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文化交锋与文化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为期3个月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于2022年7月初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来自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不远万里跨越山海来到中国,展示意大利文化的深厚底蕴,将两国文化交流推向新高潮。举办该展览(       )
①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②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拉近与意大利文化的距离,增强人们对世界文化的认同感
④推动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隔阂,促进两国文化的丰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 . 在2021年10月开幕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上,中国,亚美尼亚、柬埔寨等10国共同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推动亚洲文明脉络探究亚洲文明守护、亚洲文明价值阐释,亚洲文明互鉴,倡导在联合考古,历史古迹保护修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由此可见(       
①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明对话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③文化交流赋予了亚洲文化的价值
④文化交流合作可跨越意识形态的差异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
3 . 人类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主席曾经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正如中国以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习近平主席以茶酒巧喻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旨在阐明(     
①人类文明具有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文明因交流而多样,因多样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③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④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 . “寻迹羊城——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出了距今4000年前的先民遗骸、陂头岭遗址深逾5米的窖穴、广州“最美”有领玉环……展览通过一处处遗址、一件件文物,带领观众走近考古现场,探寻广州记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考古新发现反映了广州当时的社会生活
②文物承载文化内容,引领探寻广州记忆
③展示岭南历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④岭南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5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都以中国汉字“冬”字为设计创意核心,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这一设计理念(  )
①说明了汉字是可以承载多种文化因素的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24更新 | 1256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2008年北京夏奥会开幕式,福克斯体育台这样评价,数以千计的舞者、表演者和杂技演员身穿各色传统服装,尽情地表现出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诉说着自己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

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说:“开幕式不再像过去那样谈五千年,以前‘我们'还有强烈的愿望,说我们有很多家底,向世界介绍自己。但这次我们大声地说出‘我们’,就是全世界人类。开幕式不再只为我去表演,而是为了你去表演,为了大家去表演,文化自信就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冬奥盛会赛场还让世界看见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奋斗拼搏、超越自我,展示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

同样的奥运盛会,但已经是不一样的时代背景、综合国力、世界格局。正是中国的崛起在改变着我们对“文化自信”的理解,2008年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源于古人创造的五千年辉煌文明,2022年我们的自信却源于崛起之中国拥有的先进科学技术、强大综合国力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2008年是证明自己,2022年是用中国精神感动世界、团结世界,用中国智慧替世界梦想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如何彰显文化自信。

7 . “易本书”源自佛山市图书馆推出的家藏图书共享平台。作为“一本书”的谐音,“易”为“交换”之意,同时有“容易”的意思。通过图书交换、分享家庭藏书,盘活市民家中的藏书资源,与公共图书馆藏书形成资源与功能的互补,实现公共文化交流的多赢。

“易本书”改变了人们的借阅理念,丰富了全民阅读方式,拓宽了全民阅读路径,带来阅读新体验。

对很多人而言,加入“易本书”平台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借出家藏图书为拥挤的书架腾出空间,还可以通过平台借到在图书馆难以借到的好书,在共享中收获更多获得感。


结合材料,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易本书”活动的文化意义。
2022-07-19更新 | 26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公元前16世纪,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随着制瓷技艺的进步和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塑造,陶瓷被赋予了特有的文化意蕴。隋唐时期中国瓷器开始向外域流传,并逐渐风靡于世界各国。由此可见(       
①文化传播推动陶瓷文化价值共享                           
②价值观深刻影响人们的文化审美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进道路上,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
②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③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④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在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7-13更新 | 55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充满坎坷与艰辛,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行稳致远。神舟一号飞行试验的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零”的突破,神舟五号首次一人一天飞天,神舟六号首次多人多天飞天,神舟七号首次太空漫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如约举行。

“天宫课堂”先后在北京、四川汶川、香港、新疆乌鲁木齐等地设地面课堂,采取“天宫+地面”的模式,天地连线、实时互动;浮力消失、水球光学、太空“冰雪”、液桥演示等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让青少年感知天地差异,体验宇宙奥秘;通过全球同步直播,让世界听见中国梦想的声音,并通过网络回应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拉近网友与太空的距离。

“天宫课堂”逐渐成为我国太空科普的一个国家品牌,观看完直播视频后人们纷纷表示:要将“我的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把“天宫课堂”打造成为太空科普国家品牌的文化意义。
(2)中国航天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行稳致远。结合材料并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国家正努力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请列举我国在教育领域采取的两项具体举措并闻闻明其主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