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进化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具有抗药性的害虫群体逐渐增加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2024-04-11更新 | 279次组卷 | 112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初中生物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适应卷)
2 .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注:黑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强,白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弱)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___。
A.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B.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稻飞虱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___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024-04-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天府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3 .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结核杆菌等病菌中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不再敏感的“超级细菌”。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菌和不耐药菌
B.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
C.滥用抗生素使细菌群体中耐药菌的比例增加
D.“超级细菌”是抗生素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
2023-09-27更新 | 163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炎热的夏季,睡觉时嗡嗡乱飞的蚊子令人讨厌,很多驱蚊效果良好的蚊香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蚊子接触蚊香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因为燃烧的蚊香数量太少,蚊子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蚊子存在抗药性变异,蚊香对这种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
D.蚊子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种昆虫大多是绿色的,偶尔发现灰色个体,这种绿色是一种保护色。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做了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一间铺有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
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记录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
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记录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
④重复步骤③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昆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开始数目幸存者数目开始数目幸存者数目开始数目幸存者数目
绿色昆虫20927133920
灰色昆虫205154122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2)步骤①中,地毯的颜色应该是_________色,这与昆虫生活环境的颜色一致。
(3)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母鸡捕食是对不同体色的昆虫进行_________
(4)步骤③中“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生物的_________现象。
(5)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灰色昆虫幸存者减少。该颜色昆虫幸存者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
(6)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2023-07-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中考模拟(五)生物试题
6 . 随着我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们的生活也进入“后疫情时代”。未来疫情的走向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冠病毒的进化情况。下面,让我们运用所学病毒知识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新冠病毒致病性的进化趋向进行分析。
(1)科研人员在分离提取毒株时,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该是_________。
A.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B.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
C.活的鸡胚D.牛肉汁培养基
(2)早在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即发文报道,新冠病毒已通过变异产生了S和L两个亚型。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个体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_________。新冠病毒的变异,有可能导致其致病性更强,也可能导致其致病性更弱,这些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
(3)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猎豹和羚羊之间要进行捕食和反捕食。同理,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则要进行侵染与反侵染,这在自然选择学说中被称为__________
(4)致病性更强和更弱的新冠病毒哪种更容易生存?哪种更容易被淘汰呢?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机会。这就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_________
2023-07-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中考模拟(六)生物试题
7 . 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传播,波及200多个国家,截至北京时间6月7日16时33分左右,全球新冠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40万人,确诊病例数则达到6910014例。这场瘟疫的病毒为COVID﹣19病毒。COVID﹣19病毒首先侵犯人体的呼吸系统,继而破坏人体的心、肝、脾、肾及全身,最后致人死亡。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2020年3月26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努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应该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1)引起新冠肺炎的COVID﹣19病毒,在传染病学角度都属于_____
(2)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捐献的血浆(或血清),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
(3)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中,进行消毒、勤洗手、正确的佩戴口罩等措施属于_____
(4)蝙蝠携带包括埃德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却不生病,从生物进化角度考虑是_____的结果。
2023-06-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8 . 人们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喷洒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到草坪上玩耍,浅色衣物上不小心染上了草汁,可用酒精漂洗
C.某新生儿感染了HIV,可能是他母亲通过分娩、哺乳等途径传播的
D.人们在家里就能用牛奶自制酸奶,主要是利用了乳酸菌的作用
2023-06-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9 . 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0 . 请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下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资料二:囊鼠有一个巨大的颊囊可以贮存食物,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有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1)分析资料一中图①到图④,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请用序号和“→”表示)
(2)囊鼠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这是一种_____(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3)生活在浅色岩P区的浅色囊鼠的体色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使它能适应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通过_____实现的。
(4)上述事实说明,囊鼠的变异是_____的,而自然选择是_____的。
(5)鼠的种类繁多,如仓鼠科现存的种类就超过600种。鼠类的进化最初可追溯到爬行动物。由此可见,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可以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和_____
2023-06-2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