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6 道试题
1 .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谈道: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以上观点(     
①把主观意愿作为了干部工作的出发点
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是站在人民立场上所作出的价值判断
④表明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是谁能想到纸的前身居然是树皮、麻头、破布以及渔网。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但是谁能想到墨的前身竟是不受待见的煤烟。古人变废为宝的事例说明(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主体需要的变化
②事物属性的不确定性导致事物价值的变化
③“废”的固有属性是其成为“宝”的前提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历经16天的拼搏,中国体育代表团荣获了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的成绩,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自信”。“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生添彩”,冬奥运会的赛场上,谷爱凌、任子威、苏翊鸣、徐梦桃等中国体育健儿自强不息的拼劲和自我超越的勇气,在赛场上光芒纵情闪耀。

材料二   2022年10月,中国女篮夺得篮球世界杯亚军,追平了历史最好成绩。赛场上,“无畏金兰”成为了这一代中国女篮的代名词,中国女篮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符号。从上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上世纪90年代的“铿锵玫瑰”,到如今“无畏金兰”的横空出世,都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的生动诠释。今天,这些精神成为一面旗帜,激荡中国力量,激励国民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蓝图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探究中国体育健儿如何用拼劲和勇气创造佳绩。
(2)新时代体育精神激扬起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4 .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实行“两权分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央又开展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期不变;现阶段,顺应农民要保留自己的土地承包权又有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形成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部曲”表明(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民群众在土地制度改革的每个阶段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而变,就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价值是引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漫画(原作者:吕志华)体现了(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②人生价值的大小可以由人们自主设定
③个人命运归根到底是由价值选择决定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判断
②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③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3年6月13日,14.2米高桥,外卖小哥彭清林一跃而下挽救落水女子。面对荣誉与奖励,他风清云淡;他的梦想,是让爱心传递下去。”在桑植县举办的“彭清林爱心公益中心”捐赠现场,彭清林将之前获赠的部分爱心款,捐赠给二十四名家乡贫困学子。他说:“因为以前被人帮助过,温暖过,改变过,所以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递爱心、帮助他人。”材料表明(     
①价值观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评价
②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24高二上·辽宁丹东·期末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当前,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更具海量性,社会思潮更具多元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主流思想,给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国家治理需要,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家首次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专门立法规定,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同时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分别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特别是突出青少年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立法的必然逻辑。
2024-01-17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树立正确价值观,不怨天尤人
②突破客观条件限制,逆流而上
③遇困难主动求变,树立创新意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努力奋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作为大豆原产地,我国的大豆自给率却不足20%,严重依赖进口。香港中文大学林汉明科研团队接续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耐盐田间实验研究成果,深耕大豆研究20多年,首次实现了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组的大规模遗传多态性分析,育成3个耐逆新品种,并成功应用于我国甘肃农田,为当地农民增收约6900万元。林汉明科研团队(     
①用从实践中得出的直接经验检验了间接经验的正确性
②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为大豆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诠释了投身农业生产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④印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