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昆明市川师大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云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9-27 1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修(旧)、文化史(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如图为该遗址出土的商铜顶尊跪坐人像,这件尊的形制、技法与纹样和同时期长江流域中原地区出土的铜尊相似,但将人像与尊组合为一体的造型,属古蜀文明原创。这一考古发现表明
A.手工业生产趋于标准化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C.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
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
2021-01-29更新 | 384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进步
C.生产工具的改进D.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5. 西周建立后,为稳固和扩大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封邦建国”。当时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
A.血缘亲疏B.军功大小C.财产多寡D.才能高低
2022-03-05更新 | 3399次组卷 | 6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殷周之际,中国政治与文化急剧变革。殷人认为其有天下是“天命降监,下民有严”,西周成王则告诫诸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由此可知,殷周之变的内涵之一是
A.走向贵族分封政治B.神权政治色彩消除
C.敬天保民观念产生D.形成家国一体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西周时期,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
2021-09-06更新 | 87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商鞅徙木立信,张居正强调“悬法于众”,坚持“刑赏予夺,秉持公道”,使得“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这反映了两者
A.成就霸业的理想B.依法立信的思想
C.富国强兵的理念D.救亡图存的信念
2021-10-17更新 | 336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消失B.华夏认同感增强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农耕文明的扩展
2022-10-18更新 | 60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后来,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与此有关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应该研究他曾整理的、或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相关典籍。如
①《春秋》   ②《论语》   ③《史记》   ④《道德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兼爱非攻B.有教无类C.隆礼重法D.温故知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下列表述,为秦朝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的是(     
A.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B.秦国推行法治,奖励耕战
C.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D.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法律的完善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023-10-03更新 | 241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全球通史》载: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其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这一地理位置本身有助于秦国在统一中获得胜利,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A.商鞅变法实力最强B.秦国的地理位置优越
C.秦王的统一战略正确D.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2022年2月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在中国古代一月又叫“政月”,秦朝第一位皇帝姓赢名政,为了避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加强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权力和地位至尊D.独断性和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李晓杰在《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中指出: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这里的“混合体”指
A.西周宗法制
B.西周分封制
C.秦朝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西汉汉武帝确立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是(     
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八股取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木兰诗》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为同一人,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说明了
A.诗人用词混乱,表述指代不清B.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南北朝政府重用大批汉族官员D.南北朝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2021-10-27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4.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9-01-30更新 | 8199次组卷 | 109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1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5. 东汉时,“父老”作为关注地方利益的重要社会力量,可以对各种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往往能够得到当政者的积极回应与采纳,如南顿父老向光武帝进言免除十年田租,光武帝虽然没同意,但还是免除了两年的田租。由此可知,汉代(     
A.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地方豪强干政
C.社会治理协调互动D.农民负担沉重
2022-09-07更新 | 507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6. 有人指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
A.设立中朝、加强皇权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
2020-01-22更新 | 274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公元311年,当北方一个民族大军南下第三次围攻洛阳的时候,南方诸州的牧丞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最终洛阳失守,晋怀帝被俘。公元316年,长安也被这支大军攻破,西晋最终灭亡。这个南下的“民族”是(     
A.女真B.突厥C.契丹D.匈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东晋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皆是高门望族,成为帝室联姻的主要对象(如表)。东晋帝室如此联姻旨在(       

东晋帝室联姻概况

婚媾

人物

出后(皇帝联姻对象)

济阳虞孟母(元帝后)、颍川庾文君(明帝后)、太原王穆之(哀帝后)、琅邪王神爱(安帝后)

尚主(公主联姻对象)

太原王禕之尚寻阳公主、琅邪王嘏尚鄱阳公主、王献之尚新安公主、谯国桓温尚明帝女南康公主、颍川荀羡尚寻阳公主、陈郡谢混尚孝武帝女晋陵(阳)公主

宗室婚

司马道子娶太原王国宝堂妹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观念保守,重视门第
C.拉拢士族,巩固政权D.纯净血统,统一思想
2022-07-11更新 | 347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合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民”。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李斯《谏逐客书》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笞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快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院塞(险要之地)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材料三   下表内容为中国古代史上几个时期的政治状况

时期政治状况
秦末秦始皇大兴土木,漠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相互争斗;正直的士大夫抵制外戚宦官专权,出现“党锢之祸”;张角等发动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西晋后期晋惠帝缺乏理政能力,八位宗室藩王卷入宫廷政变,导致“八王之乱”;天灾频发,流民和内迁诸民族的起义此起彼伏。
唐末五代十国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藩镇割据,政局不稳,内乱频作;农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北方民族南下,政权更选频繁;昏庸、残暴之主比比皆是。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汉武帝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写出该时期,并简要说明造成其政局动荡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修(旧)、文化史(旧)、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0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经济史(旧)
3
经济与社会生活
4
政治史(旧)
5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选修(旧)
7
文化史(旧)
8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65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单题
30.85旧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4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50.94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单题
60.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单题
70.85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单题
80.65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单题
90.65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单题
100.85两汉的文化单题
110.65孔子  孔子的主张、活动单题
120.65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及兼并战争单题
130.85儒家单题
140.65秦的统一单题
150.85秦朝中央官制  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160.6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单题
170.4秦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单题
180.65皇帝制度单题
190.65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200.4史学研究方法单题
210.85两汉的文化单题
220.85察举制单题
230.4南朝的更替与统治单题
240.4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250.4东汉的兴衰单题
260.8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270.65西晋的统一与兴亡单题
280.65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290.65赋税制度(汉-唐)单题
300.65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0.65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郡县制  宗法制
320.65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330.65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