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语出《三国志》,意思是说,佳肴美馔,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食材的味道。几千年来,“和”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刻进了中国人的基因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     
①和羹以各种食材的差异为前提,文明有差异才能和谐共存
②合异制约了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应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③和羹之美需要各种食材充分融合,文明应在交流中超越文化隔阂
④各食材的个性寓于和羹的共性之中,文明应以互鉴超越文化差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第一批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典型案例,以下为部分成功化解纠纷的案例。

张某等八人诉李某、任某排除妨碍纠纷案中,人民法院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优化施工工艺、安排安全监测,打消其他业主对加装电梯的安全顾虑,化解群众心结

苏某、吴某诉堪某等十人排除妨碍纠纷案中,人民法院通过调解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睦邻友善,有效化解电梯加装后的使用纠纷

某小区化解加装电梯纠纷时,当地街道办搭建听证平台,邀请各方参与听证,让法律专业人员释法,由人民群众讲理,让法治与自治有机衔接,使人民群众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自行化解纠纷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各地应如何学习典型案例,化解电梯加装中遇到的纠纷。
2024-01-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碰撞和摩擦也日益凸显。“人类文明向何处去”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过去,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垄断了现代化理论,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将西方现代化模式奉为圭臬,踏入了现代化“道路唯一论”的模式陷阱。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结合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创造性地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四化”并行,相互促进,走出了“并联式”的现代化道路,有力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驳斥西方现代化模式的“道路唯一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材料一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重资源开发轻科学统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认识和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强调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要让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及,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倡导凝聚全球治理合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落实生态文明理念,从国情出发,结合实际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首批5个国家公园,开展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整治修复海岸线1200公里,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绿色生态的中国实践方案正成为治理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参考。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依据及时代价值。
(2)绿色生态的中国实践方案正成为治理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参考。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阐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持续在深化调查研究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有力推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但少数地方和部门背离调研初衷,为调研而调研,简单应付,不注重调研实效。有的“甩手式调研”——匆忙赶场子,临走要材料,不把脉问诊,甚至将写报告等任务甩给被调研者;有的“偷懒式调研”——在问题选择上专捏“软柿子”,调研提纲千篇一律,问题毫无个性,调研结论大多聚焦在常识性问题上;有的“交卷式调研”——只求“交卷”完成任务,调研报告往往是堆砌情况、罗列数据,不能聚焦短板弱项。这些“应付式调研”,不是为了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对推进实际工作成效不彰,亟待整治。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怎样的调查研究才能更有实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水资源紧缺,同时污水再生利用水平不高,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处理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程度,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就直接排放,十分可惜。为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等重点工程,要求选择缺水地区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2022年,按照该实施方案要求,生态环境部等组织专家开展2022年试点评审,启动试点实施工作。2023年3月,第一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公布。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工作的正确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70年后,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不仅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也铸就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含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书写了人类动人篇章。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023-10-1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某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强乡村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怎样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2023-10-09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中央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这体现了(     )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相互联结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3月22日,某省医保智能监控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不断完善智能监控规则库,在国家既有监控规则的基础上,梳理总结该省历年基金监管重难点问题,增加符合本地的特色化监控规则,并根据监控规则适用场景的不同,按照“精、准、宜”的原则,科学设置规则值和参数。此外,系统还充分吸收该省先前开展的“两试点一示范”建设经验,在新的监控系统建设中有效规避已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确保高起点推进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和使用,不断改进系统功能。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诠释该省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建设蕴含的哲学智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