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建桥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2-02-22 2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022-02-20更新 | 732次组卷 | 10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初一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2023-08-08更新 | 109次组卷 | 5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3. “波斯(注:伊朗的古名)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兴盛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2021-02-04更新 | 579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教研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4.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020-12-26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5.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6. 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国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后来,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材料体现出
A.古代日本佛教文化传播广泛B.唐朝时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
C.唐朝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象D.鉴真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0-07-02更新 | 75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0年山西省九年级中考百校联考(三)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   
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
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
2020-10-30更新 | 2714次组卷 | 43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所述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都促进了大一统国家的经济发展B.都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都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D.都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2023-11-30更新 | 144次组卷 | 28卷引用:【万唯】山西省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定心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
A.意义B.作用C.表现D.原因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2018-11-02更新 | 2312次组卷 | 10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2. 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
A.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导致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
C.推动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2020-12-02更新 | 398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青铜冶炼技术较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4-03-05更新 | 108次组卷 | 312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A.遭到了普遍反对B.忽视了道德教化
C.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D.最终必然会失败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商鞅变法B.戊戌变法C.孝文帝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6. 纵观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三次大分裂,一次是战国,一次是魏晋南北朝,一次是唐末至两宋时期,后两个时期都有很多共同点,下面不属于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点的是
A.出现民族融合B.国家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C.民族政权并立D.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人南迁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7.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说明唐朝(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2020-09-01更新 | 1539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8. “水机轮转,众兜汲水,日夜不息……”反映出唐代在农业生产方面(   
A.秧马提高了插秧的速度B.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
C.筒车增加了灌溉的面积D.耧车增加了播种的面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反映在北宋时(     
A.政府开始统一铸造钱币B.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经商时间不受限制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七年级某研究型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宋代(     
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兴盛
C.商业的繁荣D.社会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宋朝官员都是文人B.知人善任
C.重文轻武D.分化事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君主专制的强化
C.民族关系的发展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23. 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材料规定(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B.鼓励商业发展
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限制海外贸易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24. 下图中的动物是某次远航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朝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引发了朝野轰动,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此后又有多国来华进贡此兽,“麒麟外交”一时成为美谈。这表明该“远航”(     
A.改变了明朝君臣天朝上国的观念B.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往D.推动了亚欧的经济文化交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一书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B.发展思想文化
C.树立皇帝的权威D.消灭异端学说
2021-05-11更新 | 285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延续)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是什么?
(思想的光辉)

材料二:仁者爱人。

有教无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三: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传统文化蕴含着无限生机,是我们精神力量的源泉。材料二和材料三所示内容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学派的思想主张?你能感受到怎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技的力量)

材料四:……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据材料四分析,“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及其影响。
(中医的传承)

材料五: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泵”。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4)根据所学写出东汉末年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名医和2015年因发现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名字。
(5)综合以上探究,围绕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
2022-02-21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建桥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27.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解历史



(1)比较材料一中图1和图2形势图,指出图中诸侯国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变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何作用?

材料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鉴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8.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汉武帝是如何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材料二:文化相对于汉族来说处于低位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但最后还是被融合到汉族之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素质的高低情况。高位文化最终反过来将处于低位文化的征服者加以“征服”。

--刘汉东《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素质与民族大融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时期哪一事件证明了材料观点?

材料三:“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3)材料三反映出北宋治国采取的哪一统治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四: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秦汉时中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写出两点)
2022-02-22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建桥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5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中国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秦朝的建立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单题
20.65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单题
30.4陆上丝绸之路单题
40.4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单题
50.4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单题
60.4鉴真东渡单题
70.4唐朝的民族政策单题
80.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火药发明与使用单题
90.85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单题
100.4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单题
110.85商鞅变法单题
120.4青铜器 单题
130.65分封制单题
140.4商鞅变法单题
150.65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单题
160.4江南开发的原因  江南开发的表现、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170.4唐与吐蕃单题
180.4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190.65纸币的出现及作用单题
200.4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宋)  宋代商业  海外贸易的兴盛(宋)单题
21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220.65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西藏与新疆的治理单题
230.4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单题
240.4郑和下西洋单题
250.65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单题
二、综合题
260.65我国文字的演变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造纸术   青蒿素的发现
270.4春秋争霸的评价  张骞通西域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80.4王国问题的解决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