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一 期中 2020-12-14 2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2018-05-08更新 | 672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
2018-03-01更新 | 120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3.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018-06-01更新 | 9310次组卷 | 141卷引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据载,太公吕尚封于营丘。他到位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而周公长子伯禽受封治鲁也经历了一番“变其俗, 举其礼”的建国过程。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
A.传播周礼,促进 文化认同
B.开疆拓土,长治久安
C.稳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
D.屏藩王室,神化王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018-02-02更新 | 1527次组卷 | 7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
2020-05-14更新 | 1448次组卷 | 63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王亚南认为,由于秦朝这一制度的实施,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下面对这一制度分析正确的是
A.中外朝制削弱丞相职能B.三公九卿制体现“家天下”特点
C.皇帝制度凸显君权至上D.郡县制度利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传说古代先王在每年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皇权至上
D.君权神授
2018-06-27更新 | 316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4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说明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B.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
C.文献资料不能还原历史事实
D.实物史料可弥补文献史料的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
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
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
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
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2018-08-21更新 | 12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A.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君主专制有所强化D.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唐代设立政事堂,三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推进决策民主
C.抑制宰相权力
D.平衡三省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北宋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阙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2018-01-07更新 | 648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元代)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
A.中书省与行省制
B.中书省和枢密院
C.枢密院与宣政院
D.行省制与御史台
2018-09-22更新 | 471次组卷 | 2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上学期历史试题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5.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019-01-30更新 | 2196次组卷 | 245卷引用:2010年辽宁大连长海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唐朝的中书省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2019-09-29更新 | 6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祁县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明成祖朱棣授权锦衣卫可以直接建捕和拷问官员,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又铸北镇抚司印信,使锦衣卫北镇抚词成为皇帝直辖的特务机构。这反映出
A.明朝司法系统名存实亡B.司法对特务缺乏约束力,皇权强化
C.司法体系在逐渐走向完善D.特务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8. 中国古代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9.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2019-01-30更新 | 3336次组卷 | 143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020-02-11更新 | 522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武胜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杭州等地为商埠
2020-07-06更新 | 211次组卷 | 32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付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开始大力加强资本输出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2020-08-06更新 | 160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016-11-27更新 | 61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4. 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021-07-24更新 | 742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成都市六校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上”指什么?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0-12-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2020-12-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比较材料一、二反映的条约内容的异同。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进入了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中国近现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史学热点
4
中国近现代史
5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单题
20.85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宗法制单题
30.4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单题
40.85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分封制单题
50.85郡县制单题
60.4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70.65郡县制单题
80.65皇帝制度单题
90.65史学研究 单题
100.65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110.4汉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120.65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130.65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140.65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150.65内阁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单题
160.85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单题
170.65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单题
180.94科举制单题
190.6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元朝的地方管理单题
200.65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单题
210.65《南京条约》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220.85《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单题
230.65《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单题
240.4《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单题
25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0.65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270.65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280.65《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