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百年来中医不仅在治病救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中医在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智慧更是令人惊叹。中医讲究脉络相通,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中医告诫人们不要低估了小草的力量,“是药三分毒”,患者正是在不断与病毒抗争中,机体得以恢复健康的。更神奇的是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培养了津巴布韦第一批本土中医针灸人才,湖湘中成药走进非洲市场,银黄清肺胶囊成功上市,助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在健康中国行动指引下,多少人领悟了平衡互补之道,穿越历史长河,领略中华瑰宝,见证了小草的力量,运用“中国智慧”造福故土。同时中国中医药为世界医疗事业提供更多中国方案,作出更大中国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积极意义。
(2)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具象中概括出普遍性的本质,然后进行分类。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了什么推理方法?体现了认识发展的什么历程?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洋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万年是世界稻作重要起源地。万年仙人洞的考古证实,1.2万年以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开始了对野生稻的利用,先民们辛勤劳作,逐步掌握了稻作技术,并精心培育出地方晚籼优质稻良种“坞源早”。这印证了(     
①中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②中华文明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不断摒弃传统文化
③中国人民的特质和禀赋铸就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
④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用精妙的典故深刻阐明治国理政之道。比如,用“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述领导干部从自己做起的重要性;借“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凸显改革创新的意义;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生动阐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初心和担当。

从精心用典中,我们可以感悟“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

(1)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范本,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给予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阐释为什么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立场。
4 . 2024年3月30日召开的2024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翻译人才规模持续增长,总人数达到642万。我国翻译人才规模持续增长,有助于(       
①加强国际交流,不断提升我国翻译界的国际影响
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④将中国思想、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传播得更远更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河南卫视又出新篇了,《春分奇遇记》,不同于传统佳节时的至美大餐,二十四节气以更小而美、趣且新的戏剧样式来呈现。一位“节气先生”将贯穿全年,以古今人物“奇遇记”的形式,展开每一期的“一个节气,一段奇遇,一种情感,一首歌曲”。这一系列的操作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追捧,同时节目也继续运用AI、XR等技术,丰富视觉呈现,讲述祭日、立蛋、吃春菜等节气传统民俗。河南卫视系列节目的推出(     
①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意蕴,唤起古今共情
②不复刻传统,也不搬运历史,找到传统文化的传播密码
③继承传统,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艾香袅袅,药香悠悠;杏林流芳,药都重振。独特的中医药加工炮制技艺,沉淀出“樟树帮”“建昌帮”的传奇,推动江西中医药文化接力传承、尽显底蕴。这表明(     
①江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②中医药特色挖掘利于其“活态”传承
③中医药的传承依赖于中药炮制技术
④中医药文化在创新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大专题,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在“宅兹中国”展区,你会见到被誉为“超级国宝”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全长约70厘米,由20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身曲伏有致,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是十分罕见的;在“大国一统”展区,历代疆域变化、中国古代都城一脉相承的规划布局等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和融万方”展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以及场景模拟,共绘一幅文化多元交汇、文明包容共存的博大画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考古博物馆是如何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
(2)中国考古博物馆用考古成果讲好了中华文明故事。请你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对如何传承发展中华文明提出两点建议。要求: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合理性。
8 . 客家家训蕴含着客家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某地通过积极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具有客家元素的调解古训,引导居民学家训、守家训,让客家的和平理念深入人心,从根源上预防矛盾纠纷。该地的做法表明(     
①客家家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优秀的文化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③该地积极发掘家训的育人价值                  
④客家家训凝聚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3更新 | 527次组卷 | 6卷引用:2004届江西省上饶市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高三政治冲刺训练
9 . 随着甲辰龙年的到来,“Loong”火了。在很多场景中,“龙”不再被翻译为Dragon,而是被翻译为Loong。比如,2024年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官宣英文名是“LoongChenchen”。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学者对中国龙的英文翻译提出过质疑,质疑原因很简单,中国龙与西方龙不仅形象完全不同,而且在各自语境中的寓意也南辕北辙。
资料卡片:
在中国,龙的形象非常正面,它是一种帮助人类的动物,是尊贵的;在西方,龙的形象几乎都是负面的,非常糟糕,它是残暴的野兽。
从“Dragon”到“Loong”的变化(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②能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增强文化自信
③能准确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说明文化发展需坚持胸怀天下的心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2024央视春晚主标识以“疆”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疆”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寓意连接古今、融通未来,既镌刻了龙的民族崛起的密码,又与中国在芯片领域取得的新突破遥相辉映。这表明(     

①中华繁体字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立足时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④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