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年,对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作出重要指示。我国考古新发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发挥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②向世界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为民族文化添活力
④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2 . 下图是流失海外的部分文物

2021年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太原市举行,这是近百年来从日本追索回归的第一件天龙山石窟文物。目前,我国积极促成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归祖国,是基于它们(   
①能为研究中华文化提供技术支撑②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
③能够提振时代精神,促进文物保护④寄托着中国人民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情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29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题(文科)
3 . 在我国第十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各地的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部分政府部门、学校等都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和展示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这些活动旨在(     
①增加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
④全面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8-28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政治试题(北流市高级中学等)
4 . 从二里头到三星堆,“撞脸”的文物、“夸张”的面具、“奢侈”的祭祀……昭示着至少从36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就与长江流域的古蜀文明交流、互动,到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又一实证。这说明考古新发现能够(     
①延伸历史轴线,彰显文化底蕴          ②增强历史信度,引领文化走向
③丰富历史内涵,厚植文化自信          ④活化历史场景,创新文化体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修建之前,岷江水经常泛滥成灾,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两岸人民常常沿江“祀水”。李冰上任后,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材料二每年清明节,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祀水”演变为放水活动。公元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清明放水节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俗文化,通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2006年清明放水节这一民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清明节,7万海内外游客汇聚“古堰春色,水润天府”为主题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保护清明放水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