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 道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开始施行,标志着用法律理性守护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近年来,不少地区结合实际,用好红色资源,对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有益探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及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政策文件对这项立心铸魂的重要工作进行了指引统筹。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特别是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并最终表决通过。该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所体现的创新思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市场供应充裕。但同时,我国面临耕地总量有限、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等挑战,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出台了一系列粮食安全有关政策措施,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确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领域一些新的改革举措,迫切需要法律予以确认、支持和规范。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围绕粮食安全问题不断提出立法议案和建议。经过三次审议,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原因。
2024-02-27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政治与法治

4 . 202310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23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初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311人提出的586条意见,另收到来信6封。社会公众主要就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加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爱国主义不仅是“软性”的道德规范,也是“刚性”的法律规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法律是遵循宪法规定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机关应当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充分发挥公职人员在忠于国家、为国奉献,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法之力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以法之名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将汇聚起无数个实干、追梦、奋斗的你和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请从《政治与法治》角度,结合材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怎样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的。
22-23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5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之大者。为充分发挥法治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山东省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2023年8月1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正式施行;2023年11月28日,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对《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草案)》的初审,并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公安机关继续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入实施“生态警务”守护绿水青山行动,着力整治环境和资源领域突出问题,成功侦破了一批生态环境破坏重特大案件。

沿黄9市法院设立33处黄河巡回法庭,设立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建立司法“直通车”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机制。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搭建法律服务便民平台,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建立16处黄河流域法治广场,打造黄河法治文化品牌,深化法治创建工作。

在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下,山东省黄河流域的冬季呈现出“雪落黄河边、候鸟舞翩跹”的壮美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山东省为什么能绘就出“雪落黄河边、候鸟舞翩跹”的壮美画卷。
2024-02-25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9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推动城市更新、缓解老弱人群出行难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加装电梯是老旧小区改造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在电梯加装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利益和需求不同,业主之间容易产生纠纷。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考验着治理智慧。

202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定,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并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这一规定为破解加装电梯难题增加了法治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应如何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形象地称为立法“直通车”“连心桥”。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任务。

为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各地成立以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机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点的征询意见工作法,建立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立法征询机制,把日常工作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普法用法、基层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代表家站室作为立法联络站、把代表作为立法联络员;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集合本地和跨区域多种资源打造工作网络,畅通线上线下“人人皆可参与”的汇聚民意民智渠道,最大程度吸收百姓声音。

各地立法联系点的建设举措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法律是社会生活、国家治理的准绳。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联系互动越来越密切频繁,涉外事务领域不断拓宽。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民走出国门,如何保证企业合规经营、如何维护企业和公民的安全与利益等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从制定实施《外商投资法》《反外国制裁法》,到2023年通过的《对外关系法》《外国国家豁免法》,再到《民事诉讼法》涉外编的修订,我国不断加强涉外法律制度建设,对推动涉外法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涉外法制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立法先行、立改废释并举,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对此,有人认为,推动涉外法治工作必须加强涉外法律制度建设。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9 . 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方位依法之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法治护航经济健康发展

【基本案情】张某系甲公司销售部经理,该公司与乙公司均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某日张某盗用他人身份证在某论坛发布“黑心企业乙公司制假贩假”的网帖,捏造并散布某热电厂发生锅炉管道爆炸造成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与乙公司的设备有关的虚伪事实。随后,张某雇佣“水军”在某大型网络社区以及三百多个论坛转发该网帖。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利用互联网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根据张某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情节,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法官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主要采取司法三段论的思维模式。司法推理三段论,是指法官在作出判决时,将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归入作为大前提的法律规范之下,从而得出判决结果的一种推理方法,其基本推理结构如下图。

根据材料和司法三段论的基本推理结构把下面的推理补充完整。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法院是如何对该案件作出正确的判决的。

法治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经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第一条 为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三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五条   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第四十二条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和规则,并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案例】某代练平台以“发单返现金”、设立专区的形式,引诱、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通过其平台进行商业化、规模化的游戏代练交易,未成年玩家可通过承接订单不受时段、时长限制进入游戏系统,并因此绕开“防沉迷”机制进入游戏赚取费用。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中代练平台的行为,增加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风险,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并依法予以严厉惩罚。

(3)结合案例,运用法治相关知识,分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如何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4-02-20更新 | 46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是系统观念在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中的重要体现。法治是规则之治,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必定是形成完备可行的知识产权规范体系。

材料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亲自部署制定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从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等六个方面,绘就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2023年10月31日,国务院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进行第四次专题学习,李强总理主持学习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丁薛祥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也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密集审议通过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重要文件和法规,对有关工作作出部署,打出了一套知识产权领域的“组合拳”。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相统一,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设立中国办事处和上海仲裁与调解中心,合作建设101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持续深化“一带一路”、中美欧日韩、金砖国家、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等多双边知识产权合作,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在充分参与、凝聚共识的基础上主动输入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规范,推动实现244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履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的意义。
(3)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为主题,拟写一篇短评。要求:不得抄袭给定材料;字数不超过150字。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