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2022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面对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的新形势,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以新职业为重点,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该意见要求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将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人生的前进方向
④根据自身需要调整价值标准来保证其科学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20更新 | 602次组卷 | 19卷引用:政治(北京A卷)
2 . 有人说,人生要走好三个台阶,分别是阅己一一审视自己,认清方向:越己一—超越自己,先破后立;悦己一一愉悦自己,身心自在,这样才能活出精彩自我。这一观点说明(     
①善于分析和把握人生各阶段的特殊性,活出独特的人生精彩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每个人的人生各不相同
③全面阅己才能理性悦己,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认识和突破自我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必要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全面、均衡,树立“大食物观”就显得非常必要。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大食物观由保障粮食安全转向全面保障食物安全,拓宽了食物的边界。

大食物观的提出,是在牢牢端稳饭碗基础上,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我们既要向耕地要粮食,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又要面向整个国土,向林、草、水等要食物,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反映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让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正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对树立“大食物观”的必要性的理解。
4 .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第一、惠益分享;坚持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坚持对植物类群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统筹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坚持将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由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折射出的哲学智慧是(     
①国家植物园的价值取决于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②我国设立国家植物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立足关键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把握事物多样的属性和联系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其价值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5 . “实用、理性、健康”成为2022年中秋节月饼消费的关键词。各大品牌商在坚守工艺品质的同时,推出低糖、低脂、小号月饼,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诉求,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由此可见(     


①品牌商把握“扬弃”,正确处理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关系
②月饼消费的变化,反映出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坚守工艺品质是各月饼品牌商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④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决定了人们消费品质的升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包饺子、烤鸡翅,学习烹饪争当小厨师;下田地种植农作物,体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新学期,劳动课走进中小学生课堂。依托劳动课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技能带到课堂,打通书本与现实生活的界限,让学生会生活、爱生活。开展劳动教育(     
①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②是创新中小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表现
③能促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在实践中升华认识
④有助于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云南丽江华坪女高自建校以来已有2000余名毕业生考入大学,许多女高学生如今已大学毕业,成为教师、医生、军人、警察……校长张桂梅说:“祖国哪里需要,孩子们就到哪里去。不管在哪条战线上,她们都能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B.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C.理想信念是端正思想认识和行为的基础和动力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8 . 随着高铁“静音车厢”的试运行,很多网友对于远途公共交通工具的“声音管理”,尤其是对旅途中的“噪音制造者”们的管理有更多讨论。有人认为,公共交通工具应该实行“有声区”和“净音区”的划分,这样路途中就不会被外放的音乐、打鼾的声音滋扰到。也有人认为,对于这些“噪音制造者”更多的还是应该理解包容,不必设置更多的静音空间,更何况多数噪音制造者并非有意为之,准备好防噪耳塞等工具,旅途也会很美好。这说明(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取决于主观好恶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种是正确的
④认识会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曾是老城内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后来一些高层建筑出现在银锭观山的景观视廊内,连绵起伏的西山山脊线被“截”成了两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恢复银锭观山景观视廊。2021年,相关建筑拆除后,银锭观山美景再现。这说明(     

A.城市记忆是人们的精神故乡,应尊重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B.完整恢复老城美景是重塑城市空间秩序的首要价值选择
C.抓住主要矛盾,统筹规划,可以恢复自在事物的联系
D.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实现山水城和谐相融
2022-09-17更新 | 8287次组卷 | 3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北京政治高考真题
10 .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回顾历史,劳模表彰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劳模表彰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几十年探索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开展劳模表彰(     
①旨在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②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法,也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③能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17更新 | 12260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北京政治高考真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