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中国航天员首飞太空20周年。20年来,共有18位航天员圆梦太空。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追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辉煌征程。在实践中孕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永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为什么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2)某班举办以“致敬航天英雄彰显青年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撰写一份发言提纲。
要求:①紧扣主题,逻辑严谨;②观点明确,论据充分;③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200字左右。
2024-02-09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我们要铭记中国人民的百年艰辛历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2021辛丑年至,廊坊博物馆推出新年特展之十二生肖系列展览“中国梦·牛精神”——牛年牛文化展。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铸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国“牛文化”虽历经数千年,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据史料记载,早在7000多年前人类就把牛驯化进行役用。黄牛和水牛力气大,经常被用来耕种垦荒,是勤劳的代表。古代文人赞牛咏牛的诗歌比比皆是:“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等表达了牛辛勤劳作、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也传达了劳动人民对牛的尊敬和爱护之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牛精神”也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知识,说明发扬“牛精神”的时代意义。
2024-01-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月27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1953年的这一天,《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70多年前,美国把战火引向新中国边境,并肆无忌惮地扩大战火,中国政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拉开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奋战:杨根思,打退敌人8次进攻,最后一刻,他抱着炸药包与冲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黄继光,主动请战去爆破敌人暗堡,在地堡前,他奋力一扑,用身体堵住了敌人喷射的枪口,他用最后一口气,最后一滴血完成了爆破任务……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97653名中华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志愿军烈士的平均牺牲年龄是28岁。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能够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今天的国泰民安来之不易,先烈们的英雄之歌将由我们续写。某学校举行校外班会,走进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缅怀先烈,告慰先烈。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赓续红色血脉、吾辈当自强”为主题,为这次校外班会撰写一篇发言稿。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12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M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到当地学校开展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活动。红色宣讲员通过浅显易懂的话语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壮举感天动地、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等内容。还宣讲了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抗战名将杨靖宇、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等事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让所有在场的师生感动万分。学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弘扬抗战精神,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以史为鉴,传承家国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弘扬抗战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承延安精神,激励奋斗之志。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党的二十大闭幕不过四五天,10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了延安,瞻仰革命圣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的正确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中国航天员首飞太空20周年。20年来,共有18位航天员圆梦太空。在硕果累累的载人航天事业中,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全面启动实施,2030年前将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是托起飞天梦的精神之翼,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它的实践经验和伟大精神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激励我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笃定前行。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6个月,圆满完成空间站组合体各项运行管理任务,于2023年6月4日安全返回。为褒奖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费俊龙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邓清明、张陆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为什么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2)某班举办以致敬航天英雄彰显青年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撰写一份发言提纲。
要求:紧扣主题,逻辑严谨;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亚运会田径男子4X100米接力比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在众多精彩的比拼中,中国男子接力队的最后一棒引起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关注与思考。在这场激烈的比赛中,中国队运动员所展现的冲刺姿态和决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男子接力队在第三棒的传递环节中,由于一次不够流畅的传递,稍稍掉队。而最后一棒的选手,往往承担起决胜局的重任,其表现直接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成绩。在中国男子接力队的最后一棒上,我们看到了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运动员的奔跑,更是团队的凝聚力和不放弃的奥林匹克精神。他们的奋勇拼搏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每个人都有着启发和激励的作用。这场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也是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展示。

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必要性。
8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2023年3月5日, 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纪念日。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同志的名字命名, 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 发展着的革命精神。60年来 ,在雷锋精神的哺育和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和先进 工作者奋发向上、甘于奉献、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非凡的业绩。"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雷锋精神时这样强调。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要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 把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实际行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 说明为什么雷锋精神在时代发展中不会过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633月,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引发广泛的社会共鸣,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雷锋”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后,雷锋身上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激励人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构筑民族精神的高度,点明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向广大干部群众深情号召“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引领下,一个个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传棒接力。新时代的“雷锋”们,用自己的拼搏奋斗汇聚起共和国奔腾向前的时代潮流,化作一个群像、一个符号,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


(1)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和民族精神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新时代如何学习雷锋精神。
2023-10-2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济源洛阳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县委带领全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削平山头1250座,开凿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0多座,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秉持红旗渠精神,林县人从战太行、出太行,到富太行、美太行,改天换地,创造幸福生活。

材料二   202210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1)结合材料一,说明红旗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无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新时代,都需要发扬红旗渠精神。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解读材料二中这一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