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故宫文化遗产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紫禁城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之大成,集中体现了自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共同心理、“致中和”的哲学思维和严整均衡的礼序传承,以及天人合一、顺时施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存藏其间的186万余件(套)文物藏品,跨越了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以及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连缀成一部不间断的物质文明史,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持续不断又灿烂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

新时代新征程,故宫博物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为指导,不断加大故宫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力度,稳步推进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和活力故宫建设。故宫博物院将坚持守正创新,更好肩负起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全力将这座国际一流的博物馆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故宫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故宫文化遗产。
(3)故宫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故宫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传承故宫文化遗产的意义为主题撰写一段短评。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4-05-0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冲刺卷(五)政治试题
2 . 河南卫视又出新篇了,《春分奇遇记》,不同于传统佳节时的至美大餐,二十四节气以更小而美、趣且新的戏剧样式来呈现。一位“节气先生”将贯穿全年,以古今人物“奇遇记”的形式,展开每一期的“一个节气,一段奇遇,一种情感,一首歌曲”。这一系列的操作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追捧,同时节目也继续运用AI、XR等技术,丰富视觉呈现,讲述祭日、立蛋、吃春菜等节气传统民俗。河南卫视系列节目的推出(     
①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意蕴,唤起古今共情
②不复刻传统,也不搬运历史,找到传统文化的传播密码
③继承传统,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2024央视春晚主标识以“疆”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疆”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寓意连接古今、融通未来,既镌刻了龙的民族崛起的密码,又与中国在芯片领域取得的新突破遥相辉映。这表明(     

①中华繁体字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立足时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④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讲话指出,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龙文化以其包容性促进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与世界情怀的统一
②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
④龙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乐于走进博物馆,“看展式社交”正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交往方式。相应地,博物馆不断地更新自己,用大众更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展示文物、叙述故事。“打卡”博物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一。这表明(       )
①人创造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塑造着
②文化物化形式更新让文化更平易近人
③传统文化深刻促进大众的生活方式改善
④青年群体更容易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4年1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在河北博物院正式开展。在本次展览的第四部分“创新转化无界之境”,设置“光影丹青”沉浸式体验区,汇聚流散海外的古代绘画精品40件,将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带领观众以视、听、触多感官实时交互的全新体验“走”进古画之中。“光影丹青”沉浸式体验区(     
①历久弥“新”,对传统水墨丹青的内涵进行了拓展
②推陈出“新”,赋予了传统水墨丹青以新的呈现形式
③革故鼎“新”,对传统水墨丹青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④耳目一“新”,用科技的力量展现水墨丹青的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2023年10月7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华章
③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④表明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自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设计融入了我国5件珍贵文物元素,其中龙脊和龙腹纹取自西周何尊的扉棱和云雷纹,龙鳍的灵感源于唐代鎏金走龙挺拔雄健的背脊。这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吉祥物“龙辰辰”(     
①是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体现
②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
③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物化形式
④展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连续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发布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龙行龘龘(dá),欣欣家国”,龙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材料一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神物。人们从自然界现实存在的动物身上“取材”,经过人脑的“综合再造”,形成了“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龙的外在形象。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代表着吉祥、力量、腾飞和智慧。

材料二   中国“龙文化”博大精深。从“龙井茶”“龙须面”等饮食文化到“九龙壁”“盘龙柱”等建筑艺术,再到“舞龙灯”“赛龙舟”等民俗文化……这些都是“龙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形式,展现了中华儿女热爱生活、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本质的知识,分析龙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
(2)结合上述材料,从饮食、建筑、民俗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份演讲稿,宣传中国“龙文化”。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字数150字左右。
2024-01-22更新 | 44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试题分析
10 . 文房器物指文人的书房、书斋及相关器具。历代文人墨客以书籍、器物、字画为载体,不断阐释着文房文化。2023年7月6日开幕的“赓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共展出古代及当代文房器物600余件。本次展览以“器以载道”为宗旨,系统介绍了中国历代文房的文化、美学和制作工艺。假如你参观了此次展览,你的感受可能是(       
①中国文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国文房文化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文化
③文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
④文房对展现中华文化精神有重要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8更新 | 357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