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7 道试题
1 . 2022年10月,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在土耳其总统府开设为期约四个月的中文课堂,授课对象主要为总统府工作人员,这一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在历史文化和语言领域的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促进两国文化的发展。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具有个性
②包容性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③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玻璃被誉为“火与沙”的艺术。从青铜时代开始,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就闪烁着玻璃的光辉,欧亚大陆与北非各地发现各个时期的大量玻璃遗存,从中可窥见各文明之间科学技术、材料工艺等要素的传播、演变、交流和融合。战国中期,中国古代玻璃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形成不同于西方的铅钡玻璃体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③中华文明具有博大包容性与伟大创造性
④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独领风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01更新 | 629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1(河北专用)
3 .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说明(     
①中华文明不断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   
②类似的生产实践决定各国文化能吸收彼此共同基因
③极大的包容性是铸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因素
④各国通过交流互鉴可在自身文化中消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4 .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是与汉民族同生共长的民族,在历史上都曾创制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并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华艺术种类繁多,仅演唱艺术就有蒙古族的长调、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侗族的大歌、回族的花儿、壮族的山歌等几十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
②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5 . 材料一   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存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有各自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许多审美风格的覆盖。

材料二   从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曲一一拥抱。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曲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了西方经典曲目,受到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2022-09-10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三)
6 . 抗战精神、老西藏精神、蒙古马精神、西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历久弥新的品质
②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③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④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多选)“中国之治”成功的背后,体现了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5000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具有独特的强大内聚力、延续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这说明(     
A.中华文明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B.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优秀的文化
C.中华文明在统一与分裂中不断交替演进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22-06-14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6月三模政治试题
8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及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惊艳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这一设计(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②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③展示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2022-06-12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届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9 . “立”意为“开始”。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恰逢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中国式浪漫”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水”开始。14句诗词古语,饱含中国人的诗性情感,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穷智慧。这(     
①促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上的积极价值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B.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积极的引领者和忠诚的践行者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时代内涵
2022-05-3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