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贵州省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这一关口,出路就在于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到2025年,以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突破带动全局,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本建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升,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开放式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军民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加快汇聚,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参与国内外科技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以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重点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改善。激励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基本实现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激励创业、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中国桥梁、中国卫星、中国高铁、中国超算…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细、认真与执着;墨家弟子所提倡的“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庖丁解牛”所表达的“道技合一”的工作境界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生动阐释。今天的中国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因此,国家必须凝聚社会共识,深入贯彻“职业无贵贱”的观念意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氛围,积极引导劳动者摒弃功利主义意识。


(1)结合材料一,“贵州跨越经济发展的关口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应该如何传承工匠精神。
(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目前,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办“青春·奋斗”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就此写一篇发言提纲,至少列出两个发言要点。
2 . M学校为落实教育局关于劳动教育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使劳动与自理劳动与生活、劳动与创新、劳动与社会四项互相融合;拓宽校园必修课、家园生活课、田园体验课、职园启蒙课、社园公益课五类课程实施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此举(     
①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固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探索了劳动教育的新手段,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劳动者
③有利于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④提高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5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3 . 邀请老战士走进校园,讲述他们亲历的红色故事;运用电影片段解读党史,使党的百年历程更加可知可感;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在历史文物和互动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一系列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党史“课堂”。学校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     
①营造文化氛围,丰富文化内涵       ②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③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文化创新       ④激发爱国情感,凝聚奋进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0年5月20日,以“耕读传家兴文化,脱贫攻坚小康年”为主题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启动。活动以“我爱阅读100天”、“小康年读书乐”视频分享、新时代乡村阅读盛典等为载体,展现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成就。举办这一活动(       
①赋予农村文化以时代内涵,使小康社会与农村文化相适应
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
③更好地培养农民阅读习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旨在体现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