十年梦想,不断得圆。

2022年9月10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台办主办,北京音乐家协会承办的“两岸音乐人共话传承与创新”在京举行。20世纪90年代,表达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歌曲《把根留住》广为传唱。随着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迅猛发展,台湾知名音乐人周杰伦线上重映演唱会、罗大佑和陈奕迅等港台歌手线上开唱,引发众多歌迷追捧。通过音乐交流,强化两岸同胞情感纽带,唱响两岸一家亲的主旋律,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 . 以传统剪纸艺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艺术创作形式(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展示
③有利于充分肯定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④准确把我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文化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7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书中指出,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国潮”用它鲜活的方式,拉近了年轻人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A.坚定人民立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B.坚持革故鼎新,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C.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D.坚持博采众长,表达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8 . 张桂梅老师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中学,将几千个女孩送出大山,她改变了无数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让更多的女孩不被遗弃。她说:“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张桂梅老师的事迹能够(     
①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激发情感共鸣,创造殷实生活
③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精神力量
④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雪之约,中国之邀。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我们“一起向未来”。

材料一   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一致同意对奥林匹克格言进行修改,在“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加上“更团站”.这是奥林匹克格言100多年来首次修改。这也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无论是国际奥委会的“更团结”,还是北京冬奥会的“一起向未来",都彰显了全世界人民一起努力奋进、追逐梦想与希望的决心和勇气。奥运会是世界级运动盛会,成功精彩的奥运会需要奥运大家庭的共同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在全球肆虐的当下,奥运团结精神,对增强全人类守望相助的信念和共克时艰的决心具有特殊的激励作用。我们相信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引领下,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凝聚全世界、鼓舞全世界的一次重要契机。

材料二   “五环彩帜迎春舞,九城红梅傲雪开"。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阁、最重要的节日,是集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冬奥,让北京冬奥会迸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拉开大幕。这一天,也正是中国农历大年初四。“早在中国办冬奥时,我们就把春节这个环节设计进来,通过举办冬奥会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过年文化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曾如此介绍。伴随着虎年春节的到来,与冬奥会相关的场所、设施的“年味”也已越来越浓。比如,冬奥村与冬奥场馆里就挂满了灯笼、中国结,贴上了喜庆的福字与春联。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赛区,融合了冬奥、春节、民俗元素的城市景观也已经布置完成。激情的冰雪与暖心的春节交融,北京冬奥会整个会期都与中国农历新年“完美重合”。可以肯定,冬奥会既是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


(1)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冬奥会弘扬春节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
(3)2022年2月4日~20日,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张家口举行,北京将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假如你是本届冬奥会的宣传员,请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构的,也是在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大潮中成长的。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形成于协商筹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倾向“大一统”,恪守责任伦理,维护国家统一,追求和而不同,主张天下为公,这都让中固人民在政治制度的选择与构建上更偏好合作而非竞争。与这种文化心理结构相对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结构是“多元一体”而不是“多元竞争”,在功能上倾向“利益整合”而非“利益纷争”,在政党关系上则实现了从政党恶斗向团结合作的深刻变革,在效果上实现了从少数人的民主到全体人民的民主、从选举才有的“周期性民主”到国家治理“奎过程人民民主”的变革。这种鲜明的中国特色,决定了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始终根植于人民,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成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

新型政党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还承载了“和平、发展、套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中国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中为人类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知识与经验,为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2)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彰显了中华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近年来,我国对外政党交流频繁。请你为对外政党交流拟定两个宣传口号,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宣传口号限20字以内。
2022-01-17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三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