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8 道试题
1 . 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
B.部分对整体的变化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
D.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023-11-3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回顾十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来,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不断加深合作与交流。前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打造了一个可靠的“朋友圈”。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第二个十年挑战远大于之前。下一个十年我们要巩固现有的合作成果,稳固基本盘;要拓展新的领域,持续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新动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哲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力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正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很多地方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国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正由灌输、自发转为自信、自觉。

◆生态之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   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税收支持,同时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

◆生态之治彰显中国之智

材料二   “生态之治”的根本在于“中国之制”,“生态之治”彰显“中国之智”。“生态之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修改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并开展相关执法检查。2023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委员们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治理、生态修复与补偿等方面提出较多建设性意见建议。“生态之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组合拳”,共建美丽中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生态之治”中彰显的“中国之智”。
(3)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发展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2023-11-29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阆中中学校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熠熠生辉。

知常明变者赢,中正创新者进。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迈步新征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中华民族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昂扬奋进。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阐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要一以贯之。
5 .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对新时代如何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建设文化强国需要(     )
①坚持守正创新,固守文化成果
②吸收外来文化,坚持兼容并包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④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人们期待着一个全新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绿色时代”。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产生了更深刻的变化,这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不断否定超越原有的认识才能把握真理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地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中,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与关心群众身边事有机联系起来。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检验标准。有序开展一系列具体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事。该地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认真解决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关键小事”,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民间采风,支持人民红色题材文艺精品创作,打造以红色为中心的一批红色旅游线路,既让游客能感受红色文化,又让当地百姓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最终使主体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到实处,取得良效。

材料二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但由于它丑陋笨重而招到嘲笑。有人驾着一匹马与它赛跑,并讥笑说:“火车怎么没有马车快呀?”还有人责怪火车声响又尖又大,把附近的牛都吓跑了。各种抗议和打击纷至沓来。

200多年后,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动,火车却在飞速前进着。今天,时速达350千米、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高速列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速度一日千里的变化令人惊叹。


(1)结合材料一,说明某地开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如何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2)结合材料二,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正确对待新事物的态度?
2023-11-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考虑,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科研团队自主建设北斗导航系统。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并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并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并向全球提供服务。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第五十六颗北斗导向航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设更加广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随着5G商用时代的带来,北斗还将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由此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将不断涌现。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北斗导航系统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点的?
2023-11-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薄”了。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八面受敌”法。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读“厚”了。无论是通过“薄”读还是“厚”读,最终是要明其义,懂其旨。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提要钩玄”法和“八面受敌”法的关联?
2023-11-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同年9月,我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下列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实施可以保障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④二者旨在通过调整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