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1 道试题
1 . 古都之脊重振,北京老城复兴。

北京中轴线,是一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轴线。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它是“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聚焦这条“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市从2011年启动了申遗工作。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大批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强化。


【文物修缮】

近年来,中轴线上百余项文物修复陆续启动。栉风沐雨的古都细节,在时光中渐次闪亮。

从最北端的钟鼓楼向南望,是地安门大街,以及景山公园的寿皇殿、万春亭。景山向南,过故宫、天安门广场后,是京城所有城门中最具规模的正阳门。2020年10月,正阳门箭楼修缮启动,对象包括箭楼城台、浮雕、窗眉、室内木构件油饰、屋面等。修缮中,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

正阳门箭楼的开放规划中,设计了打卡中轴线、寻找镇水兽、重走正阳桥三个景观,通过引入互联网打卡、互动直播等新兴服务业态,向世界讲好中轴线故事。未来,正阳门箭楼可能打造成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并通过各种互联网玩法吸引众多年轻人到访游览。

【点亮中轴线】

中轴线两侧,北京在功能疏解、古建修缮、街巷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老城保护”替代“旧城改造”,百余项工程陆续启动,古都尽显芳华。

2021年,北京市开始实施“点亮中轴线”项目,北端范围延长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晚上,从鼓楼向南远眺万春亭,一条璀璨的灯光带向南延伸,照亮了钟鼓楼、旧鼓楼大街和地外大街,仿佛郭沫若先生笔下的“天上的街市”。

【非遗保护】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形态的中轴线,又包括国家礼仪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桥中幡”(民俗杂技)、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民间音乐);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民俗舞蹈)、天桥掼跤艺术(传统体育)、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传统技艺)等都是中轴线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内容。这些传统民俗既承载着北京人对中轴线的集体记忆,更反映着北京老城生活的民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技艺。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第三章为“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保护活动。“公众参与”既是近几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所强调的,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不同于以往申遗项目的突出特点。中轴线上不光有恢弘壮丽的建筑,也有普通百姓的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有哪些有益的经验。
2023-01-11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     
A.文艺工作者B.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C.人民群众D.知识分子
3 .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诸多重要文化元素。由此可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文化遗产(     
①反映出一定的文化与一定的经济相联系
②是社会百科全书,涵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③彰显了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特征
④凝结着中国古代各朝代商人的智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柳青是当代著名作家,其创作的《创业史》深受读者的喜爱。他为了写出老百姓的真情实感,反映人们的诉求,扎根于长安县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慢慢地从“作家”转变为“庄稼汉”,从而使他的《创业史》成为了“经典性史诗之作”。这对我们文化创作的启示有(     
①要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把社会实践作为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③要立足于人民需求,反映人民心声
④要发挥文艺工作者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05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5 . 文化发展的主体是立足于时代的艺术家。(      )
2023-01-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易错易混点强化训练(2)
6 . 文学如何展现新时代精神高度,如何描绘新征程恢宏气象,如何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中国鲁迅文学奖的35位获奖作家,以独具匠心的创造作出了各自的回答;“与人民心心相印,与时代深入对话”,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材料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①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
②要立足时代,倾听生活,对照现实,讴歌平凡
③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实现中西交流互鉴、融会贯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27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A佳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开放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手段,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文物跃然于“大屏”“小屏”。

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借助新媒体数字手段,架起了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新桥梁。在《12K微距看国宝》节目中,利用超高清技术近距离展示文物细节,讲述细微之处不为人知的国宝故事;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中,一方面面向公众近距离直播考古挖掘现场,另一方面多维度呈现文物发掘过程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在直播间加强互动营造“沉浸感”,并请专家随时进行专业讲解补充,使文物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屏幕中“活起来”;河南博物院联合人民日报合作推出的创意视频《古乐新声越千年》,赢得了高达1.1亿次的视频全平台曝光量……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新媒体的出现使博物馆的信息传达摆脱了时空的桎梏,插上了文化传播的“翅膀”。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博物馆是如何使全球观众共享中华文明之美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通过新媒体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拥抱数字化潮流,讲好文物故事”为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150字以内。
8 . 当前,创新文化正朝着“向深里去,往高里提”的方向发展,国家倡导科技创新文化,同时以“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形成有利于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会贯通的新文化。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             
②文化创新的目的是让人民文化生活上新台阶
③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④综合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本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2-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反映出(     
①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文化工作者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服务                  
④文化发展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 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积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要想让城市文化遗产成为活的文化,可以在保护区内搭建实验性的舞台化互动空间,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方式,激发居民的文化自觉。这种做法(     
①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②有助于把市场需求作为城市文化保护的首要标准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说明呈现方式创新才能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