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我国三项遗产系统——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已有3000多年历史,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创造了复合的板栗栽植体系和高效循环的资源利用体系,构成了梯田—板栗——作物(家禽)复合种养体系,有效保护当地农业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已有2000余年历史。铜陵白姜种植系统以姜与水稻、小麦、蔬菜轮作模式为特色,巧妙利用当地资源,保证了当地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是“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实现了不同生物特性的高度契合与完美互补,经过千年的发展与世代选育,当地积累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品种丰富、谱系完整的古杨梅种质资源。
通过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可将当地特色产品、生态、文化与景观资源展示出来,推动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品牌,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另外,千百年持续传承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精华,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国际前沿问题提供有益借鉴、贡献中国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问题的精髓”的知识,谈谈三项遗产系统的开发与保护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有效开展政治监督,必须强调精准化,操作中细致精当,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首先要抓住重点、聚焦关键,紧紧盯住重点人和重点事,聚焦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胸怀“两个大局”,紧扣“国之大者”,做到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政治监督就重点监督什么。

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就要构建狠抓整改的一整套监督闭环机制,做到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切实取得净化政治生态、消除风险隐患、促进良性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效果。

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推动问题整改贯穿始终。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必须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把任务精准到点、责任落实到人。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
3 . 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在15个省份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到2025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这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关系原理是(     
A.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
2023-1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政治试题
4 . 2023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把福建全域纳入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指导厦门、福州两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等率先试点,推动福建各地开展融合实践。既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又明确了具体方法路径,为两岸融合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能。这说明(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示范区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②试点推广过程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一般规律
③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某市立足本市实际,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268个,文化馆(站、室)等二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市是怎样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这一肇始自西方的学说,从传入之初,便与中华文明产生了共振。

坚持“人民至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多元一体”的民族史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闪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一家”的智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赋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真理本土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过程。

百余年来,一条脉络鲜明呈现——以“中国梦”唤醒中国人民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凝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推动形成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既让中华文明穿越时空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更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1)“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赋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哲理加以阐述。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是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用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11-10更新 | 35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政治试卷(一)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1)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023-11-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在新疆和田地区,借助“沙漠土壤化”技术,研究人员在沙漠种出了万亩良田。这一技术通过添加特殊材料,沙子具备了土壤特性,解决了制约沙漠农业开发的沙子流动性和保水性问题。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偶然性、多样性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特殊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2023-11-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习总书记指出,在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自身所具有的连续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锻造了不惧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塑造了多元统一的中华文化,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的包容性与和平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特点的作用。(哲理不能重复)
中华文明的特点具体分析
连续性
创新性
统一性
包容性与和平性
2023-11-01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式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模式一统天下、唯其独尊的“神话”,丰富拓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念和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套用的新样本。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