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材料一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略。习近平提出人命运共同体理念,并用中国的“和”文化来构建和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材料二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社会风尚和精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旁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至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浆品、。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旁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聚尚劳动、享受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和”文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2 . 近些年有关“熊孩子”闯祸的新闻常见于报端,对此,家长除了应有必要的惩戒措施,更需要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是因为:
①家庭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孩子们应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③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④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