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马铃薯芽眼萌发会产生毒素,致使马铃薯不宜食用。为了更好地储藏马铃薯,减少浪费,某生物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某种食用马铃薯储藏期的影响,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马铃薯数量(个)实验处理芽眼开始萌发所需时间(天)
A2025℃(常温)12
B204℃(低温)22
【提出问题】温度对马铃薯储藏期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温度对马铃薯储藏期有影响。
(1)【制定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选取马铃薯时,A、B两组数量、大小、品质、芽眼数相同,其它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记录每个马铃薯上的第一个芽眼开始萌发所需时间。统计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得出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条件下马铃薯的储藏期更长,从呼吸作用角度分析,该条件下马铃薯储藏期更长的原因是______
(3)【进一步探究】除温度外,影响马铃薯储藏期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答一点即可)。
(4)生物研究小组将带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种在土壤里长出了幼苗,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生殖。
2024-05-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在进行“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的实验时,某班级同学设置了一组对照,以下符合实验要求的一组是(  )
A.清晨的裸地与中午的裸地
B.中午的灌木丛与傍晚的灌木丛
C.清晨的草地与中午的灌木丛
D.中午的草地与中午的灌木丛
2024-05-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德阳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Ⅰ.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体积分数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体积分数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清水(浓度为0)和等量的不同体积分数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第5天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平均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黄豆而不是1粒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要求用同规格的培养皿、铺上等量的干棉花、同样饱满的黄豆等这些条件是为了__________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多次实验
2024-04-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生物试题
4 . 为了帮助同学们知道洗手后手上微生物会减少,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培养细菌真菌的实验。
步骤1:配制培养基并放入高压蒸汽锅内进行高温处理;
步骤2: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拭左手手心,在甲培养基上进行涂抹;
步骤3:洗手后用另一支无菌棉棒擦拭左手手心,在乙培养基上进行涂抹;
步骤4:丙培养基不做处理;
步骤5:加盖封好后,放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情境,请分析回答:
(1)步骤1中,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2、3中均擦拭的是左手手心,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使用擦拭过手心的棉棒在培养基上涂抹,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______这一步骤。
(3)实验中,丙组不处理,设置丙组目的是____
(4)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菌落较多,乙组菌落较甲组少,丙组无菌落,因此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5)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______
2024-04-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验题
某生物科技小组利用桂花枝条作为材料,试图找到某种植物激素(简称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于是设计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系列的NAA溶液浓度分别为10mg/L、100mg/L、200mg/L、300mg/L、400mg/L、500mg/L,相应编号为A、B、C、D、E、F;
②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一致的桂花枝条30根,随机平均分成6组;
③将6组枝条分别浸泡在步骤①配制的NAA溶液中;
④一段时间后,将上述6组枝条取出,然后分别扦插到_________的环境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⑤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并统计各组枝条生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实验后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2)分析图示,可以得出NAA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_________组。
(3)在步骤②中,要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一致的桂花枝条的原因是_________,同时不能为了节约实验材料而将每组的桂花枝条30根改成3根,为什么?_________
(4)步骤④中应该填写_________,本实验的结论应是_________
2024-03-2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少岷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内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培养皿号操作
A组1号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2号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3号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4号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B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___号。实验的变量分别是___
(2)将1号培养皿,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这是培养细菌和真菌方法中的___过程。
(3)实验用的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需高温灭菌,其目的是___
(4)下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
2024-03-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为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取三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编号后进行高温消毒(如图);然后将三个培养皿放在25℃的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请分析回答。

(1)对培养皿进行高温消毒的目的是___
(2)在密闭、不通风和保持通风的教室中打开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10分钟后再盖上,相当于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步骤。
(3)实验中设置3号培养皿的作用是___。除了保持是否通风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目的是___
(4)一周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比2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多,这说明密闭不通风的环境中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___,由此同学们得到什么启发呢?___
8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措施之一就是勤洗手。洗手真的能减少手上的病菌吗?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培养皿A组B组C组
实验步骤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冷却后待用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不做任何处理
将A、B、C培养皿同时放在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出现许多菌落无菌落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设置C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2)在A、B两组实验过程中,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部位面积是否_____(填“是”或“否”)要相同,其目的是______
(3)请你预测B组的实验结果:出现_______菌落(填“较多”或“较少”)。因此,我们能得出结论_______
(4)新冠病毒寄生在动物体内,属于动物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组成。
2024-01-1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回答下列与实验探究有关的问题:
(一)睡眠不足对学习会有影响吗?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
(2)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_____,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______行为。
(3)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_____状态。
(4)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二)针对“未洗的手是否存在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两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培养皿ABC
实验步骤①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在高温下处理
②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不做处理
③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出现许多菌落出现个别菌落不出现

(5)制作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材料是______,它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胶化成为固态的物质。
(6)实验所用的培养基中含有牛肉汁,这样能为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____________
(7)在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过程中,步骤②的操作过程叫做_______
(8)设计培养皿C的目的是_______
2023-12-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荣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探究霉菌在面包上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面包发霉了!小华发现自己4天前没吃完的面包已经发霉,不禁产生了疑问:面包上的霉菌适合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呢?于是他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第一步

准备三片相同的干面包片(未加防腐剂),分别放入三个相同且洁净、干燥的透明餐盒中,并编号。

第二步

不滴加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第三步

同时在同一环境中暴露30分钟后,盖好盒盖。

第四步


(1)该实验探究了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两个环境条件,其中1组和2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2组和3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
(2)同学们每天认真观察,几天后,发现第______组面包片最先发霉。待面包片上长出较多霉菌菌落后,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菌落上分别挑取少许霉菌、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霉菌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等。
(3)小华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完善实验后,他们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
(4)你认为该实验结果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呢?___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
2023-12-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富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