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中国人的“国家”观,一向是“国”与“家”不可分开,“国”是罩着、护着“家”的,所谓“家国情怀”,在根底上也强调的是家庭观与国家观的融通。家庭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最终指向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该法把家庭教育放在法律高度去认识,把“家事”变成了“国事”,着力解决当前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教育问题。

该法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劳动观念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合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组织面向居民、村民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的积极意义。
(2)有人认为,家庭教育立法,变相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给了家长更多的约束。请你对此观点提出两点看法予以批驳。

2 . “第三人称代词”在欧洲语言里面,都分为阳性、阴性、中性的“三性”,但千年以来的汉语里面,“第三人称”却一直不分性别,单人旁的“他”泛指第三称的一切事物。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作家、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发表了《“她”字问题》,区分了男、女和第三人称单数代词。

“她”的出现是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历经百年,作为女性专属称谓的“她”,早已被注入新的生命、新的力量。

以下是三位优秀女性的事例:

江姐:在烈火中永生的“她力量”张桂梅:用生命点燃希望之元的“她力量”王亚平:闪耀中国空间站的“她力量”
面对酷刑,江姐正气凛然:“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张桂梅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用爱心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王亚平迈出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这一步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一步更是探索未知的一大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绽放“她力量”。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英雄人物始终是标注历史的精神坐标,构成了一个民族向慕正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底座。

2021年2月,教育部制定并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此次对教材进行的优化建构,将革命传统全面融入课程教材,植入英雄人物的红色,基因,增强学生对祖国、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提升学生政治觉悟、体认革命精神,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材建设将有效引导青少年更好地在当今社会发掘闪光的偶像,促进崇拜行为从"仰望"向"共生"改变,用偶像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分析将革命传统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小学教材建设是如何促进英雄人物成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偶像。
(3)有人说,人类群星闪耀古今。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需要的是时代精神,革命传统已经过时了。请你就革命传统"过时论"加以批驳。
要求∶①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②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③不少于150字。
2021-05-11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4 . 脱贫攻坚,是2020年社会关注热词之一,也是许多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曾经的真实写照。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坚决推进扶贫工作,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下定决心要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1997至2004年,毛相林克服各种困难,带领村民硬是在悬崖绝壁间抠出了一条长达8千米的乡村公路;他带头向村民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勇当产业发展“排头兵”,激活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下庄村近年陆续发展了各类特色产业,纽荷尔橙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劳务经济、乡村纪念馆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下庄村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13785元,是1997年修路前人均300元年收入的45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这里的精准扶贫经验,村攴书毛相林也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材料二 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处散发着浓浓“土”味儿的扶贫剧《山海情》,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强烈反响。在2020年2月5日召开的电视剧《山海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闽宁镇群众代表一致表示,《山海情》的创作过程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突破了许多现实题材类影视作品常有的“浅直露”缺陷,具有相当高的社会现实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该剧的成功启示我们,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始终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选准题材角度,推出讴歌时代的精品佳作;要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把劳动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聚焦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期待;要坚持“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理念,通过小切口展现大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文艺工作者要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引导青年代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自觉把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1)下庄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优秀的文艺作品对培养时代新人的作用。
(3)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人口大国,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运用所学知识,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三点建议。
2021-05-08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1届高三模拟政治试题 (3月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郴州市地处湖南省东南部,是湘粤赣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扎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免费对市民和游客开放老区纪念馆、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不忘初心敬英雄”主题宣教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开展“我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组织道德模范深入基层乡镇开展报告会,实施典型示范引领;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实施志愿团体网上注册,在农村设立志愿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互助友善的和谐氛围;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推动校园文明水平整体提升,营造优美育人环境;在车站、广场、主次干道等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是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近年来,我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通过在特定时间节点举行重要人物、事件、节日的纪念庆典活动。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以更为直接更为鲜活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拉近了人们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距离,激起了人们的心理共鸣,增强了人们的情感认同。这些纪念庆典活动使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纪念仄典活动转化为一种理性的历史认识、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一种深刻的情感领悟,促使人们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实现人生价值。


运用“化与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组织开展纪念庆典活动的作用。
2019-11-17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超级全能生”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材料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但当前许多地方特色的方言正在悄无声息中消逝。为此,一些专家学者不断呼吁加强方言保护和传承工作。有学者建议通过公共传媒,给方言留一块地方,比如在电视台开设方言频道,使各地方言得以延续。有学者利用新科技,寻找“方言发音人”,进行音像摄录,建设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对于公众而言,保护方言,首先要剥离方言背后的“身份歧视”,让我们不用担心被歧视而不愿说方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庄初升认为:“该说普通话的时候说普通话,该说方言的时候说方言,让两者各得其所,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材料二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创新,一直存在“回归本体”(即保持传统戏曲的本来面目,如技艺、剧目、演出样式、艺术流派)与“精神传承”(即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争论,有学者认为:中国戏曲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流变和发展,宋元杂剧之后昆曲的兴盛,昆曲之后地方戏的兴起,随后京剧的诞生,无不贯穿着适者生存、革故鼎新、变革发展这条主线,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精神,中国戏曲才得以不断发展。因此,“精神传承”比“回归本体”更重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保护和传承好方言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传统戏曲“‘精神传承’比‘回归本体’更重要”的合理性。
2019-08-08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由人民网、央视网等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展示了2017年以来在重大政策、重大主题等方面发挥网上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优秀人物和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下列对该活动影响传导顺序判断合理的是
①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浓厚网络文化氛围
②增强人们的辨别和抵制落后文化的能力
③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
④为众多网民提供了强大的榜样力量和精神动力
A.①→④→③B.①→④→②C.④→①→②D.③→①→④
9 . 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019-06-08更新 | 5663次组卷 | 87卷引用:福建省长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2017年春节,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广受关注,这些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掀起了一股“古诗词热”,广大人民群众在节目中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文化品位,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提高,表现出参与面广,参与主体多,参与形式载体多样的特点,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走上积极健康、规范有序的轨道,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意见》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取得实际成效。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说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作用。
(2)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仃关知识,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如何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假如你所在学校要举行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为活动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个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