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 道试题
1 . 生态治理技术已成为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发现,多种沉水植物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物,还会影响水体溶氧量。某河流的中、下游污染程度不同。为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科研人员对该污染河流的下游水域开展研究。
(1)实验一: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率。
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材料

去除率(%)

有机物

对照组

8.47

2.81

27.92

实验组

25L下游水样+金鱼藻

94.57

73.42

65.46

25L下游水样+苦   

69.50

59.90

35.65

①对照组的“?”应填______
②对照组能去除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二: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溶氧量的影响。
科研人员于某日9:00~17:00监测以上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溶氧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据图分析,实验组溶氧量的增加量比对照组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有人认为比较适合治理该污染河流下游的沉水植物是金鱼藻,而有人认为实验二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此结论,理由是______
(3)若继续探究上述沉水植物对中游水域的治理效果,实验设计只需更改的一点是______
2023-06-27更新 | 11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______
(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______,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______行为。
(4)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22-06-25更新 | 154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鼻黏膜对病原体具有屏障作用。科研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鼻黏膜上皮细胞的过程开展相关研究。

(1)正常上皮细胞结构如图1-a,人体依靠黏液、黏蛋白吸附和阻挡病原体,并借助纤毛摆动将病原体排出的过程属于______免疫。
(2)新冠病毒直径在60~100nm,______(能/不能)穿过黏蛋白进而侵入上皮细胞。但科研人员发现,接触病毒48小时后有80%的上皮细胞被感染,于是将正常上皮细胞处理为图1-b后进行新冠病毒感染实验。结果该上皮细胞未被感染,据此可知新冠病毒是通过______结构侵入上皮细胞的。
(3)病毒侵入后会进行图2所示的感染过程。科研人员发现被感染上皮细胞原本短小的微绒毛会生长为粗壮且多分支的巨型微绒毛。为研究巨型微绒毛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表1所示实验。

组别甲组乙组丙组
实验处理病毒全部侵入上皮细胞病毒全部侵入上皮细胞后,用微绒毛生长抑制剂处理用微绒毛生长抑制剂处理上皮细胞后,再使病毒全部侵入上皮细胞
实验结果

表1
①甲组的作用是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图2分析,说明巨型微绒毛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
(4)进一步发现被感染的正常上皮细胞内多种酶的含量显著上升。为研究酶与微绒毛生长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表2所示实验。
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巨型微绒毛长度巨型微绒毛密度
I组不做处理被病毒感染++++++++++
II组加入A酶抑制剂+++++
III组加入B酶抑制剂++
IV组加入C酶抑制剂++++++++++
注:“+”越多,表示现象越显著
表2
根据本实验可得出,被感染上皮细胞合成的______酶可以促进微绒毛生长为巨型微绒毛。
(5)结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一条阻击新冠病毒入侵鼻黏膜的对策:______
2023-05-02更新 | 612次组卷 | 5卷引用:【新东方】河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蚂蚁觅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蚂蚁觅食与食物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分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1)第一小组准备了大小相同、味道一样、多种颜色的糖块,他们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______?
(2)第二小组在室外蚁穴两侧等距离放置了甜味圆形面包块和咸味方形面包块,准备探究蚂蚁觅食与食物形状是否有关。他们的方案存在的明显错误是______
(3)第三小组在实验室用塑料饭盒和吸管自制装置进行探究。他们先在塑料饭盒中放20只蚂蚁(取自同一蚁穴),等蚂蚁适应环境后,再在吸管末端各放一个味道不同的脱脂棉球,如图:
   
每隔5分钟统计一次数据。重复实验三次,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时间

蚂蚁数/只

组别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清水

1

1

2

2

2

2

白糖水

0

2

3

8

8

9

食盐水

0

1

0

1

1

1

白醋

1

0

1

3

1

3


①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______
②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③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023-02-24更新 | 47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兴趣小组利用移液管、吸管和矿泉水瓶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装置(如图甲所示),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本实验使用了若干海桐枝条,这些枝条应长势一致,___________相同。根据图乙实验设计可知,起对照作用的是第___________组(填序号)。
(2)分析①、②、③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___________
(3)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021-07-01更新 | 115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6 . 现有小鲤鱼数条、金鱼缸、凉开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已经除去)、池塘水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提出问题: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作出假设:_______
(2)设计探究方案:
①取两个______的鱼缸,编号为甲、乙,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
②分别取大小相同、健康状态相同的5条小鲤鱼放入甲、乙两金鱼缸中,观察一段时间并记录鲤鱼的不同表现。
(3)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小鲤鱼 ______,而乙中的小鲤鱼______
(4)根据预测现象,得出实验结论:______
2022-03-11更新 | 33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酸奶因其独特的风味及丰富的营养备受人们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第一步: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第二步: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并测定奶的酸碱度。
第三步: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成三份,装满三只广口瓶。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如图所示)。

第四步: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各瓶中奶的酸碱度。
请根据以上探究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___________
(2)1号瓶和2号瓶对照,变量是_______。1号瓶能不能和3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如果能,实验变量是什么?若不能,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则2号瓶和3号瓶对照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
(3)牛奶加热煮沸、广口瓶等实验器材清洗并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向牛奶中按比例加入酸奶属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___步骤;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再加入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________
2021-06-24更新 | 927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8 . 为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纸盒将其底部均匀划分为两部分(如图),一侧铺一层湿土,另一侧铺一层干土,其他条件都相同。在两种土交界处放置6条大小相同的蚯蚓,静置一段时间后,每隔2分钟统计两侧蚯蚓数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为土壤的___________。设计湿土和干土两种环境是为了形成___________实验。
(2)实验材料选用6条蚯蚓,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蚯蚓趋向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蚯蚓需要依靠湿润的___________进行气体交换。
(4)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蚯蚓?___________
2021-09-02更新 | 89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
(2)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___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___________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3)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的作用。
(4)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要再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 ℃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__________________中。
2023-02-04更新 | 35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京师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鱼鳃盖运动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鱼的呼吸频率,我市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鱼的呼吸频率与水温的关系开展了实验探究,获得了以下实验数据,请你结合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鱼鳃盖运动次数数据记录表

水温

鱼鳃盖运动次数(次/分钟)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平均值

1号

2号

3号

1号

2号

3号

1号

2号

3号

15℃

33

32

31

34

31

32

34

30

33

32

20℃

76

63

45

53

65

62

69

47

61

60

25℃

132

112

108

122

110

107

127

109

111

115

提出问题:水温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1)作出假设: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三个实验组选用的小鱼品种、大小、生长状况均相同,目的是为了控制实验的______,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3)有同学认为本实验设置三个组且每个组三条鱼,导致实验过于复杂,可以减少组数和鱼的数量,你认为他的说法合理吗?并说明理由:______
(4)分析实验数据并写出实验结论:______
2022-06-28更新 | 50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