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
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C.人民不支持革命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开篇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王”即周天子。对孔子这样的书写,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国都采用周天子的统一纪年
B.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
C.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
D.强调史书只能用编年的方式编写
2018-12-0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两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B.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有利于新的荒诞派文学的产生
B.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
C.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
D.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末《筹洋刍议》一书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这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主张,与此书作者思想最接近的是
A.林则徐、魏源
B.曾国藩、李鸿章
C.王韬、郑观应
D.康有为、梁启超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圈套。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康德意在表明
A.思想变革要强调公开运用理性
B.任何变革都要以追求自由为目的
C.启蒙运动在于追求自由的社会批判
D.革命的最主要目的应是思想改造
2018-11-22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11月18日 《每日一题》 人教版一轮复习-每周一测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有哪些变化之处,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分析演变的原因。

2018-11-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美国《TIME》(《时代周刊》)杂志创立于1923年,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常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作为一个全球性新闻刊物,《时代周刊》一直持续对中国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时代周刊》共一百三十多次将中国人作为该刊物的封面人物。其中,邓小平先后八次登上《时代》封面,而且有三次是连续的,分别是1978年12月、1979年1月、1979年2月。

根据图片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8-11-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李贽(1527~1602)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圣”,马丁·路德(1483~1546)主张“因信称义”。这些思想
A.导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崩溃
B.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完成了封建意识形态的近代化
10 . “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下列作品与这段文字材料反映的风格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