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24数字“一带一路”文化出海高峰论坛,旨在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把展现大国气质、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在海外线上渠道传播,让更多的海外民众听到中国声音。

技术革新、载体更新、话题创新,文化出海成果丰硕。良渚、宋韵、诗词,从风雅颂歌到梅兰人竹菊……借助第19届亚运会等国际赛事平台,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魅力。同时,网文、网剧、网游等新载体,承载着东方神韵,在全球刮起“中国风”,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电视剧《人世间》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真实的变迁和飞跃,满足了当下世界迫切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的需要。全球风行的《三体》系列小说,借用古典文学、神话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对于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担当。在某网游中,全球玩家可以在游戏世界里体验“彩鹞栉春风”的浓浓中国风情。这些能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文化作品,本质上诉诸的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最朴素的、最具通约能力的情感。这些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跨语言跨文化的全球性视野,受到全球欢迎。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情况令出海有着不同的策略,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最大公约数”。文化出海,并不是单一维度的传播,而是要真正在世界范围内直抵人心,跟全球用户形成情感共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分析中国文化是怎样成功出海的。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我国文化出海的意义。
(3)如何通过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反映中国时代变革,始终是文化出海的重要使命。请从唯物论的角度为文化出海走得更好更远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2 .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随着文明交流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不同国家和民族都肩负起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在交流对话、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融合不同文明的优长、汇聚不同文明的智慧,根据现代化的特点和要求,丰富文明内涵、创新文明表现形式,一定能够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新图景。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的发展。
(3)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上述材料,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逻辑清晰,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言简练;150字左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既是对遵循和运用历史规律内在要求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认知,彰显了在新征程上以新的伟大奋斗精神创造新的伟业的高度历史自觉。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回望历史征程,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引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正是有这样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在遵循和运用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增强历史主动,顺应历史大势,引领历史方向,以伟大历史创造推动历史进步,以高度历史担当肩负历史使命,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知识,说明如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2)在遵循和运用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增强历史主动,顺应历史大势,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运用假言推理及其方法相关知识,推断出两个正确结论。
(3)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历史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湘绣、湘瓷、湘茶、湘菜、湘戏是湖湘文化的品牌,请你从中任选一个品牌,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设计一个把湖湘文化品牌推广出去的方案。
要求:①围绕主题,自拟标题;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4-04-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材料一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丝”核心区建设。围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福建组织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数字丝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初步构建起海陆空网“四位一体”大通道。引进总投资达420亿元的中沙古窗乙烯等优质产业项目,有效带动省内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累计对9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近1400个,一大批福建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了产业链全球布局。福建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27项,商事制度“一照一码”、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改革范本;海丝中央法务区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引入现代化、国际化法务机构或项目。福建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经济总量连跨4个万亿元人民币台阶,2023年达5.4355万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8位,人均GDP居全国第4位,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材料二   2023年12月,以“多元文明,美美与共”为主题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举办,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艺术团队齐聚千年古城,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美艺、美音、美舞齐上阵,美展、美作轮番上演,一场场文艺演出尽显多国文化的交融之美,各种不同风格、主题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让观众尽享艺术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海丝”核心区建设是如何助力福建经济跨越式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知识,简述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

当我们在一幅画前驻足、当我们在一支旋律中沉思、当我们越过语言的藩篱在一部小说里与遥远的灵魂相遇,那时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自哪片土地、说着哪一种语言,都不再是彼此理解的障碍。那一刻,我们确知,人类的观念、情感可以越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区隔而彼此相连。这种交流将推动人类在疾速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领会人类共同的命运,领会中国的道路、方案和智慧可以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选择。

文艺是“世界的名片”,其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近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流浪地球》《三体人》《人世间》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破圈传播,它以艺术的方式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既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向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交流。

(1)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中华优秀文艺作品扬帆出海的积极意义。
2024-04-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东华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拥有“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侨批档案一海外华侨银信”2项涉侨世界遗产,省内已知侨批档案数量达34万多件,华侨专题博物馆20家、涉侨藏品约26万件/套,侨乡历史建筑195处。但是,在保护管理方面,广东没有把华侨文物单列出来,多数华侨文物归于近现代文物一类。为此,广东省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赴省内多地实地调研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建议:实施分类管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优先重点开发一批华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先进典型;进行科学分类,对华侨历史文物和侨批档案的开发难度、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展开系统评估,以此为基础制定“应保尽保”“重点开发”等分级保护体系。

材料二   我国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众多,分布较广。目前,全球有2万多个侨团,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东盟。这些侨团一般都会结合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当地举办春节大巡游、元宵灯会等活动,吸引当地民众共庆“中国新年”和中国节日。一些侨团还积极传承并创新岭南文化,如由马来西亚华人创新发展的“高桩舞狮”和“二十四节令鼓”,已被列入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阐述该调查报告所提建议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海外侨团开展上述活动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景德镇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在2023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土、实验性陶瓷作品“霜翎”获得最高奖。作品尝试用当代表达表现传统青花艺术,采用传统青花工艺和手绘青花为元素,运用木雕榫卯技法进行主干拼接,将陶瓷材料与木质材料结合,并以微观植物的形式装置呈现,展现了陶瓷的温度与张力,形成了新的形式美感,是传承也是创新。

(1)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霜翎》作品的独特之处。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请你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设计一份推广方案。要求:拟一个具体方案,包括目标、实施策略,字数在200字以内。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12月3日,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习近平强调,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首届“良渚论坛”包括一个主论坛、青年汉学家和艺术家两个分论坛、“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等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中外嘉宾相聚一堂。连日来,艺术家、汉学家们通过采风创作等活动加深交流,建立友谊;来自丝绸之路六大联盟的代表在论坛上畅所欲言、深化认识……一曲文明交流互鉴的协奏曲,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唱响全新乐章。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首届“良渚论坛”举办的意义。
(2)上饶某学校要举办“信江文化论坛”,如果你是该校学生,请列举两种你想要在论坛上展示的饶城特色文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

当我们在一幅画前驻足、当我们在一支旋律中沉思、当我们越过语言的藩篱在一部小说里与遥远的灵魂相遇,那时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自哪片土地、说着哪一种语言,都不再是彼此理解的障碍。那一刻,我们确知,人类的观念、情感可以越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区隔而彼此相连。这种交流将推动人类在极速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领会人类共同的命运,领会中国的道路、方案和智慧可以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选择。

文艺是“世界的名片”,其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流浪地球》《三体人世间》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破圈传播,它以艺术的方式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既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向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交流。


(1)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推动中华优秀文艺作品扬帆出海的积极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亚运会为媒,杭州敞开热情怀抱,向世界呈现绿色亚运、科技亚运之美,展示各方携手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亚运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一个重要标志。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其余均为旧馆改造提升而来,既节约了办赛成本,又有利于赛后惠及百姓。

(1)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能加深我们对实践知识的理解。结合材料,谈谈对实践的理解。

[和合文化震撼心灵]

亚运会开幕式通过地屏、立体透视网幕的配合,加上裸眼3D、AR+AI等先进技术,将一系列体现浙江人文、历史和发展的元素“搬”到舞台之上。杭州亚运会开幕恰逢中国传统节气秋分,当这场盛大的活动与传统的中华文化相连,一种绵长且深厚的文化力量在舞台上展现。从宋韵与芭蕾共舞、音乐剧与越剧同歌中,观众读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包容。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阐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对举办其他文体活动的启示。

[数字点火创意十足]

本届亚运会的开幕式打造了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首次将实物烟花改为数字烟花。

为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点火仪式,导演团队翻阅了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的大量案例,最终认为点火方式要回归体育的本体——强身健体,而这绝不是几个人或几群人的事,应是全民的事情。为了让更多人参与点火仪式,导演团队首创了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全民共同参与。开幕式当晚,上亿人次的线上数字火炬手的“小火苗”汇聚在钱塘江上,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的形象,和现场的火炬手走到火炬台前,共同点燃主火炬。

(3)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亚运会导演团队是如何通过创新思维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的。
2024-02-06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六校稳派上进教育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