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生动诠释了理论的高度决定实践的高度。请结合所学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一百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系列的伟大精神,既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又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

3 . 今年以来,我国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局部规模性反弹的态势,加之新冠病毒持续变异,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现明显增强,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只有因地制宜采取精准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尽可能减轻对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这样的现实国情也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必须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针对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我们必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这场攻坚战,有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我国在取得防疫工作阶段性胜利的原因。
2022-10-18更新 | 452次组卷 | 3卷引用:二十大报告热点02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无论是《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思想,还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经典表达。在建国70多年征程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终身报国不言悔;“当代神农”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药学家屠呦呦以不变的淡定、执着,诠释着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英雄模范以使命和担当,传承和践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

据统计,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他们在抗疫一线谱写了一曲充满家国情怀的青春之歌。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家国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不同的表现又能一脉相承。

5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各地有序推进;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地方率先碳达峰碳中和;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确保安全降碳。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党高度重视实现“双碳”目标的原因。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立足时代发展,加强文化传承

近年来,我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中央和地方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推出一系列专题片、纪录片,有关部门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主题展览,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航拍中国》,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传统文化主题动画片《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杨家将》《百鸟朝凤》深受“小观众”喜爱,传统戏曲进校园、进乡村稳步推进,传统节日文化得到全社会进一步重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意义。

◇文明交流互鉴,实现美美与共

截至2020年,我国已在全球设立45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做强“感知中国”“欢乐春节”“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品牌。把文化遗产作为文明传播交流的“天然使者”,我国与2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协定。举办出入境文物展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和联合考古合作。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来自49个国家的400多件文化瑰宝荟萃一堂,呈现了亚洲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阐述在文化交流中能够实现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原因。
2022-07-28更新 | 1287次组卷 | 4卷引用:核心考点24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十八洞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群众的思想观念非常滞后,存在严重的“等、靠、要”依耐思想。为扭转老百姓的这种思想,十八洞村宣传精准扶贫政策,鼓励群众充分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创新推行村民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014年底,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022-07-19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四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2022·河北·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科技人是很浪漫的,某企业工程师为最新发布的操作系统取名为“鸿蒙”。该企业科技人在取名上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执念,除了麒麟、玄武、朱雀、白虎外,还有异兽饕餮,甚至连獬豸这种神兽都有。这种充满中国风的名称,对熟知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来说,不仅耳熟能详,更让充满现代科技感的产品增加了一份感性的文化气息。

鸿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时代,相传鸿蒙时代末期世界破碎产生混沌之气,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之后就是盘古开天辟地。如此看来,以“鸿蒙”命名操作系统,足以证明该企业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航天人也很浪漫,“嫦娥”“鸿雁”“夸父计划”……一个个航天工程都被深深烙上神话的名字。不止航天人,整个中国科研系统的人,都可以说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峨眉”“太行”“昆仑”……中国厚重的古典文化,在这些人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芯片、航天与武器,传统、未来与希望……他们就像是在还原老祖先的梦想一般,把这些本该是传说中的神话,还原成现实。

这是根植于血脉的文化相通!这是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瓦解的力量!这是属于中国的浪漫!


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国科研人的浪漫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
2022-06-03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难点2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意义。
2022-05-3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考前20天终极冲刺冲刺攻略(三)(统编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设塑造了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思想精髓,它不断怀疑、批判一切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元素。经过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为全世界提供了先进的思想理念,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着中国的智慧哲思。这些思想理念不仅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还为全球性的发展困境、反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等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这既是满足国内人民群众所求所需的精神力量,也为世界新格局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拟两条宣传标语。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