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广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6-22 2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史学热点、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体现礼乐制度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B.各诸侯国以农立国
C.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2017-09-09更新 | 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届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_
B.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C.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D.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
2017-10-10更新 | 580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届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
A.门阀士族政治的形成
B.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C.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
D.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
2019-05-03更新 | 190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这说明当时
A.内阁权势逐步扩大B.内阁有官吏任免权
C.皇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六部改变了运行机制
2021-05-11更新 | 2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战国至秦汉,铁农具和牛耕先后在黄河流域普及,北方旱地采用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开展农业生产。这说明
A.铁器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B.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农业产生的源头
C.北方农业生产时常遭受旱灾的严重威胁
D.工具的进步有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某学者指出:明朝官僚所涉足的行业,已经不只限于盐业、铁业、酒业几项了,而且他们在碾米业、制纸业、印刷业、纺织业、制瓷业、采矿业、铸币业等行业中愈来愈变得重要。这种现象。
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
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趋于松弛
C.引发民间与官营的行业竞争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北宋政府颁布商税则例,进一步将商税的征收程序化和制度化,改变了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宋代商税征收的制度化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政府开始着重调整商业税收的政策
C.小农经济发展缓慢
D.国家从法律上对民营商业的承认和保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据明代嘉靖年间的《广东通志》载:“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这表明朝贡贸易
A.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削弱了明朝政府的实力
C.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
D.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为调和“礼”和“刑”这两套社会规范在德政下的冲突,西周统治者明确提出了“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的基本观念,使“刑”这一消极社会规范成为西周辅助德政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说明西周时期
A.统治者注重自身修养
B.外儒内法得到运用
C.已经萌发了重民思想
D.仁政思想受到推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攻守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这反映出,《孙子兵法》
A.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B.蕴含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C.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
D.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
2019-07-23更新 | 299次组卷 | 19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高三第二次考试(2月) 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A.儒学理论创立B.儒学哲学思辨化
C.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D.儒学宗教神学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4. 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18-06-09更新 | 10835次组卷 | 163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II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
A.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
B.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
C.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D.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
2019-05-02更新 | 343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原告为中国人,被告为有约国人,由该有约国领事衙门审判;原告为有约国人,被告为中国人,案件由中国地方官员审判,但得通知该国领事派员'莅审原、被告一方为无约国人,另一方为中国人,或均系无约国人,其案件虽由中国官府受理,但须邀一有约国领事会同裁判。"上述规定主要表明,晚清
A.司法制度较为完备B.司法开始与国际接轨
C.外交努力取得成效D.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幸而五四运动救了我,我说的不是打章宗祥的、罢课游行的、抵制日货的、爱国的五四运动。我说的是请赛先生和德先生打倒孔家店的五四运动。从此我只过着一种生活,我所行的只是我所思想的。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
A.冲击纲常礼教促进思想启蒙B.反帝爱国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C.改造中国追随世界发展潮流D.罢课、游行等行为的非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8.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2018-06-09更新 | 10851次组卷 | 118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古希腊人认为神和人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在信神的同时,更相信人的自身智慧和力量,重视现实世界,神话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反映,这种对神的看法,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日益加强。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人文精神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B.思想文化受到政治体制的影响
C.自然环境决定希腊的文化生活D.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文化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0.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2018-06-09更新 | 12568次组卷 | 151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I卷)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廊。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平民、贵族两阶级对立之消融。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南宋高宗绍兴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入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粤四海关。1757年,除粤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

——据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对“中国民族”形成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1-06-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表现及其原因。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国维(1877-1927年)研治历史学起始于民国建立之后。他凭借其古文字学、古音韵学等方面的特长,率先利用罗振玉提供的甲骨文以及其他文献资料,在考订古文献和古代史实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现实生活中的王国维在民国建立后不肯剪掉头上的辫子,表明其不承认中华民国而忠于清室的立场,即使清帝逊位被逐出故宫,仍愚忠不改。《殷周制度论》是王国维的经典论著,叙述了五帝至殷周的历史,注重从地域上加以区别夏商文化略同之原因,而周代则与之不同之原因。指出:“故而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东方,惟周独崛起西土”,“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摘编自乔治忠《学界对王国维、钱穆、陈寅恪、雷海宗等史学家的片面赞誉,误导后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近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赞成或反对材料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
2021-04-16更新 | 272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I卷地区2021届高三4月冲刺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论者指出:“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这标志着“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同时,商税征收制度化,也是对商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因为比起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商品生产者缴纳一定的商税,以换取政府承担对商品产权的保护,从成本上来讲是合算的。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制度,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晚安,课利自厚”的目的。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东北亚格局呈现出新的态势:美日韩三方渐行渐近、苏中朝三国结盟。随着美日媾和决策的形成与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东北亚局势日渐紧张。朝鲜战争首先在半岛南北之间展开,随着美、中等国参战,战争也由国内民族解放战争转变为具有国际意义的战争。中美双方派往朝鲜战场的兵力高达300多万,苏联为中朝军队提供了所需的绝大部分军事装备,日本为美军充当前进基地和后方补给场所。从19501953年,美国共向韩国提供5.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1951年,《美日安全条约》正式签订,美日同盟形成。战争期间,中苏同盟关系进一步巩固。1953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东北亚格局表现出更加强烈而愈益泾渭分明的发展态势。

——摘编自夏季亭、齐廉允《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焘(约670755年),宰相王佳的重孙,青少年时期多病.常与当时名医交往,逐渐对医学产生兴趣。后任职弘文馆管理国家图书达二十余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在认真攻读医药书籍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以前中医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陷,还发现大量医药书籍不注明出处而很难确知时代与作者。他立志要改变上述缺陷,为此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资料.终于在752年编撰成书《外台秘要》。该书每门皆以《内经》或张仲景学说之理论贯其首,并分卷别类收载各种病症治疗医方六千余首;凡《外台秘要》>引用者,皆注明出处。这是我国医学文献强调详注引文出处之始。由于王氏治学严谨.《外台秘要》成为现代医学家研究唐代以前医学和据以辑佚.校勘古代医籍的重要参考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析王焘能够编撰成《外台秘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台秘要》的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史学热点、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2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0
材料分析题
5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经济史(旧)
5
文化史(旧)
6
中国近现代史
7
世界史
8
史学热点
9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宗法制单题
20.65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分封制单题
30.65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单题
4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50.65内阁单题
60.65水利、灌溉、施肥、育种单题
70.85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单题
80.85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单题
90.4宋元的商业 单题
100.6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单题
110.65儒家单题
120.85兵家单题
130.65儒学成为正统单题
140.4科举制  宋元社会的变化 单题
150.85顾炎武的思想单题
160.4《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70.4五四运动的意义单题
180.4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单题
190.4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单题
200.4从习惯法到《十二铜表法》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10.6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宋元的商业
220.65“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240.4其他改革
250.4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260.4其他人物
三、论述题
230.4史学研究方法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