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阶段测试(一)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0-01-28 6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在原始社会我们能够见到的场景是
①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②人们通过召开氏族会议管理集体事务
③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④氏族贵族占有氏族成员的劳动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这表明
①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倒退
③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2-21更新 | 405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奴隶社会是存在残酷剥削的阶级社会,在奴隶社会中奴隶的生存完全受制于奴隶主,奴隶的生死也在奴隶主的操控之中。奴隶社会残酷剥削存在的根源在于
A.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B.生产资料私有制
C.国家等专制工具的建立D.奴隶阶级的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有人认为奴隶社会存在着最残酷的剥削制度,所以奴隶社会的建立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判定一种社会形态是否是历史的进步,关键在于(   
A.把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B.把握阶级剥削的残酷性
C.把握国家等专制机关的完善程度
D.把握统治阶级人数的多少
2019-09-18更新 | 1015次组卷 | 16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                    
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0-24更新 | 1198次组卷 | 79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收入。封建地租是地主无偿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甚至部分必要劳动,超经济强制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封建社会的地租
①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②反映了地主与农民的剥削关系
③是封建制生产关系建立的基础
④是封建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   
①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对生产力的制约
②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消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的根源
④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19-09-1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1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通过地租方式剥削农民相比,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更加隐秘,工人付出劳动获得工资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
A.榨取剩余价值B.提高纳税税率
C.降低工人的工资D.推动科技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②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③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的
④表明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1-11更新 | 63次组卷 | 43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的任何调整,都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痼疾,最终都会引发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这是因为
①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得到改变②资本主义阶级斗争没有改变
③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没有改变④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没有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1.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弊端是(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剥削和阶级压迫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会被取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15更新 | 196次组卷 | 170卷引用:山东省博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伟大转变的理论基石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②唯物史观③剩余价值学说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共产党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       
A.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C.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D.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
2021-08-25更新 | 1117次组卷 | 35卷引用:统编版(2019)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表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
③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发展具有永恒的价值
④世界各国要主动打破科学社会主义的制约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12-03更新 | 2446次组卷 | 55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A.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强大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②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以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富裕为前提的
④只有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7.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
③中国革命的性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城市包围农村的正确革命道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0-11-27更新 | 1208次组卷 | 33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阶段测试(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的性质不同B.革命的任务不同
C.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在于
①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
③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12-10更新 | 3333次组卷 | 195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尽管出现过失误,但仍然取得了许多成就。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②这一时期对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已经有了答案
③党的八大一开始就规定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
④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排在美国之后。自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来,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这表明(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③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步增强
④我国在国际上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4.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够说明的道理有
①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认识正确的有
①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政治基础
②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③是脱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新
④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9-12-21更新 | 334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奴隶社会最早出现于埃及、西亚和印度,继而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地产生。最早的奴隶主是原始社会内部分化出来的氏族贵族,最早的奴隶是氏族部落战争中被俘虏的外族人。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也日益加深,其主要形式是债务奴役,无力还债的贫困氏族成员往往被债主卖到其他氏族部落充当奴隶。此外,惩罚罪犯、海盗掠夺、拐卖人口、奴隶买卖、家生奴隶等也是奴隶的重要来源。两千多年来,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的典型。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


有人认为:“奴隶社会的产生伴随着残酷的剥削,所以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请你结合材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2022-11-10更新 | 471次组卷 | 25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阶段测试(一)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傅立叶认为,工业化大生产把一切都交给资本家,他们肆意剥削工人,工人变成了劳动的奴隶,致使劳动成为贫困和痛苦的根源。资本家财富的丰裕是以工人的贫困为代价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认知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材料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但是,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摘自新华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自《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2023-09-20更新 | 682次组卷 | 4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再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的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主观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政治与法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氏族制度  私有制的确立单题
20.85私有制的确立单题
30.65私有制的确立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单题
40.65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单题
50.65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单题
60.65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单题
7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单题
8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题
9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10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110.94空想社会主义单题
120.6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单题
130.85共产党宣言单题
140.65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单题
150.65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探索复兴之路的努力单题
160.65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单题
170.9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单题
180.6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单题
190.6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单题
200.6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单题
210.65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单题
220.65探索时期的理论指导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单题
230.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单题
240.65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探索时期的理论指导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单题
250.65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单题
二、主观题
260.65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辨析题
27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空想社会主义材料分析题
280.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材料分析题
290.65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探索时期的理论指导材料分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