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为我们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化赋能振兴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要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中西文化交融、创新创业文化等特色资源。要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艺术精品创作,建立健全扶持优秀剧本创作、促进剧目创作演出机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原因。
(2)有人认为,“只要坚持守正创新,就能筑牢文化自信根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青少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践行者。请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提两条建议。
2024-01-14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I)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人民当家作主贯穿立法全过程,制定了一批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国家治理需要的法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2022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0236月,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初次审议,随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收到311人提出的586条意见。202310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1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2024-01-14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I)政治试题
3 . 2023年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圆满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第十一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中国体育健儿传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追求卓越,奋勇争先,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中华体育精神(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③是对伟大中国精神的生动演绎④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更持久的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1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I)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不仅自身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而且提出一系列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倡议和主张,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凝聚强大合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前行,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宇宙观和天下观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统一起来,把实现民族复兴和推动人类进步统一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这一理念,为不同文明相处提供新范式,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为国际交往提供新观念,为应对共同挑战提供新方案,是对传统国际关系权力观、利益观、发展观、治理观、秩序观的创新和超越。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建设绿色家园。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3)请你为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提两条建议。
2024-01-12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上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文综试题
5 . 陕西的大荔冬枣,皮薄肉脆、甘甜清香,但受土壤因素制约,产量一直不高。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枣专家依托大荔枣的耐盐碱特性,带领团队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寻找突破,在黄河滩区成功种植冬枣,年产值超过60亿元,使大荔成为了“中国冬枣第一县”。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根本途径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③创新能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只要不断否定,事物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加速应用,沉浸式文旅项目在各地不断出现: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街区……沉浸式文旅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全景式的视、触、听、嗅觉交互体验,为游客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

在长江一艘游轮上,《知音号》演出正在进行,游客们穿梭在舞池、酒吧等空间,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历史片段相遇,在和演员的互动中走进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剧情;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游客身着唐服穿梭于市坊中,观赏霓裳羽衣舞,与李白饮酒对诗,尽赏唐风唐韵;在山西,已展演十年的《又见平遥》让观众步行穿过迷宫般的多重空间,感受平遥古城故事的悲壮情怀;在贵州,实景演出《天酿》将数字新媒体技术与山水空间融合,演绎茅台酒文化的历史变迁……

近日,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走红,“90后”越剧演员陈丽君、李云霄也火遍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议。该剧将经典与时代相结合,采用流行的环境式演出模式,通过演员与观众互动等方式,让观众全身心沉浸在演出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剧情故事,引发观众的共鸣。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沉浸式文旅受到游客青睐的原因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I)政治试题
7 . 近年来,商用密码应用愈发广泛。为更好顺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商用密码科技创新促进机制,推动商用密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促进商用密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7月1日,国务院通过的《商务密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商用密码应用和管理。出台该条例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经济基础的运动变化迟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②只有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才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③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以高瞻远瞩的科学思维“绣花”,铺展城市发展美好蓝图,守护温暖中国万家灯火。习近平总书记的城市管理理论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积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要立足关键部分,以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可以预见社会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碳普惠”是一项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通过消费端带动生产端低碳,通过需求侧促进供给侧技术创新,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全民减排行动,其运转模式如下图所示。碳普惠机制(       

A.运用了系统思维,促进各环节、各主体功能最大化
B.遵循了质量互变,推动各主体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C.坚持了适度原则,在适度范围内推进政策实现绿色飞跃
D.体现了矛盾规律,在同一性与斗争性转化中完善普惠机制
10 . 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也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路径
③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必须保证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④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华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