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开幕式上强调:“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②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④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关于马克思所阐明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③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归结于不断进步变化中的生产力
④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马克思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意指俄国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的发达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马克思的这一论断(     
①阐明经济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②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③为探索中国式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启示
④表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0-28更新 | 2697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面对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低潮,中国共产党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②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导力量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唯一形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马克思在1846年的一封书信中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生产力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是真正的力量。因此,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生产关系是不断进步而发达化,要求生产力与之适应
③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④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遵循了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又立足于中国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启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     
①要回看走过的路,遵循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②要比较别人的路,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③要远眺前行的路,努力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④要坚定自己的路,坚守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列宁指出:“通常所说的阶级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允许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如果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全部土地,那就有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如果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工厂,拥有股票和资本,而另一部分人却在这些工厂里做工,那就有了资本家阶级和无产者阶级。”由此可见(     
①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②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③农民阶级和无产者阶级都不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
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贯穿阶级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23更新 | 19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黄山徽州区文峰高复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材料一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截至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78亿元增长到90多万亿元,提高了245倍。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
(2)“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加以阐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鲁迅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习近平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祖国无论在经济、军事、外交、国防还是在文化、体育、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赞扬者。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与此同时,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苏东剧变引起的震荡已经基本结束。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在对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进行双重反思的基础上,从本国实际出发,重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枝独秀,蓬勃发展,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预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广阔前景。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理由。
2022-04-09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分析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     
①中国的发展是没有规律可遵循的
②中国现实的国情是一切方针政策的依据
③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我们工作中心的转移
④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矛盾是不断变化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