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
C.逐渐平民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2020-11-20更新 | 304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4-2015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上期10月月考历史卷
2 . 唐代书法家评价某字体:“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世称一笔书者。”该字体属于
A.小篆B.隶书C.草书D.行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提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下列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荀子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
4 . 下表为《新唐书》中孔子称号的变化情况统计表(部分)。该表反映了唐朝
时间皇帝称号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先圣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宜父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太师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隆道公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文宣王
A.佛道思想兴盛B.君主专制强化
C.儒学地位稳固D.中外交流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在房产交易方面建立了许多完备的制度,其中的“求田问舍”制度规定:当有房厂而要出售时,业主必须先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制度在此后历代沿用。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严格限制房产交易B.坊市制度推动市场繁荣
C.经济交易渗透儒家伦理D.不抑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2020-11-20更新 | 1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
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D.维护中央统治权威
2020-11-20更新 | 306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     
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
2020-11-20更新 | 183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转移,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材料四   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请回答: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儒学家作出了哪些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的观点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的我们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请结合所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2020-11-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统治阶级生活奢侈无度,官员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以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认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的正常的“欲”,他要灭的是“物欲”或“嗜欲”。朱熹还根据当时国家和朝野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之说。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主张在当时的遭遇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为矢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明朝统治的机体得以复苏,让士子耳目一新,所谓“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这主要是因为陆王心学(     
A.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B.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反对儒家思想对人性的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