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江西从未停步。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江西省精准施策,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保持全国第二;靖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赣南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九江夹地合作“共抓大保护”等特色改革品牌持续打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河湖林长制、生态司法改革、绿色金融创新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35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能引领全国走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不仅属于江西也属于全国。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知识加以说明。
2 . 《人民日报》2023年8月28日以《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为标题,报道了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做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的典型案例。报道这些典型案例是因为(   )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④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秩序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辨析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经济与政治向纵深发展,为各国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的全球性生存发展问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有力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国强必霸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答卷。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开辟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全新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奏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不能解决世界其他国家的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2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白俄罗斯文版首发式暨中白治国理政研讨会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是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读本。从这部著作中可以感悟,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足实际的发展理念、开放包容的文明意蕴以及合作共赢的天下情怀。

与会嘉宾表示,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昌盛。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的发展将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1)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其他国家发行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扬长补短,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抓主流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有效开展政治监督,必须强调精准化,操作中细致精当,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首先要抓住重点、聚焦关键,紧紧盯住重点人和重点事,聚焦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胸怀“两个大局”,紧扣“国之大者”,做到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政治监督就重点监督什么。

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就要构建狠抓整改的一整套监督闭环机制,做到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切实取得净化政治生态、消除风险隐患、促进良性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效果。

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推动问题整改贯穿始终。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必须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把任务精准到点、责任落实到人。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

7 . 【政务改革深入推进】

为提高改革举措的精准度、匹配度,山东省委改革办选择青岛、济宁、聊城3个市、8个县同步开展“点菜单”式改革省级试点,形成了“企业群众点单、党委政府上菜”的改革推进新机制。以下是部分做法:

精准收集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精准度
青岛市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菜单式改革,在原有20项企业和群众常办愿办的高频政务服务“一件事”的基础上拓展政务服务“一件事”263项
充分利用12345市民热线、市长信箱等诉求征集渠道,从广泛诉求中提炼共性问题,找出体制机制层面制约,抓好建章立制,推动常态长效
济宁市围绕群众诉求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全市选派2.8万名民情书记,组建6112支服务队,每月定期下沉一线、入户走访,实现民意诉求办理由“有诉即办、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有效延伸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山东改革推进新机制是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

【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城市、在工业,农村也是“主战场”。济宁市兖州区坚持把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围绕乡村振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吃透情况、把准脉搏,制定出符合各镇实际的绿色发展路子。新兖镇牛楼社区实施乡村振兴“集体合伙人”模式,将荒滩打造成“花海彩田”景区,“以花为媒”形成了“牛楼小镇”乡村振兴特色品牌。酒仙桥街道付家楼村在保留乡村风貌和中式特色的前提下,改造村中闲置宅基地院落19处,形成了田园旅游、餐饮美食、农事体验三大功能业态,变“静资源”为“动资产”,变“方寸地”为“致富园”。兖州区交出了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兖州答案”。


(2)济宁市兖州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得益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8 . 民族音乐会《长城》是文旅部重点资助剧目,通过多元化的民族器乐呈现和不同音响的组合,既塑了长城的“形”,又铸了长城的“魂”。打击乐的有机组合表现了长城的磅礴气势,二胡的揉弦与颤音再现了长城的细腻,长线条、长气息乐句塑造了长城的绵延和壮丽……通过音乐作品,长城这一静态的古代建筑变得灵动而有魅力,长城的精神内涵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也得到阐释和传播。这表明(       
①不同事物之间存在共性,音乐和古建筑之间存在共通的美学信息
②抓住事物的不同之处,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可以“移植”和借鉴
③古建筑和音乐的有机融合,是古建筑活化利用的必由之路
④要在保护中发展文化遗产、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现代化的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材料二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就是告诉我们要弘扬延安精神,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的力量,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材料一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重资源开发轻科学统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认识和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强调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要让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及,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倡导凝聚全球治理合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落实生态文明理念,从国情出发,结合实际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首批5个国家公园,开展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整治修复海岸线1200公里,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绿色生态的中国实践方案正成为治理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参考。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依据及时代价值。
(2)绿色生态的中国实践方案正成为治理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参考。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