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     
①人的思想②特定的文化环境③我们对文化的领悟能力④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疏附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推动“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值此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光荣的历史使命、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呼唤我们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氛围的意义
3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它能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支撑
③文化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9更新 | 386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0年9月27日,以“诚实经营、守信服务”为主题的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在上海启动,旨在宣传弘扬珍视信用、诚信兴商、守信有价的风气,让信用成为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让“诚实经营、守信服务”成为商贸流通业乃至所有市场主体的主流。举办该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诚信文化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先进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8更新 | 116次组卷 | 9卷引用: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5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杭州市组织策划了“红色印记”主题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利用革命文物,弘扬红色文化。这主要基于(     
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患上了情感冷漠症。情感冷漠症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往往缺少相应的情感反应,严重时甚至任何事情都无法让他们的情感发生改变。专家指出:“治疗情感冷漠症患者,可以让他们多听悦耳的音乐,到人群中去转一转。”这一治疗方案是基于(     
①性格孤僻是患情感冷漠症的主要原因
②优秀文化能激发内心隐藏的情感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心理状态
④参加特定的文化活动是提高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国家文化公园”概念属我国首创,《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可循。《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在如何建设国家文化公园问题上给出了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损害青少年视力健康的主因。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生上学是否可以携带手机、老师是否可以使用手机布置作业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

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通知同时要求,老师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通知要求的合理性。

9 .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爱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行动……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哺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传承和弘扬劳动文化,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进社会责任担当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要求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把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教育,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在传承传统劳动文化中兼顾使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劳动,提升劳动的创造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对传承和弘扬劳动文化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