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北京 高二 期中 2020-01-11 6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遗传与进化、分子与细胞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019-10-21更新 | 327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中山201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阶段性考试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2.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019-01-30更新 | 41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
2019-01-30更新 | 71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BC段下降的原因即乳酸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B.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速率加快造成的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2023-08-13更新 | 564次组卷 | 109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6.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科研人员在给予某一神经元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2021-10-25更新 | 219次组卷 | 5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三所重点高中2010届高三期末适应性练习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7. 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存在反馈调节
2020-01-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8. 下图为人体协调方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 a、b、c 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 1、2、3 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9. 当人处于高温炎热的环境中时,不会发生的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性增强B.皮肤血流量增加
C.血浆渗透压维持稳定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2016-11-26更新 | 178次组卷 | 8卷引用:15-1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度高三生物期末练习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0. 夏季,健康人从炎热环境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会引起
A.大脑皮层冷觉感受器兴奋B.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D.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1. 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2019-01-30更新 | 143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2. DNA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中一段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终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能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作为抗原物质
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后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变长
C.DNA疫苗在人体内直接表达为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D.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3. 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应用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检测其效果,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
B.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控制产生抗H5N1型病毒抗体的基因
C.A组小鸡存活是H5N1型疫苗和有关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
D.A组小鸡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0-12-31更新 | 10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届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图是表示机体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原刺激机体后,先产生抗体后进行细胞免疫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引发的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
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名校
16. 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应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甲中的a、b、c、d点所对应的图乙中的生长状况,正确的是
A.a—①B.b—②C.c—③D.d—④
2017-09-29更新 | 120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二、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向上弯曲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根据上述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B.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C.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2023-04-13更新 | 9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8. 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节间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某研究小组对此进行探究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A.IAA比GA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明显
B.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
C.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
D.可外加赤霉素使幼嫩的矮小植株增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9. 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而脱落酸能加快植物衰老,对α-淀粉酶的合成起抑制作用,两者在α-淀粉酶的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如右图。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抑制剂在第11h加入(见图中“↓”)。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
B.在α-淀粉酶的合成中,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C.脱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其作用机理是促进mRNA合成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2019-01-30更新 | 1254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0届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五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0. 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2019-01-30更新 | 4805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21.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2. 狒狒种群中存在等级,经个体间的战斗较量之后,体格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狒狒成为“首领”,它在选择食物、与雌性交配中都处于优先地位。“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种群,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种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狒狒种群通过种间竞争建立了等级制度
B.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
C.“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
D.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3. 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019-01-30更新 | 144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4. 黑龙江省东北部森林群落主要分为三个演替阶段: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针叶林为顶极群落。对黑龙江省东北部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地区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
鸟类
多样性
指数
针叶林2.0451.5682.0071.131
针阔混交林2.1342.6892.3781.985
阔叶林1.2381.2561.1891.058

A.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鸟类的多样性持续增加
B.针叶林是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稳定群落
C.鸟类多样性指数高低与植物类型的丰富程度有关
D.可通过样方法采集数据,再统计计算多样性指数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5. 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毁坏切叶蚁的菌圃。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上述生物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约
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
2020-12-16更新 | 651次组卷 | 1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四、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即苔草的“化学防御”。下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2020-12-21更新 | 92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高三二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五、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7.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019-01-30更新 | 2252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年四川生物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8. 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2019-01-30更新 | 140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广东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9.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019-01-30更新 | 3312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福建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0.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2019-06-08更新 | 23478次组卷 | 121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1. 下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3000只
B.图乙可知20年间该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20年
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32.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移动要消耗ATP
C.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静息状态时细胞消耗ATP
2020-01-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33. 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
2018-10-17更新 | 319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4.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长期缺乏蛋白质摄入会使c液减少
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020-01-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5.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数量增长趋缓最主要原因是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
2020-01-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6. 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D.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7. 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需立即摘除眼球,否则后果严重。其原因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过敏原B.不摘除受伤眼球,会引发自身免疫病
C.②代表溶酶体酶D.④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8.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过程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之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②占①④之和的百分比为这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③用于植食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人类利用④中的能量种植种植食用菌,以延长食物链进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020-01-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9. 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人类采用过引入狐狸和粘液瘤病毒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缺少天敌
B.狐狸防治兔子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狐狸可能喜欢捕食袋鼠
C.粘液瘤病毒使欧洲兔致命,对袋鼠影响不大的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
D.病毒诱导欧洲兔发生抗性变异使c年后其种群数量回升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40.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2020-01-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六、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41.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增加了水库群落的_____度,调整了该生态系统______结构,进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一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1-10更新 | 39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名校
42.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在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浓度为0.1 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_(“舍弃”或“修改”或“如实填写”),为检验该浓度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____
2020-01-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43. 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______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
________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___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X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_______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___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4)由上述分析可知,人体的稳态调节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44. 下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激素B是生长激素,它由__________细胞合成。
(2)若激素B是胰岛素,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功能。由图可知,受体b同时还具有 ___________作用。
(3)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受体。
(4)蛋白激酶能够使某些种类的蛋白质发生磷酸化(会改变所带电荷),使其_______改变,从而使蛋白质的活性发生变化。
(5)若甲状腺激素与激素A的作用机理相似。甲状腺激素与___________中的受体a结合并通过_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进而促使细胞合成特异的mRNA,经过___________合成新的蛋白酶,进而促进细胞代谢。在人体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表现出__________关系。
2020-01-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5.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4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小板减少。IVIG是一种人血浆制备的抗体混合液,急症ITP患者可通过注射IVIG降低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科研人员获得患ITP的小鼠,用于研究IVIG的作用机制。请回答问题:
(1)患ITP小鼠自身的血小板被作为____,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____产生的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形成_____,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出血风险升高。
(2)IVIG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是IgG抗体,其结构包括 Fab 和 Fc片 段(图1所示)。不同IgG抗体Fc段结构差异较小,但Fab片段的结构差异较大,后者决定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_______性。

                                        


(3)研究人员分别用IVIG、Fab片段和Fc片段注射患ITP的小鼠,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2。该实验结果说明IVIG可以________________,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___片段。对照组小鼠应注射_______________
2020-01-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遗传与进化、分子与细胞

试卷题型(共 4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8
多选题
2
非选择题
6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稳态与调节
2
生物与环境
3
遗传与进化
4
分子与细胞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单选
20.85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单选
30.6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综合单选
40.65细胞免疫单选
50.6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单选
60.6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选
70.6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单选
80.8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选
90.65体温调节单选
100.65体温调节单选
110.65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选
120.65体液免疫  免疫学的应用及实例分析单选
130.65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单选
140.65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单选
150.65不同处理方案下植物的向性运动单选
160.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实例分析单选
180.65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单选
190.6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单选
200.6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食物链和食物网单选
210.9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选
220.65生物的进化综合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单选
230.65种群的存活曲线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单选
240.6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单选
250.65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群落的概念单选
270.6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单选
280.65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单选
290.6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单选
300.65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单选
310.6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单选
320.8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选
330.94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综合单选
340.65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单选
350.6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单选
360.65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单选
370.65体液免疫  免疫功能异常单选
380.65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单选
390.65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单选
400.65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单选
二、多选题
170.65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及运输  不同处理方案下植物的向性运动
260.6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三、非选择题
410.65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解答题
420.65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实验题
430.65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体温调节  体液免疫解答题
440.65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激素调节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解答题
450.65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解答题
460.65体液免疫  免疫功能异常解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