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鱼与“玉”“余”谐音,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动物,人们常把它做成各种工艺品的装饰,寓意“金玉满堂”“富贵有余”,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愿望。某班同学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发现很多文物上都有鱼的图案(下图)。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决定文化,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兴盛
②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不同时代的文物完整再现了社会历史场景
③文化需要载体来呈现,文物上鱼的图案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文房器物指文人的书房、书斋及相关器具。历代文人墨客以书籍、器物、字画为载体,不断阐释着文房文化。2023年7月6日开幕的“赓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共展出古代及当代文房器物600余件。本次展览以“器以载道”为宗旨,系统介绍了中国历代文房的文化、美学和制作工艺。假如你参观了此次展览,你的感受可能是(       
①中国文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国文房文化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文化
③文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
④文房对展现中华文化精神有重要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8更新 | 357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成都漆艺是四川省成都市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都漆艺始自商周,盛于汉唐,宋元明清,一脉相承。三千多年来,成都漆艺以雕花填彩、银片丝光、镶嵌描绘等传统手工技艺和地域特色,独树一帜,体现出古蜀大匠质体文饰的天人合一,深沉典重。

随着时代的进步,成都漆艺的发展也曾遇到一些挑战。如今,成都漆艺开始尝试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到漆器中去,同时还把漆器与金属、玻璃制品和环境装饰等材料进行跨界结合;开发适合中等收入需求的茶具、酒具、餐具、糠盒、首饰、文房类等系列产品,让消费者欣赏得起、用得起,让漆器回归生活,古老的漆艺再次焕发生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成都漆艺为何能再次焕发生机。
(2)成都漆艺的发展离不开漆艺人才的培养。请就“如何让成都漆艺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4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气象文化,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就开始记录天文气象,用来预测天气变化和农时。而古诗词则是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古诗词中,很多描写天气的词语、比喻和意象都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感悟,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气象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由此可以看出(     
①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离不开载体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享用着文化
④文化自信要以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为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应该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中和”等理念体现着深刻的生态哲学。孔子的“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阐明了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孟子》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形象地说明了对自然生态和资源的珍视。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大力普及“天人合一”的理念,也要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践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观;还需要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中汲取营养,要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有人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6 .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5G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迎来了重大利好。春节期间,表情包、短视频、H5等互联网产品刷爆了人们的朋友圈,大量短视频、直播更是让“异地过年”的民众包括海外华侨华人等在网上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这表明(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文化的传播方式
②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传统年文化决定了海外游子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传统年文化中蕴含着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寄托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2023-07-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入调查研究,撰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光辉著作,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成为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使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40多年前,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同样离不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调查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是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中一步步向前推进的。新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无一能离开调查研究。

材料二   重视调查研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我国古代就有这种方法,调查的主题和形式多种多样,如行政类调查、人口类调查、土地类调查等。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是升降赏罚、激励问责、改善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西周的采风,便是观风俗、察政事。《管子·问》开篇讲的就是进行调查要遵守一些根本原则,之后提出诸多要进行调查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了解民风民情民意的做法,形成一系列调查研究制度,有力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1)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党的调查研究之风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150字左右;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3-05-28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1(全国卷老教材)
8 .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作为中国风歌曲的优秀代表,《青花瓷》充满着中华神韵,使人回味无穷。从歌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A.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本
C.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2023-05-23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启动上线。活动以线上形式开展,支持各地以系列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对在当地举办的民俗活动,进行拍摄记录,上传至平台活动专区集中展播,并支持网友参与拍摄上传、互动交流。举办上述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通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②利用大众传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满足观众文化需求
③创新民族情感表达方式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增强我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21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