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发布,标志着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正式启动。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考,中医药交出一份出色答卷。以张伯礼等院士为代表的中医药人,从古典医籍中挖掘精华,在传统方剂中寻找灵感,在现代科技中攻关突破,创造性、高效率地筛选出“三药三方”,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显著优势,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
2021-01-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应该是以“爱”为核心,以平等、民主、互爱为主要特征,以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主要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
2020-12-15更新 | 103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安东新区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衣冠承中华之礼,载传统文化之精益。回望中国风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从纯粹的模仿照搬西方潮流到注重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转换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

曾几何时,带有民族元素的中国风服饰因其简单生拼硬凑而被视为粗制滥造和所谓“乡村审美”的代名词。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不断深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服饰不再仅仅停留于想象中。古人留下的壁画、陶俑人物和古籍文献等,含有大量的服饰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考证研究,对国风服饰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比较典型的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所在考古资料支撑下,对传统服饰装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专业服装学院合作,把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以实物形式再现并应用于生活中,在全球时尚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根植于中华民族礼仪和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和剪裁工艺相结合,所呈现出的带有中国文化气质的精美服饰,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服饰出现在生活着装和世界顶级秀场舞台上。


(1)有人认为,国风服饰的民族特色会因西方元素的嵌入而被抹杀。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的相关知识,说明国风服饰的传承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作用。

4 . 康熙年间,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争宅基地,双方因之成讼。老家的人驰书求助张英,张英作诗调解:“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邻居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成“六尺巷”。

2002年,当地政府在原址重建六尺巷,长约百米,宽2米,青砖黛瓦卵石路。巷道两端立有徽式汉白玉牌坊,一端刻着“礼让”,一端题有“懿德流芳”。尽管此巷已非彼巷,然而络绎不绝的游人在此无不感慨张英的胸襟与情怀,沉浸在浓浓的谦和礼让氛围中。在化解基层矛盾工作中,六尺巷的故事常能让有关各方深深触动,民间纷争往往以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而冰释。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六尺巷的文化价值。

5 . 《浮生六记》原是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记叙的是沈复和妻子芸娘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昆曲是综合了戏剧、文学、服装、音乐等门类的古老东方艺术。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的园林景观创新结合,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观演形式,让观众置身于演出实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跟随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且坐且立。这一浸入式表演形式,自2018年8月首演以来,没有任何的宣传投入,只是靠着昆曲迷们在朋友圈的“圈粉”而悄然走红。


运用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悄然走红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网剧《鬓边不是海棠红》还原民国时期沉重却又传奇的时代质感,其时代背景是特殊的,然而逆境却是每一个时代共有的。该剧选取了该时代很有代表性的一类人物作为主角,虽然背景是充满创伤的时代,但却没有压得观众无法喘息,而是将观众带回那个年代,去感受这些有血有肉的人们在逆境之中,如何怀揣希望、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剧集里的每个人物都可以投射为当下的某一种观众类型,他们对于家国的关心,对于专业的坚守,对于生活的乐观,能够给时下的年轻观众以鼓舞和启迪。

材料二   该剧用了很重的笔墨讨论戏曲创作与表演,邀请荀派、筱派、尚派、徐派弟子作为戏曲指导,营造专业气氛,让观众感受原汁原味的戏曲之美。该剧深植戏曲文化,希望让观众由“看热闹”而“入门道”,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戏曲唱段,实时进行科普,建构内容矩阵,形成传播国粹文化的合力。这部剧做到了戏曲艺术性与情节趣味性的结合,剧集没有刻意增加叙事高频节奏以迎合时下观众的观赏口味,而是不急不缓地行进着,告诉我们生活虽不常是海棠红,而我们却可以始终心怀海棠香。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鬓边不是海棠红》能够给时下的年轻观众以鼓舞和启迪的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鬓边不是海棠红》是如何继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
2020-08-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今予以公布,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覆盖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各阶段的各种权利。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该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民法典立法能够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07-3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期末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孔子的“仁者爱人”,从周易的“阴阳相生”到孟子的“浩然之气”,以人为本的情怀、礼乐相和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感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成为了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筑牢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底气。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传统思想的认识。
(2)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手工艺涵盖领域极为广泛,拥有无数的“技艺”。对于现代科技在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

支持的人认为:现代科技的运用会带来诸多便利。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工艺使用的工具也升级换代,使得过去几乎无法完成的技术成为可能。当雕刻刀具越来越精细,有些刻刀头甚至细如牙签的时候,木雕大师就可以设计创作出“细如发丝”之类更为精致的雕刻作品。

反对的人认为:现代科技的运用破坏了“纯手工”的特性,会带来严重后果。如传统手工宋锦纹样华丽、生动,质地坚韧、挺括,常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然而,机械的滥用使得手工宋锦已不复存在,现存的都是机织产品,精密度和纹样已经走样,没了昔日的光彩。

材料二目前,现代科技参与传统手工艺创新的最大难题是缺乏复合型人才。掌握现代科技的人员大多不懂传统手工技艺,而传统手艺人又不懂现代科技,导致二者之间难以结合。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理性看待现代科技在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2)请你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角度,为解决现代科技参与传统手工艺创新的最大难题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2020-04-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期以来,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博物馆暂停开放。与此同时,海量文博资源在线上展示,吸引了一大批博物馆粉丝。“云看展”成为特殊时期文化生活新方式,为广大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腾讯“博物官”小程序提供500家国内博物馆的线上展览,除了全景展厅、语音导览外,还能720度欣赏上百件精品文物。与博物馆相关的网络课程已成为在线教育的一大亮点,“假日博物馆”公众号向社会免费开放200集国内外博物馆教育课程,为广大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推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成果应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


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材料所反映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