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课外阅读。

乡月情怀(节选)

最明朗、美润、多情、动人的月是故乡的月。

第一缕春风首先吹弯的是霞妹的两道眉。我窥见霞妹那天晚上偷偷地在窗前,对着镜子借着月光照着月牙画眉,羞涩溢面,喜上眉梢。霞妹从此有了自己的神秘。霞妹带着月牙般的眉放牧一群羊,羊儿萌动了春情;赶了趟庙会,庙会的晨里烧红了漫天的霞;种了垧地,种子在泥土里饱涨了粒儿。

最惬意的是在朦胧的月夜里酿酒,织锦,刺绣,暇思。

最爽的是夏夜里月亮升起的时候。热,下去了;凉爽,升了起来,弥漫到夜空里、到村子里、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洗去一天的疲劳躺到院子里歇凉。竹凉席、蒜汁调凉粉、井凉水镇啤酒、泉水拨瓜果……偶尔来一阵风,那凉爽劲儿美极了。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一切都显得率真、袒露和成熟。谷子袒露灿灿,枫叶裸露熟红,山岳裸露朗润,溪流裸露清澈。如果经霜抚摩,那月更加金灿厚重,若一轮古朴的金色的玉。月光铺下来,铺到田野里、村庄里。我和这大千世界浴在乳一般的月光海底里。

雪,把冬天唤来,清清的冰月也被唤来。冬天的人们把激情冷冻了起来,储存了起来,喜欢把冰月关在门外、窗外。

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那个月色朦胧的早晨,父亲和乡亲们叮咛的话语包裹在月光里,把我送上出行的路,从此,故乡的月就成了我魂飞梦绕、牵肠挂肚的所在。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
(2)满意、称心、舒服。(        )
2.用“        ”画出概括故乡的月的特点的句子。
3.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了月光下故乡人们生活、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之情。
4.对“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有月亮的夜晚出来玩耍,“我”与月亮相处的时间非常长。
B.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在故乡美好月光的陪伴下生活,在故乡美好情怀的孕育下成长,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感激与怀念之情。
2022-12-16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课外阅读。

惊弓之鸟(节选)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羊补(     )               (     )(     )
(          )失群                    (           )之鸟
(       )(     )             (      )(     )
2.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它叫的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抽屉里的春天(节选)

外面下起了小雪。“真美!”谢蒙浩趴在窗户边向外张望。

“就是太冷了!”他的身边传来一个细小的声音。

“谁在说话?”谢蒙浩转过身,发现衣柜上有只小燕子。

“你怎么来了,小燕子?”“你家有珍贵的东西!”小燕子轻轻地飞起来,“跟我来!”小燕子落在谢蒙浩的写字桌前。

谢蒙浩惊奇地发现,桌子最底下的抽屉上有一把锁,他已经很久没动过这个抽屉了,会是谁上的锁呢?

小燕子飞到锁上,用小嘴在里面转了几下,“吧嗒”一声,锁打开了。

“这把锁就是我的!”“你什么时候锁的?”“你睡觉的时候!”小燕子笑嘻嘻地说,“其实,一个冬天我都在你家里,自从上次你从外面把我带回来。因为抽屉里有我的秘密!”

谢蒙浩打开抽屉,一阵阵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是不是感觉到了春天的味道?”小燕子兴奋地跳着舞,“这是我一点点收藏起来的!”

几只蝴蝶从抽屉里飞了出来,跟在小燕子的后面一起在屋子里嬉戏、欢笑。

几颗小星星伴着一道银色的光芒从抽屉里飘了出来。“这是春天夜晚的星星和月光!”小燕子领着星星在屋子里盘旋 ……

1.如果让你针对短文的写法提出一个问题,下列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小燕子是怎样打开抽屉的锁的?
B.小燕子是藏在什么地方过冬的?
C.短文是怎样体现“抽屉里的春天”的?
D.看到满屋子的春色,谢蒙浩心里会想些什么?
2.请提出一个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问题:_______
答案:_______
2022-12-10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4 . 课外欣赏。

三峡之秋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的早,而去得特别的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近义词,再放进句子里读一读。
(1)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        )从叶子中间显露(        )出来。
(2)太阳出来,露水消逝(        )了,橘柚树闪烁(        )着阳光。
2.注意文中加“     ”的词语,第①段中“它们”指_____________,第④段中“这”指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中“它们”指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写了          这一天的三峡景色,是按        顺序来写的。请你在文中用“     ”画出体现这种顺序的词语。
4.作者观察细致,把早晨三峡的特点概括为______,把中午三峡的特点概括为_______,写三峡黄昏时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句画上“      ”,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2022-12-10更新 | 321次组卷 | 2卷引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短文

家乡的悬石瀑布(节选)

(1)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凤鸣山的悬石瀑布啊!

(2)我站在悬石下,抬头望着里面飞泻而下的瀑布,你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瀑布像一匹匹脱缰的白马,势不可挡。而那响亮的瀑布声,犹如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呐喊声,那是一种让我震撼的英雄气概。瀑布溅起的水花早已经打湿了我的衣衫,就这样,我和它如此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了一起。

(3)瀑下有潭,潭前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挡在中间,于是水就轻轻巧巧地被分成了两股,绕过巨石后,又汇聚成一股,然后如一个仙子手执白练,袅袅娜娜,一路向下。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悬石瀑布才是那清澈溪水的源头。

(4)我一直相信,水是有生命的,而凤鸣山的悬石瀑布更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终年不息地飞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你去与不去,它始终在那里。或许正因为凤鸣山有了这奇特的悬石瀑布,才有了更多的生命气息!

1.结合上下文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鬼斧神工:____
恍然大悟:____
2.阅读第二自然段,“而那响亮的瀑布声,犹如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呐喊声,那是一种让我震撼的英雄气概。”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____
3.第二自然段作者从________两个方面对悬石瀑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写出了瀑布的____特点。
4.作者为什么说“我”会和“悬石瀑布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了一起。”
________
2022-11-30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课外阅读

怀念红狐(节选)

果然,我们很快就发现附近的一个沙圪坨里有一黑土硬圪台,圪台下迎西有一洞,洞前涌起一堆土,不是新痕迹,若不是走近了根本发现不了洞口。爹把耳朵贴在洞口听,我也学着爹的样子凑了上去,听见了几种不均匀的呼吸声。①红狐见我们用小锄往外扒土,长嗥着蹲在十多步外,双眼流下泪来,乞求地望着我们。很快,我们就看见了四只狐崽,圆乎乎的,蜷成一团像小绒球,亮亮的眼珠子像小星星一样,扑闪扑闪地望着我们。“把狐崽子拿回去喂上些日子卖了,够我娃好几年的学费哩。”爹掩不住喜悦。我用布衫襟子捧起它们的时候,明显感到它们在颤抖。

红狐一路尾随着我们,凄凉地干号着,我布衫襟子上的四只小狐崽此刻也哀鸣不止。我不耐烦地赶了它几次都赶不走,直到快进村时,它才站定,干号着望着我们。我的心一软,想放下狐崽,犹豫间忽然想起那只预备我学费的花母鸡来,遂把心一横向红狐狠狠唾了一口唾沫,转头追上了爹。后来,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到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里的一段文字。当我读到老麻雀为了救护小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时,我的眼泪不禁滑落双颊,混着鼻涕一起淌下了嘴角。是不是因为遭遇了红狐,才在童稚的无忧无虑中辨别出种特殊的味道……

那时,四只狐崽只有一个多月,还没断奶。它们通体雪白,只有鼻头和尾巴发红。母亲用玉米面糊糊每天喂它们,或者也到邻居家讨些羊奶给它们改善下伙食。红狐偷鸡是为了这四只小狐崽子吧?我越来越喜欢这四只狐崽,常逗着它们玩。这种人狐合谐相处的局面刚刚维持了不久,一个月光朗朗的半夜里,院中突然响起了长嗥声。从睡梦中惊醒的我揉揉眼睛,几乎怀疑自己还在梦里。我扒起窗子上的猫眼洞布向院中一看,只见那只红狐在那里昂着头长嗥。屋里的四只小狐也哀鸣起来,屋里屋外的狐叫声凄凉地响成一片,引得村子里的狗也汪汪地叫了起来。红狐仿佛没听见狺狺的犬声,长嗥着用爪子不停地抓着门。我跳下地,拉开门,红狐退到了院中,哀鸣着伏下前腿。②我发现红狐已比那日见时瘦了许多,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眼角隐隐有泪痕。一股悲哀突然袭击了我,我正用手臂抹眼角上的泪水,爹喊狗的声音猛然在院子里响起,我不由得心头一紧,才发现是邻居家那只高大威猛的狼狗已出现在我家院子里,喘着粗气要向红狐发起进攻,被爹死死抱住脖子。红狐还没有走,只是嗓子已嘶哑,发出一种揪心的哀鸣声。

母亲抱了四只狐崽,轻轻放到了大门外,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们,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起因:“我们”捉到了四只狐崽。
经过:________
结果: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①句中红狐“乞求地望着我们”,是想哀求“我们”放过狐崽。(     )
(2)“我的心一软,想放下狐崽,犹豫间忽然想起那只预备我学费的花母鸡来,遂把心一横……”这些文字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复杂内心。(     )
(3)②句写红狐“瘦了许多,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这是因为红狐无比担心四个狐崽的安危,内心受着煎熬。(     )
(4)③句中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体现了红狐对孩子们的真挚的爱。(     )
3.捉到狐崽,“爹掩不住喜悦”;最后,一家人把狐崽放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
2022-11-26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专项训练
22-23六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单元主题阅读。(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夏天(节选)

梁容若

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跟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苍蝇、蚊虫、臭虫、蟑螂都在夏天大活跃。暴风雨、霹雳、冰雹也是夏天多。一不小心,就可以遭到非常的灾害。您要当农人,要防备几天的旱涝,会造成一年的歉收。一场小病,会教草吃了禾苗。您要做商人,要当心仓库货品的霉烂,码头火车上的淋雨,可以使您的血本一下赔光。您要做工人,也须预备风里雨里,叫您的建筑营造突然停止,大热大晒使您的工作效率无法估计。您要当医生,也须估计病人的“夏瘦”“怯夏”,减少了抵抗力。气候的突变,使正在恢复的病人,遭到波折。传染病的蔓延,肠胃病的增加,也使得您更累更烦。你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假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耐不住磨难,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碰得遍体鳞伤,血淋淋地退下来。

1.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图。

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画“ ”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感体会】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夏天的态度是(       
A.厌恶夏天,因为它给人带来种种磨难跟考验
B.要正确看待夏天并利用夏天,训练自己的耐性、智慧和机敏
5.【知识迁移】请仿照选文的结构,选择一个中心句,仿写一段话。
①夏天是炎热的。       ②夏天是多彩的。③夏天是有趣的。       ④夏天是悠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25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课外阅读。

翻越大雪山(节选)

山上云雾缭绕,寒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他们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儿。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进。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患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患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他就昏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士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

(有删改)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______的描写,作用是________
2.选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伟大的长征精神。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选文内容,对这两句话进行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选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了众多战士和生病的战士在爬雪山时的表现,突出了生病的战士的身体很虚弱,反衬出其他战士身体的强壮。( )
(2)从第1自然段加点的“拼尽”一词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竭尽全力向雪山发起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
(3)“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这句话表现出指导员对战士的关爱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
2022-11-25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2-23六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对比阅读。

(A)桥(节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①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B)抢险(节选)

这时,老田(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一面叫喊让后面的人赶快往前运沙袋、木桩,一面把身.上的笔记本、水笔都掏出来。看样子,他要亲自下水了。我忙说:“老田,你有关节炎,不能下水!”老田瞪了我一眼,随即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我,②转身向众人喊道:“会水的,跟着我来!”只听人群中纷纷地说:“老田下水了!”“咱们还愣着干吗?”马上就有五六个壮小伙子跑到他身边,接着又跑出来几个,又是几个……人们手挽手连成一串。老田领着头下水了,浑浊的河水立时没到他们的腰间,很快就没到胸口。老田拉着长长的队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冲得人们东倒西歪,但人们仍然不顾一切地往前走……

1.两个选文中都写了人物“瞪”的神态,体会“瞪”的原因以及分别表现了老汉和老田怎样的人物形象。
人物语句原因人物形象
老汉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我后面__________
老田老田瞪了我一眼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第①处和第②处描写所表现的人物精神(品质)分别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概括。
3.在两个选文中分别找出描写“水”的语句,用“﹏﹏﹏”画出来。
4.两个选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19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专项训练
22-23二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0 . 开心阅读。

鸡毛信(节选)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封信,要他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那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藏好以后,海娃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1.这封信为什么叫鸡毛信呢?用“——”在原文中画出来。
2.鬼子来了,海娃把鸡毛信藏在了哪里?用“﹏﹏”在原文中画出来。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海娃是一个(     )的少年。
A.机智          B.爱祖国
2022-11-18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二年级上册课文(五)单元主题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