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构建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问世。命名为“九章”,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从“天宫”“鹊桥”到“墨子”“悟空”,从“鲲鹏”“北斗”到“天问”“九章”,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这体现了(     
①科技的竞争力取决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②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
③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中展现着文化自信
④在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中推动了文化传播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但由于当时我国的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早期的“714载人航天工程”搁浅。直到1992年我国启动“921载人航天工程”,提出以载人飞船开始起步,最终建成载人空间站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发挥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劲头,咬繁牙关逐步突破了载人航天工程的三大技术难题:可靠的运载工具、安全返回和救生技术、救生极限条件下人体的保护,稳步推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径向对接,开启为期6个月的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运营期间常态化驻留,标志中国载人航天朝着建设空间站迈出了重要一步。

材料二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序幕,2016年,我国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此后每年的4月24日,我国都在全国不同的城市举办系列活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每年中国航天日都会组织规模不同的上百场系列活动:举办航天展览,讲述中国航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出“明星航天展品”,例如月壤;举办航天科学讲堂,邀请航天科学家给青少年介绍我国航天发站的状况,邀请航天英雄讲述自己为国赢得荣誉的经历,有时候公众还可以得到参观中国航天基地的机会,近距离与中国航天亲密接触。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逐梦九天夙愿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广大民众参加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的文化意义。
(3)请概括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中应该具备的精神(一条即可),并简要加以哲学阐释。

3 .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着陆成功,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将驶出着陆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我国点燃星际探索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这一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名字(       
①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生动体现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和梦想精神
③体现出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能够彰显文化自信,使各国认同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密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从屈原忧思到火星探测,千百年来,中国人开展了对火星的漫长求索之旅。“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开启了全新的“行星探测时代”,我国将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等方面的科学探测,揭开火星环境演变之谜。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人们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是推动火星探测发展的源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27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信息卷(八)
4 .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着陆成功,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将驶出着陆平台。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这一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名字(     
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生动体现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和梦想精神
③在太空舞台上彰显中华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能够彰显文化自信,使各国认同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密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4年3月1日,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这一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20年12月顺利完成任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高质量高效益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探测任务,让古老的奔月传说变为了现实。这是我国航天人攻坚克难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创造性贡献。我国航天人攻坚克难逐梦蓝天取得重大成就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     
①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②立足于我国探月的伟大实践,在逐梦苍穹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是我国航天人攻坚克难逐梦蓝天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0年12月18日,历时23天嫦娥五号探测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在轨分离、平衡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环月等待地、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阶段,成功携带月球样本返回地球。至此,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由此可知(     
①探月工程“绕、落、回”是我国探月工程规划如期完成的必要准备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探月工程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③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的直接现实性决定其目的性
④人们在探月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月球运转规律的基础和前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6-2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政治试题(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年薪火,世界已经见证中国青年的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答卷。新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青年偶像?回望刚刚过去的2020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护工作的90后、00后超过三分之一,他们说“越是艰难越向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20万驻村第一书记、上百万从事脱贫工作的同志中,青年也是主力军,他们在异常艰苦条下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嫦娥五号发射团队,数百个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大多为“80后”和“90后”,平均年龄仅33岁,他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在喀喇昆仑边境线上,戍边官兵“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生命践行“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主权守丢了”的铮铮誓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上海市徐汇区“光启晚晴”报告团努力当好青少年的“引路人”,成立15年来,他们始终紧贴青少年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实地宣讲、微型课堂等情景式、参与式、沉浸式宣讲,让青少年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牢牢占据青少年思想舆论主阵地。”面对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报告团全体成员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战争年代的亲历者、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城市发展的建设者身份与青少年“面对面”,共话成长。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发挥“青年偶像”的榜样力量引领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 粒扣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立项,拟定了“绕、落、回”探月三步走计划,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系统组成。该项工程聚焦“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透代提升。2007年实施的嫦娥一号任务和2013年实施的嫦娥三号任务,分别完成了环绕和着陆巡视两个目标。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未来我国实现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月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工程研发团队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队伍,嫦娥五号任务数百个关键测控岗位的负责人,大多是“80后”和“90后”,平均年龄仅33岁。无数年轻的航天人早已接过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从总体设计、轨道控制到上行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他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协同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下新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激励着广大青年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的知识,分析中国探月工程要一体化设计和攻关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弘扬“探月精神”。
(3)在一些人眼里,年轻一代是“ 长不大的孩子”,经不起风浪,挑不起大梁。结合材料,请你为年轻一代列出2条辩护提纲。
要求:①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②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代代航天人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生命,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献出青春年华、聪明才智和热血汗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强调: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是引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新时代航天精神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从月球成功返回地面。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实现了落月、月面采样、月面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返回地球等多个首创性的任务环节,其中激光测距测速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等尖端技术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彻底掌握的。在研制过程中,我国航天人发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精神,攻克了登月的技术难关。这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无数国人为之振臂欢呼。全国各地举办各种活动,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表达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欣喜、对祖国日益壮大的自豪,以及质朴的爱国情怀。我国一直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来开展相关国际合作,截至2020年12月17日,中国航天局已与40多个国家签订了140多份合作协议,深度参与了18个国际组织的相关工作,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了积极贡献。

材料二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创造出许许多多英雄壮举的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面对凶猛的疫情,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私无畏。事实再次证明,平凡人也能成为真英雄。


(1)结合材料一,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以嫦娥五号探测器为代表的航天成就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材料中的英雄是如何造就的。
(3)“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请你为学校开展学习英雄活动提两条建议。
2021-05-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寿县一中2021届高三模拟文综政治试题(5月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升空,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组网完成。中国北斗,立足中国,服务世界,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奇迹。

材料一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在将来的科技大潮中抢占制高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战略。北斗人多年潜心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关,无数次外场测试试验,面对一个个问题,不断提出想法,再验证,再推翻,一点点向前推进,终于在北斗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攻关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系列成果。如今,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已实现新突破,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已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30多年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走过了从“埋头追赶”到“昂首领跑”,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从“区域服务”到“全球指路”的艰辛历程。一代代“北斗人”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材料二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展示时强调,要传承好、弘扬好“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逐梦北斗“星路”中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2)我国为什么能够创造世界卫星导航的奇迹?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二,请就新时代如何弘扬北斗精神,写出两个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每个标语不超过15个字)
2021-05-21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文综政治试题(5月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