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尊崇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是大禹卓绝的作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是孔子的文明观;“对国家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不变的信念;“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习仲勋对儿子习近平的期许。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早已告诉了我们孝与国的关系。从传统“孝”文化到当今的爱国情怀,是“孝”文化的升华。不忘传统、敢于创新,推动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孝道文化的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之后,河南卫视播出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再次凭借中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创意而刷屏。

该节目创新采用了“网剧+网综”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4条交错的故事线,讲述《唐宫夜宴》前传故事。其中,惊艳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祈》,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让不少并不喜欢舞蹈的观众直呼“爱了”,更有网友惊叹“我是看到神仙了吗?”《唐宫夜实》和《洛神水赋》背后所依托的,是我国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者们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崭新的展现手法去唤醒传统文化沉睡的魅力,置身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节目好看,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圈粉”《端午奇炒游》导演陈佳说道:“节目在8地取景,7个组跟拍,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文化,结合了端午的传统习俗再进行创作,出圈是文化自信的魅力。”人民日报点评道:节目用心,观众自然走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沛然不可遏抑的文化自信。


《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625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各地群众赛龙舟、包粽子、赏民俗,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度佳节。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纪念受国诗人屈原而立。一千多年来,包粽子、赛龙舟等庆祝活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一家人围绕饭桌,包包粽子,彼此间传递了亲情。举办龙舟大赛,磨练了人的意志。开展纪念屈原活动,让人们时刻感知到屈原的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

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家国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各地举行端午节庆祝活动的文化价值。
2021-06-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孔子的诞生地济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沁润无处不在。

近几年来,济宁市累计评选出各类道德模范、济宁好人等先进典型800余人,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市民心中树起时代标杆。在孔子博物馆,社教体验、网络直播、志愿讲解等运营新模式给儒家文化带来充满朝气的时代面孔,继立体、三维“网上展示馆藏文物”后,如今又推出多项数字化展览平台,各种人才、技术、超前的运作理念等资源要素也快速汇集。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平台,促进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在曲阜尼山揭牌成立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成为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等重大文化活动齐名的国际儒学研究交流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济宁市在传承中华优秀统文化中的成功做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疫情肆虐,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感染,2021年的春节则不同以往。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在密闭空间里高浓度气溶胶等途径进行传播,而春运的拥挤和较密闭的空间环境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各地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外地人员“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众多游子纷纷表达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逐渐转变为“视频团圆,就地过年”。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即使身在异地,也可以将对家的思念通过网线跨越千里传达到家。提倡就地过年,是提倡跨越时空的线上团聚,是一个节日,两处温暖。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一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转变为疫情条件下“视频团圆,就地过年”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近年来,戏曲界出现了“有的演出水袖没了,脸也不描了;有的京剧现代戏舞台上出现飞机尾巴和发动机轰鸣声”等现象,这些现象让不少戏曲界的专家感到担忧。有专家指出,戏曲有严谨规整的规范与样态,传统戏曲的文化根性、灵魂,是我们要坚持守护的:京剧具有大写意的特点,演员用表演来展示环境、时空和人物内心,太写实的艺术形式并不适合京刷表演。

古老的戏曲如何再度焕发青春活力是当代戏曲人孜孜以求的课题。越来越多的戏曲作品配以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以及现代舞台、灯光、美术、布景、技术等,跳出对社会伦理道德善恶评判的窠臼,将关注点伸向了人性和灵魂,贴合时代对传统戏曲进行演绎和解读,让当代人感受经典与时代的艺术共振,在观众中引发传统戏曲热。

2020年10月,习近平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传统戏曲薪火相传必须兼顾传统与创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传统戏曲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3)某校拟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这活动提两条建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六合农民画是南京民俗绘画艺术,省级非遗项目,起源于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四合农民画。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六合的能工巧匠在制作房屋梁柱、门窗雕花、门庭石雕、砖雕及生产生活用具时,就会烧制、打制、编制、绘制一些装饰图案。

现在,因时代变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除家居厅堂装饰外,绘制在灶头、家具等物件上的实用民间美术已逐渐被冷落。当地政府如今将民间绘画爱好者组织起来进行辅导培训,将原来在家具上作画,转变为在纸质媒介上作画,并在题材上更多地表现当代农民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六合农民画已连续举办数届全国性农民画展,多幅作品在全国及各省、市举办的农民画大赛中获奖,部分优秀作品还曾应邀赴国外展出。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六合农民画还探索与产业对接,做长做粗产业链。民间绘画爱好者和企业合作,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画在箱包、服饰和日用品上,带动了乡亲们增收致富。


(1)结合材料,说明传承六合农民画的文化价值。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当地是如何传承六合农民画的。

8 . “一群娇憨可爱、活泼生动的唐装仕女从古画中走来,穿越《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七大国宝,带领观众经历一场博物馆奇妙之旅。”2O21年河南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出圈”。节目组将传统画卷与数字科技完美结合,创意精美的舞台效果引人惊叹。线上网友纷纷点赞,更有网友评价;“这是个能诠释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好节目!”

《唐宫夜宴》不是个例,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到线上线下的美术作品展,优秀传统文化搭配多元的表现方式和展示平台,随着春天的到来,吹进了人们的心里。当下,传统文化审美已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新国潮“不仅涵盖了文化创意产品,也融入到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空间。

中华文明,弦歌不辍,守住根与本,便能拥有更辽阔的精神家园。2月14日,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坦言:我们希望通过春晚这种形式,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生活、情感和行为里去。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守住中华文明的根与本”。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数据时代,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科学精神贯穿于抗击疫情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以科学研究助力疫情防控,加强病毒溯源和病源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深化对病情特征与治疗方法的科学认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科学治理遏制疫情蔓延,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根据不同群体、行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发挥科技在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前沿科技,在疫情科普宣传、政策发布智慧监测等环节助力。围绕“防疫病、防恐慌”,积极开展应急科普,用事实、用科学说话,科学分析疫情形势、抗疫指导和心理疏导,有效增强了整个社会防控疫情的意识和能力。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全程参与,亮点突出,作用独特。

“大疫出良药。”这次疫情虽然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但身赴一线的中医专家们通力合作“边救治、边总结、边完善”,从老药里筛选出有效药物,并研制了几个新药新方,形成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寰、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些药在此次抗“疫”中功效显著,如清肺排毒汤,是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汤6天后,通过肺部影像学对比显示,93%的患者肺部病灶显示不同程度缩小和吸收,在阻止轻症、普通型转为重症、危重症方面,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疫情防控中“三药三方”显著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新技术的“加持”’如全自动煎药机、空中药房、远程诊疔、大数据分析等。

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1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中医药的疗效引起国际社会关注,部分中药出现脱销现象,海外市场对中药的需求也成增长态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科学精神在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三药三方”的研制及推广对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10 . 2020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山东省枣庄市被纳入沿运规划拓展区5个市之一,台儿庄区入选规划核心区。

为保护大运河,枣庄市台儿庄区按照“原空间、原尺度、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原地工匠”的标准,复建了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古城设立了漕运度量衡展览馆、中国运河税史博物馆等数十处展馆,便于人们全方位、多层次感知古城昔日的繁荣;对运河大鼓、柳琴戏、洛房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部分传统运河美食进行了系统的挖掘、还原,并开展各种文化展演和主题活动;常态化举办国际马拉松、国际冬泳节、龙舟赛、全国河钓大赛等品牌赛事,累计举办大型会展活动1000余场次,培育了文博会、年博会、端午文化艺术节等会展品牌,搭建了亚太经济领袖(台儿庄)高峰论坛等平台。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前列,被誉为“活着的古运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对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