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朱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班的读书宣传展板,仔细看图,选择出正确的一项(       
   
A.图片对应的成语是“囊萤夜读”,主人公是匡衡。
B.冰心奶奶的名言,可以用成语“手不释卷”来概括。
C.“读书三到”指的是“心到、眼到、口到”,这是朱熹说的。
D.横线上填的是“读书需用心”。
2023-07-29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3五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2 .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     
A.新鲜的水。B.清澈的水。C.思维敏捷。D.丰富、新鲜的知识。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鉴:镜子。B.渠:渠水。C.如许:如此。D.为:因为。
4.下面对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通篇运用比喻,寓理于景。
B.全诗生动形象,富于哲理,是以理成诗的佳作。
C.诗中的景物优美、生动,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D.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体会:只有努力学习,博览群书,不断补充新知识,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心胸像“方塘”那样容得下“天光”与“云影”,博大精深。
5.诗人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书打开了,好像一面镜子。“天光云影”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这首诗的前两句(       ),表面写景。诗的后两句(       ),富含哲理。
A. 寓问于答                              B. 运用比喻
7.“半亩方塘一鉴开”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话的含义,并谈谈“一鉴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诗借助形象说明读书的道理,请结合诗歌内容,联系平时读书的体验,谈谈自己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出对朱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这是一首因读书有感而写下的说理诗。首句将书比作“方塘”、明“鉴”,新颖巧妙,极便开启后句。
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传神,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刻画出天光云影,流连忘返,情态毕见。
C.第三句,作者问注入“方塘”的水“渠”,何来这么多清澈的水流,实叹知识之源无穷。
D.“源头活水”四字比喻治学要有丰富的知识源泉,要博览群书,不断储备,源头充实了,水自然源远流长。
2023-05-0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专项训练】《观书有感·其一》朱熹
3 . 下列内容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A.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元)陆游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
2023-04-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2-23五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4 . 阅读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
2.第一首诗告诉我们(     ), 第二首诗让我们懂得了(       )
A.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B.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
3.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写出鲜活的习作就得不断汲取营养,获取新知。
4.大量的阅读,使我的作文日益精进。每当作文获奖时,我总会想起大学问家朱熹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2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课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
22-23五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
填空题 | 适中(0.65) |
5 . 积累填空。
(1)“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学习只有基本功到家,才能熟能生巧。
(2)朱熹在《观书有感》(其一)中将池塘比作镜子,天空的光辉和云影倒映在水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不断读书,补充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就像朱熹说的:“______。”学习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运用自如,正如朱熹写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成宫醴泉铭》是我国著名书法家______________(字体)代表作之一。
2023-02-2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课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
6 . 先补全下面的古诗,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那得清如许?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1.补全古诗。这两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大学者 ,这两首诗主要写了作者自己的读书体会。
2.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景,把“半亩方塘”比作____________
3.第二首诗中的“蒙冲”是古代的一种战船,这里用行舟比喻____
4.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有(                  )(多选)
A.这两首诗都是借景喻理的名诗,表达了作者“观书”的感受。
B.第一首诗中的“源头活水”指的是不断地阅读,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使内心澄明。
C.第二首诗中的“春水生”指江河里的春水涨起来了,比喻大量的阅读。
D.第二首诗中,诗人将往日行舟与有人拉着行舟进行对比,揭示道理: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2023-01-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练习卷
2023六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7 . 品读古诗,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       
A.新鲜的水。B.清澈的水。C.思维敏捷。D.丰富、新鲜的知识。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鉴:镜子。B.渠:渠水。C.如许:如此。D.为:因为。
3.下面对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通篇运用比喻,寓理于景。
B.全诗生动形象,富于哲理,是以理成诗的佳作。
C.诗中的景物优美、生动,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D.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体会:只有努力学习,博览群书,不断补充新知识,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心胸像“方塘”那样容得下“天光”与“云影”,博大精深。
4.诗人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书打开了,好像一面镜子。“天光云影”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11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29 古诗歌阅读
8 . 把下面的诗句与其题目、作者用线连起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                 A.《浪淘沙》                    a.王安石
②笑问客从何处来                 B.《江南春》                    b.朱熹
③九曲黄河万里沙                 C.《书湖阴先生壁》          c.杜牧
④一水护田将绿绕                 D.《春日》                       d.贺知章
⑤万紫千红总是春                 E.《回乡偶书》                 e.刘禹锡
2022-12-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9 .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敏而好学,___
(2)吾尝____,终夜不寝,________,不如学也。
(3)朱熹《观书有感》富含哲理,其中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022-12-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10 . 根据日积月累填空。
(1)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
(2)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春风和煦,百花盛开,到处姹紫嫣红,让人不由得想起朱熹《春日》中的那句诗来:“____________。”
(4)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其中“_____”一句总领全诗,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5)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月光曲》)
2022-12-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