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三十多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响应号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踔厉奋斗中创造了非凡业绩。从“神舟”到“天宫”,一次次刷新的中国速度、创造的中国奇迹在浩瀚太空打上了令国人世人刮目相看的中国标识、铸就了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使我国建设世界航天强国的奋进步伐更加坚定且自信。

事业孕育精神,精神推动事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由此诞生。事业在发展,精神在传承。载人航天是“千人一杆枪、万人一条船”的事业,航天人在这一精神感召下,一起努力、一起拼搏,让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彩篇章,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价值。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4-01-27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 四川省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今年夏天,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

从小,桂海潮对科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看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后,崇拜不已,在心里埋下航天的种子。20031015日,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当时,桂海潮正在云南施句县城中学读高中二年级,从校园广播里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他对飞向太空充满向往。高考时,桂海潮以县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年时间,他一路攻读完博士,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他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了近20SCI学术论文,成绩斐然。31岁那年,毅然回国的桂海潮不改初心,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2018年,通过层层严苛的选拔后,桂海潮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航天员训练内容多、强度大,进度紧,但凡一项不通过考核,都将被刷下来,错失“上天”圆梦的良机。而比起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桂海潮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上显得稍微薄些。“干就完了!”桂海潮轻描淡写地说。在离心机8G过载第一次训练时,桂海潮就感受到胸腹部被极度压迫,胸部像被用力撕扯,呼吸困难,眼泪不由自主地往外流。即便这样,他始终没有按下手边要求暂停的红色按钮。训练结束,他便找有经验的师兄们请教,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修正,不但克服了2G的差距,训练成绩也从二级提高到一级。从72小时睡眠剥夺实验到GNC手动运动控制练习,再到野外生存训练……在两年多时间里,桂海潮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终于实现从“追梦人”到“圆梦人”的跨越。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桂海潮能够实现从“追梦人”到“圆梦人”跨越的原因。

[探索宇宙,航天强国]

200310月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以来,中国已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之一。从神舟一号到十七号,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坚定而有力。航天英雄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划下了一道又一道亮丽的轨迹。202310月,神舟十七号的发射,将是中国航天梦想的新里程碑。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执着和坚韧,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得以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源泉。

(2)结合材料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对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作用。

3 . (三)筑梦苍穹航天强国

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的第二个实验舱段——梦天实验舱,成功与之前发射的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随后,梦天实验舱完成水平转位,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三舱“T”字构型。11月30日清晨,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与神舟十五好乘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共6名航天员在太空“胜利会师”;12月2日晚,神舟十四号乘组与神舟十五号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完成了中国航天历史首次在轨交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中国空间站是国家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1.不同时期的神舟飞船的水平有所不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空探索工程越来越复杂,水平越来越高。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
2.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年来,从个人信息保护法,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再到民法典,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让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我国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法治阳光温暖群众心田。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表明(     
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④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天问”、“嫦娥”、“玉兔”、“鹊桥”、“天宫”、“北斗”,这些名字充满了中式浪漫,又巧妙地契合了航天器的功能。“中式浪漫”的航天器命名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③增强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赋予了航天工程历史内涵和人文气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中国空间站是国家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必将大大推动中国空间技术日益走向成熟。简要回答: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为:①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__;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_________;④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
2023-02-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大屯矿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的“天宫课堂”通过实时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感知宇宙奥秘,增长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天地遥遥相隔,但师生互动自如,仿佛置身同一教室,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天宫课堂”的文化意义是(     
①浸润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牢记使命担当
②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点燃其科学梦想
③见证中国航天成就,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④增强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2-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飞行乘组中的航天员邓清明为了这一刻,准备了近25年。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那一天,他庄严宣誓:“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奋斗终生。”2003年,邓清明完成了全部140多个科目的训练与考核,具备了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此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备份”生涯。

即使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邓清明始终保持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他直言:“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在中华民族的追梦征途上,飞天勇士叩问苍穹无疑是最精彩的华章之一。中国航天员接续飞行,载人航天事业生生不息,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某学校航空班同学了解到邓清明25年的追梦历程后,深受鼓舞,准备组织以“为国奉献、不懈拼搏”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撰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
2023-02-0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迢迢飞天路悠悠中国梦】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此次任务发射窗口期正值寒冬,针对待发段可能出现的送风温度偏低的故障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预案,根据情况开启推进贮箱地面电调温等,保证飞船返回舱和推进舱推进剂温度满足发射要求。

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随神舟十五号飞船上行了2项科学实验的样品及实验单元。实验通过微流控芯片流体控制的方式对单个线虫进行培养、光学监测和分析技术,建立一种空间辐射计量及生物损伤评估的方法,为空间辐射损伤评估和医学诊断与防护提供重要支撑。后续随着实验装置和实验样品持续上行,将开展多学科、系列化和长期的空间科学实验。

当前,我们已经具备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实施的条件,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实现航天梦的征程中所展现出的创新思维路径。

【赓续飞天梦传承航天魂】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在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指出,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赓续飞天梦,传承航天魂”为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1-16更新 | 6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年以来,月球一直以正面对着我们,这导致人们对其背面有着无限幻想。有人觉得月背上有外星人的基地,有人觉得月背有远古太阳系的秘密,总之众说纷纭。直到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这一切的谜题才有了答案。在过去15年里,中国已经成功地执行了5次探月任务,从嫦娥一号到五号,进行了绕月、落月、采样返回,包括有史以来首次实现人造探测器月背软着陆。

2022年11月“嫦娥五号”月壤研究证实了月壤中存在撞击成因亚微米级磁铁矿的存在,为学术界关于月壤中可能广泛存在原生磁铁矿的猜测提供了直接证据,为更加全面地认识月壤的形成与及月亮时空演化历史提供指导。

材料二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30年来航天事业成就瞩目,“神舟”“嫦娥”“祝融”“羲和”大国重器,承载了一代代国人的梦想,它们饱含深意的名字和设计者背后的故事,透露着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勇气,当中华文化遇上硬核科技,可以感受到大国重器的中国式浪漫。


①载人航天:神舟,“神奇的天河之舟”。②探测月亮:嫦娥,传说中奔月的仙女。③探测火星:祝融, 传说中最早的火神。④探测太阳:羲和,上古神话的太阳女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反复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对月球的认识为什么会越来越深刻。
(2)结合材料二,请对“神舟”“嫦娥”“祝融”“羲和”等大国重器的硬核浪漫进行“文化解读”。

8 .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我向你奔赴而来,你就是星辰大海。

2022年4月16日早9时56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三号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备受关注。

回望王亚平的成长经历与闪光足迹,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英雄航天员的奋斗史,更看到了一个平凡女性别样的美:“忠诚与奉献”——仰望星空,忠于航天梦想,忠于祖国复兴,不计个人得失,捍卫集体荣誉,舍小家为大家;“执着与践行”——脚踏实地,刻苦训练,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对航天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她不仅负责监视飞行器、设备操控、照料乘组生活,还担任太空授课人,向中小学生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并与地面师生双向互动交流。

王亚平用自己的汗水书写着美丽人生篇章,带着探索科学、超越自我的勇气与决心,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向英雄航天员致敬,向这个时代所有追梦者、奋斗者致敬。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王亚平的优秀事迹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启示。
9 . 从2013年神舟十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太空授课,到2021年12月的第一次“天宫课堂”,再到2022年3月23日的第二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追逐“航天梦想”。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课堂设置在飞行器、中国空间站,科普专家组成员通过媒体为受众答疑解惑。开展太空授课有利于(     
①提升科普教育效果,创新空间科学知识
②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③发挥天地互动的优势,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
④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探寻星河、发现未知,我们用藏在航天器名字里的中国式浪漫和太空说着情话。我们的载人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叫“悟空”,火星车叫“祝融”,卫星导航系统叫“北斗”。这种中国式浪漫彰显了(       
①强烈的文化自信                                 
②传统习俗的稳定性
③文化需求的多样性                                 
④伟大的梦想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