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2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公筷公勺”倡议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使用公筷能否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不同的菜,每道菜分成不食用组、使用公筷组、不使用公筷组3组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如图:

实验结果如下表:(注:表中数据为培养皿菌落的细菌计数,cfu/g)

菜名

凉拌黄瓜

盐水煮虾

干锅茶树菇

炒芦笋

炒八爪鱼

香辣牛蛙

餐前(不食用组)

14000

160

1100

30

60

60

餐后

使用公筷组

16000

150

4600

30

20

150

不使用公筷组

45000

220

79000

530

5000

560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2)将每道菜分成3组,目的是形成_______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__。实验使用的餐具、筷子及取样工具需经过严格的_______处理,从取样开始,操作过程应防止_______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从实验结果来看,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_______(填“少于”或“多于”)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说明使用公筷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减少对菜品的污染。
(4)分析不食用组凉拌黄瓜的菌落数远多于其他菜品,以及“使用公筷组”和“不使用公筷组”的实验数据,从两个方面提出健康饮食的合理建议:_______
3 .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成分。研究茶多酚的抑菌作用以开发其药用价值,实验步骤如下:
①5个灭菌培养皿中,分别倾入融化的牛肉膏培养基15mL,凝固后,每个培养皿滴一种菌的菌悬液0.5mL,不同培养皿滴的菌悬液种类不同,将菌悬液涂布均匀;
②按表中配制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将高温灭菌并烘干的圆形滤纸片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溶液中浸湿,贴于上述5个培养皿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各培养皿抑菌圈的直径(如图所示);
③测得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对不同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如下表。
茶多酚溶液浓度(g/L)
培养皿编号
抑菌圈直径/mm
12345678
A12.516.713.518.813.412.915.011.4
B9.29.512.715.115.115.315.315.2
C9.09.012.312.313.314.815.615.5
D9.518.015.115.413.515.111.315.8
E9.010.213.116.012.919.216.717.2
请回答:
(1)茶多酚主要存在于茶树细胞的_____
(2)牛肉膏的作用是_____。圆形滤纸片高温灭菌的目的是_____
(3)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实验时,5个培养皿加入的各菌种的菌悬液均为0.5mL,目的是_____
(4)据表中数据,结合经济成本因素,茶多酚对大多数细菌的最佳抑菌浓度是_____,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
4 . 人类战胜大疫离不开科技创新,经过努力,科研人员成功地通过酵母菌大量生产人的乙型肝类病毒(HBV)疫苗。为了提高疫苗产量,某科研小组将酵母菌作为实验对象,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将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分别等量加入5组锥形瓶中,各组锥形瓶中再加入0.1g活性干酵母菌,分别放置温度为5℃、15℃、25℃、35℃、40℃的环境下培养,每组实验重复三次,每隔24h观察计数取平均值(见表1、图1)。
表1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
项目培养时间温度酵母菌数量
A组96h5℃3.2×106个/mL
B组96h15℃4.0×106个/mL
C组96h25℃2.0×106个/mL
D组96h35℃2.2×106个/mL
E组48h40℃0.3×106个/mL

(1)接种乙肝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___________,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______免疫。
(2)分析表1中的数据,是否能说明酵母菌在40℃培养条件下数量最少?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分析图1曲线,从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个数所达到的最高值比较来看,温度为___________的培养条件最为适宜。

(4)据某医院统计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率,发现小于2岁95.35%,2岁到4岁之间93.02%,大于4岁64.29%。分析数据,针对乙肝疫苗的接种提出意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021-05-14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探究教室内早餐、饮料、零食等食品废弃物对教室空气质量的影响,某班委会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以高温灭菌)编号1、2、3..
培养皿观察结果
1+++
2+
3

第二步:打开1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被食品废弃物严重污染的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打扫干净并对环境进行消毒的同一间教室空气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三个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若干天后,结果记录如右表所示(用“﹣”表示观察不到细菌;用“+”表示观察到的菌落数量少;用“+++”表示观察到的菌落数量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3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班委会进一步对菌落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发现其中一种微生物的显微形态结构如右图所示;该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从生物分类看,该生物属于________        
(4)经专家鉴定,右图所示生物具有致病性.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该生物属于________        
(5)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应自觉维护教室卫生,经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内空气的新鲜,全部同学要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提高教室空气质量.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以上措施属于________
2018-09-05更新 | 36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县霞塘云中学2018届九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6 . 如图,人体的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呈强酸性(pH约为1.5~3.5),具有强腐蚀性。然而,胃内表面黏膜层中的黏液细胞可以分泌出一种黏液,使胃表面始终保持弱酸性(pH约为6~7),保证胃不会被腐蚀。生存于胃及十二指肠中的幽门螺杆菌可以钻透黏液,附着生活在靠近胃黏膜层相对中性的环境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它的细胞结构的最显著特征是_____,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可以依靠其_____在胃内自由运动,危害胃的结构及生理。
(2)某同学为研究幽门螺杆菌,设计了如下的体外培养方案,步骤如下:
A.配制培养基;B.用盐酸溶液将培养基的PH值调至2;C.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并灭菌;D.待培养基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幽门螺杆菌;E.将培养皿放在充有混合气体(其中氧气5%,二氧化碳10%)的密封罐内;F.将密封罐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
①他的步骤,_____存在明显错误,正确的做法是_____
②E项是培养幽门螺杆菌所必需的,其气体含量与空气(氧气21%,二氧化碳0.03%)不同,请你从材料中找出这样做的理由:_____
(3)为了寻找患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人对慢性胃炎发病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抽样调查,得到如表所示结果:
年龄/岁慢性胃炎
发病率(%)
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
0~952
18~251518
26~352930
36~453846
46~554959
>556355

①根据表中数据,你分析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_____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青霉素杀灭效果可达到80%左右。如果青霉素杀灭细菌的原理是破坏细菌细胞的细胞壁,那么青靠素会不会对人体细胞产生危害?为什么?_____
7 . 下表是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甲组培养皿乙组培养皿
环境条件常温低温
实验材料边长2厘米的面包2片边长2厘米的面包2片
处理方法加盖后置于25℃的室温下5加盖后置于4℃的室温下5
实验现象2片面包都长霉2片面包都不长霉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设置甲、乙两组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材料都选择相同规格的面包目的是_____
(4)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霉菌的生长需要_____
(5)与霉菌菌相比,细菌没有_____,属于原核生物。细菌是通过_____进行生殖的。
2023-04-06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8 . 围桌合食,交箸换盏,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但合餐制容易产生细菌、病毒交叉感染,增加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聚餐时如果使用公筷夹菜,既为打包践行“光盘行动”提供了卫生基础,也可切断“口口相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为了探究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细菌对菜品的污染,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由11名实验者共同食用5道菜。每道菜被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就餐时,每名实验者对同一道菜的两份交替取食。检测结果如下表。
菜品名称菌落总数(单位:cfu/g)
餐前餐前
不使用公筷就餐组使用公筷就餐组
凉拌黄瓜140004500016000
盐水虾160220150
干锅茶树菇1100790004600
炒芦笋3053030
腌制八爪鱼60500020

(1)上表所列菜品的主要食材中,八爪鱼也叫章鱼,虽然叫“鱼”,但不属于鱼类,其实章鱼和河蚌一样,属于______动物。
(2)上表所列菜品的主要食材中,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分解者的是______
(3)餐前检测发现,烹饪过的菜品中菌落数少于“凉拌黄瓜”,这是因为蒸、煮、炒等环节,起到了______作用,使菌落数减少。
(4)不使用公筷就餐组的每道菜品中菌落数均高于公筷组,原因是不同菜品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交叉污染,以及就餐者______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品中。
(5)由此推测,使用公筷可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微生物随食物传播的风险。这些微生物叫做传染病的______;这种使用公筷的就餐方式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
9 . 我们北方,每年的“暴雨天”季节(一般指七月份),许多物品也经常“长霉发毛”。某校兴趣小组探究了“影响霉菌生长的非生物因素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1234
方法与步骤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里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里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
实验结果(一周后现象)馒头片小面积发霉馒头片小面积发霉不发霉馒头片全部发霉
(1)1、3两组形成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2和3组形成的对照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3和4组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3)北方“暴雨天”季节衣物易“霉变长毛”的原因是空气中有霉菌散发出的________,会飘落在衣物上生长和繁殖。
(4)得出结论:“暴雨天”季节,衣物在________的环境下容易出现“霉变”。
(5)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请写出一种食品保存的方法________
10 . 为了研究水中细菌的生存条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两天,分别从冷水口和热水口下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其中细菌的数量,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测定时间接水口细菌数量
A第一天热水口20
B第一天冷水口45
C第三天冷水口855
D第七天热水口35

(注:实验中热水口下接的水都为烧开后的沸水)
(1)通过实验发现,无论在冷水口还是在热水口下接的水中都有细菌的踪迹,说明细菌的分布极其广泛,这与细菌的特征有很大关系。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相比,细菌虽然具有细胞结构,但是细胞内没有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时间以及______________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
(3)实验B可以和实验______________作对照,结果表明:“冷水口下接的饮用水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的数量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的研究结果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一点)______________
2022-05-0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